朝鴻

朝鴻

朝鴻,男,(公元1960~今),北京人。著名國際藝術家。1989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1998年獲日本筑波大學美術系碩士學位。現為天津大學工筆重彩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日本東瀛藝術研究院院長。國家民族畫院特聘畫家,中國工筆畫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學院岩彩畫研究所教聘研究員,海南大學藝術學院岩彩繪畫任課教師,

近年來遠涉川藏高原,近赴晉冀大地,漫遊於高山大海之間,以激情和汗水創作出鄉土氣息濃郁的繪畫作品,其藝術上追求返樸歸真的理想境界,其風格上主張中西文化的溝通,強調把西洋畫的光影效果融合在中國畫的書法線條之中,力求使作品達到真實,感人的藝術效果。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級大型美展,在報刊雜誌發表作品一百六十餘幅,另外作品遠銷海外。

1996年後多次赴歐洲法國英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德國等國進行考察,開始研究東西方色彩的共融。

2000年後多次赴絲綢之路考察。重點對山西、陝西、甘肅、新疆等地區的壁畫進行系統的研究。

2011年後在大學校園裡著重研究(大陸,東洋,西洋繪畫三方之比較)這一課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朝鴻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60年元月
  • 職業:藝術家
  • 畢業院校: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
  • 代表作品:《大地之旅》,《朝鴻速寫集》,《晚禱》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個人作品,成就和榮譽,個人作品,學術論文,

人物簡介

朝鴻,著名旅日畫家,1960年生於北京。
1989年7月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
朝鴻
1998年7月獲日本筑波大學美術系碩士學位。
1999年7月東京藝術大學設計專業描畫科結業。
現為天津大學副教授,研究生導師。日本東瀛藝術研究院院長。

人物生平

近 年來遠涉川藏高原,近赴晉冀大地,漫遊於高山大海之間,以激情和汗水創作出鄉土氣息濃郁的繪畫作品,其藝術上追求返樸歸真的理想境界,其風格上主張中西文化的溝通,強調把西洋畫的光影效果融合在中國畫的書法線條之中,力求使作品達到真實,感人的藝術效果。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級大型美展,在報刊雜誌發表作品一百六十餘幅,另外作品遠銷海外。
1988年作品《嘉峪關》入選首屆中國長城美術書法展,展出地點:中國美術館。
1990年東方出版社出版作家高潤祥所撰寫的《大地畫魂》紀實文學介紹朝鴻等六位畫家的藝術道路。
1991年6月在軍事博物館參加《大地風情六畫家畫展》展出(河頌)等10幅藝術作品。
1991年9月作品《河頌》入選中國畫研究院舉辦的第一回民族風情畫畫展。
1991年10月作品《迴蕩金瓦寺的禱歌》參加《中國畫人物名家邀請展》獲“東方獎”,同時作品被香港東方藝術中心收藏。
1993年,中央電視台專門為朝鴻拍攝了專題藝術片《大地之旅》並向海外播出。其名字被編入《中國當代詩書人才博覽》、《中國藝術精品展圖錄》等多種辭書。1993年2月,北京藍天出版社出版《朝鴻速寫集》向國內外發行,受到美術界的肯定和好評。1996年《晚禱》獲日本柏市美術展大獎。

個人作品

2013年7月13日-7月22日由閎約藝術中心 東西方新材料技法研究中心主辦《融遇》畫展展出朝鴻二十幅新作品:

成就和榮譽

2014年人民日報藝術專刊出版朝鴻作品集,收錄30幅新解構水墨作品。

個人作品

學術論文

論屏風的東進西歸
1: 引子
最 近,我為人民日報《藝術》雜誌寫一篇“東進西歸”的文章,“東進”的內層意思是,東渡日本尋找和研究遺留在那個島國上的中國大陸的傳統文化,上朔一千年,日本的許多文化是從中國母體裡孕育出去的,像從絲綢之路帶過去的礦物質顏色及繪畫技法,傳至日本幾經革新,現 在已成為日本美術的主流繪畫形式,漢代的造紙術傳到日本,他們用本土材料加工開拓,演化並製作成了當今被人們所愛用的和紙,圍繞著繪畫範疇日本人又製作出了頂級品質的雲肌麻紙,這種紙,質地柔韌潔白,發墨發色極好,是繪畫的好材料。這裡本文要特別介紹的是我國漢代所發明創造的屏風藝術,唐代由僧人以禪畫形式傳播傳到了日本,在日本也經多次演變改革,形成了日本現代畫家非常喜愛使用的一種特殊展示方式“屏風繪”。歷史上日本人把外來文化因素加以自己島國民族的精神融匯,用他們的特有細膩、一絲不苟、兢兢業業的態度創作出比原發明更精美、更耐用、更符合人們的心裡的產物,這一點不能不讓世人對日本人的才智和匠心刮目相看。相對當今我們在繪畫材料製作方面,質量、精細度遠遠趕不上日本的發展,這不能不說成一種遺憾。分析了日本在材料製作工藝上的長處,也會鞭策自己不躺在原有的優秀文化遺產上空等,要努力振興本民族的文化事業,開發更新更精美的材料產品,不被日本現有的工藝水平拋在後面。
2: 屏風的歷史
屏風的最早出現是在漢代,它是建築內一種用來擋風的家具,所以也叫做屏障,我們現 在電視上上演的許多歷史電視劇中都含有屏風作為道具出現的場面,屏風可以把一個大空間隔開,使之變成幾個空間。早期的屏風上會用浮雕、彩繪、鑲嵌的方法把飛禽走獸、民俗圖案裝飾在上面,屏風不光是用來隔牆,在皇帝舉行儀式中,它又擔當起威嚴和權勢的象徵,史記中有記錄“天子當屏而立”就是說明皇帝在接見大臣時,背後有屏風做點綴。這一形式也影響到了現代的日本,日本天皇在接見外國貴賓時,經常用金壁屏風作背衫,其一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其二顯示儀式的豪華,這大概也是從中國漢代學出來的吧。
隨著朝代的變遷,屏風的歷史也跟著改變並加以發展,我們看到許多晉唐的繪畫,把屏風做道具出現在繪畫背景里。當時大戶人家的廳堂都設有屏風,一來用作遮蔽,二來用作裝飾。有的要請來畫師在上面繪出絢麗多彩的吉祥畫面,這樣屏風就變成了一種奢飾品,繪畫屏風的造詣也在這時達到了高峰。五代時期的顧閎中所繪《韓熙載夜宴圖》就是用屏風形式隔開畫面分成了五個段落,有聽樂、觀舞、休息、吹奏、送客等場面,在這幅作品裡作者描寫的屏風和當時的文化有緊密的關聯。
縱觀中國的屏風歷史,大部分是以工藝品的形式出現的,各名家用屏風形式留下來的繪畫作品,記載並不是很多,很多繪畫中出現的屏風不過是一個道具。我大學時代曾臨摹過周文矩“重屏繪棋圖”,前面人物在下棋,背景是兩層屏風,屏風上面繪有山水,但屏風上的水墨畫不是畫面的主題而是陪襯,這種畫作在歷史上出現不少,它與日本人把屏風作為繪畫支撐體,在上面皴擦點染是不同的,所以,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裡大都收藏的是歷代名家的捲軸畫,長卷畫,而東京國立博物館裡傳世作品中,屏風占很大的比列。
如今我國畫壇,較少用屏風來作繪畫載體的,有些畫家用幾塊相同的板子作畫,展覽時並行拼在一起,看似屏風的模樣,但跟歷史上有規有矩的屏風繪畫是有根本的區別。從網上我們可以搜到有許多製作屏風的廠家、企業,但大部分是銷售工藝品屏風,沒有發展到是為畫家提供繪畫載板而製作的屏風,這一點比起島國日本,把屏風使用在繪畫上的情況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屏風傳至日本在日本形成了有規模的屏風繪畫。世博會的日本館展出了日本的三幅國寶級屏風繪畫,它們分別是《風神雷神圖》、《四季花鳥屏風》和《老梅圖隔扇》這三幅屏風繪畫展示了日本在屏風繪畫上光輝的一頁,日本出現屏風的歷史是從中國唐代隨遣唐使和僧人來中國求學求法時帶回去的,它很適合日本國居住的環境,日本的住宅之間有許多障子和隔門,和漢代的起居文化室內裝飾很類似,他們就在屏障上面作畫,早期日本是以唐代繪畫為基礎,所以稱之為“唐繪”,中國宋代的宮廷花鳥畫中富麗堂皇的摸樣,也同樣受日本畫師所青睞,就有了不少仿唐宋繪畫出現,後來在唐宋繪畫風格基礎上,他們又加入本民族的審美意識,這就誕生了大和繪樣式的日本屏風畫。上面所介紹的《風神雷神圖》它的規格是二曲一雙屏風,是當時名畫家宗達的作品,日本人對自然界諸神都很崇拜,宗達的雷神和風神的氣勢與背景寧靜的天界形成了很莊重的裝飾效果,他的這件屏風繪一直被視為日本的國寶。
我曾參觀過東京國家博物館開辦的屏風繪展,從日本歷史延伸到今,數個朝代在變遷過程中都遺留下了許多屏風繪形式的繪畫,其中也包括許多著名的畫派,如琳派和狩野派的大作,日本人通過一代接一代優秀畫師們的努力,使這種形式變成日本人繪畫中的一個符號,同時為全世界所矚目。
3: 屏風繪在現代發展中,形成了以日本畫為中心的展示形式。
歷史的變遷與發展,屏風繪的形式沒有在日本繪畫史上停頓下來,隨著日本畫在明治維新後的改革,新的岩繪具使用成為日本畫材料的重要部分,它使屏風繪畫又植入了新的風格。首先日本畫家對這種有相對固定尺寸固定規格的形式富有依賴性,二是使用屏風的便利條件也是畫家喜愛的重要因素之一。屏風既能打開展開一個相對大的畫面,又能摺疊起來收藏成一個相對小的板塊,非常便於收藏。屏風在製作上非常講究,要有多層特殊紙裱裝形成了可以呼吸的畫板,夏天的濕氣可以吸入板內,秋冬季節乾燥時濕氣又可從板內吐出,這一特質對日本海洋性氣候的環境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畫不會因為受潮濕變質,所以,屏風的形式在日本流傳廣泛是理所當然的了。
最早在中國以屏風形式展出的畫家,是東山魁夷先生。他的大作“山歌”原是為唐招提寺所繪的屏障畫,這也算是屏風繪的一種類型,他使用了大量的金箔、銀箔播灑在畫面,這種有當代感的技法更趨於現代裝飾感,天然礦物質綠青絢麗奪目的色彩完全可以和西方的油畫相對比,大氣一勢的畫面被屏障了多個空間,不知不覺把觀者引入想像的境界,幾十年後我們還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一個例子,平山郁夫先生是中國人民的友好使者,他特別為日本人介紹了絲綢之路,同時他也以絲路為背景繪製了不少東西文化交流場面的大作。奈良藥師寺里就展示著平山先生用20年時間完成的巨大屏障畫“玄奘取經”。這幅畫作有兩點重要意義提示給我們,第一、是繪者以一幅歷史畫卷描繪了千年前發生在西域古道上的傳奇故事,故事裡體現了在雪山、大漠面前玄奘和尚堅韌不拔的決心,二,平山先生用天然岩繪具強烈的色彩,特殊的繪畫技法、巧妙的構圖、巨觀的場景,給我們展示了現代屏障畫的魅力。
去 年10月東京藝術大學的中島千波先生舉辦退休畫展。他是我以前的繪畫指導教授,來函邀請我參加,我特地趕去東京。他用三十幅屏風人體系列,作為他教學四十年的匯報,這種形式對觀者有一種非常特殊的振撼力。在展覽中我採訪了我的老師,他已經幾十年前就開始用這種形式做準備了,而且他使用的屏風非常考究,對屏風的骨組、木質、紙張、裝裱都有特殊的要求,是專門的屏風製作商根據他的需要提供給他的。畫中中島老師用岩墨勾線胡粉打底,他介紹說“屏風的材料很貴,所以畫得非常小心認真,線有時要勾六至七遍,色要染數十遍。從他的屏風畫作里我理解了從傳統中來又融入當代中去的重要意義。
日本每年有三個大展,代表著日本畫一流的水平,這其中不乏許多屏風繪畫的出現。如:田淵俊夫先生的<銀閣寺>,高山辰雄先生的<潮>,武田秀雄的<源平>、管原健彥的<首都圈>等等。以上這些展示說明了屏風繪在當代日本美術上占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4: 結束
從歷史上屏風有其固有的種類名稱和相對的尺寸,其種類上有風爐屏風,利休屏風,金箔屏風等,其尺寸上分為:二曲屏風、四曲屏風、六曲屏風、同時還有六曲一雙屏風等等,用屏風來展示繪畫作品,其觀看的角度,觀看的位置都有特殊的方法和技巧,使空間立體感和環境能形成有機的一體。
屏風其最大特性是能夠前後摺疊,而中間能開閉的器具叫蝶番,中國的工藝屏風上應叫做“合頁”,這個工藝是中國古代一個偉大的發明。
我曾在國內許多院校做過關於屏風繪畫的講座,在給學生們表演碟番製作時,大家都稱之為“魔術般的過程”.其蝶番在日本是一個用料非常講究、製作非常細緻、認真的工序,用紙也是特殊的,以至能使屏風保存千百年而不損壞。
這次國美出書,我用自己製作的屏風作為載體,用岩彩繪製了表現新疆風土的作品“守望”。希望在我的努力下,能把祖先發明的屏風繪畫形式繼承下來。
2013年9月25日 朝鴻
天津大學工筆重彩研究所 副教授 研究生導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