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籍日本兵

朝鮮籍日本兵

朝鮮籍日本兵指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從朝鮮半島主要派往偽滿洲國作戰和對中國人進行軍事管制的朝鮮籍(韓籍)日本兵。根據日本厚生省統計,朝鮮籍日本兵共24萬2341人, 其中有2萬2182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戰後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列為B、C級戰犯有148人,其中23人被判處死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朝鮮籍日本兵
簡介,親日派,死亡統計,乙級,丙級戰犯,募集,

簡介

朝鮮籍日本兵指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從朝鮮半島主要派往偽滿洲國進行軍事活動的朝鮮半島人。
根據日本厚生省統計,朝鮮籍日本兵共24萬2341人 其中有2萬2182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戰後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列為B、C級戰犯有148人,其中23人被判處死刑。戰後1952年4月對日條約生效後,朝鮮半島人多數脫離日本國籍,而朝鮮籍戰犯仍以“日本人”之名科以刑法執行,繼續拘禁於日本東京巢鴨監獄,最後一名囚犯在1957年岸信介內閣時被釋放。被釋放後,日本政府以喪失日本國籍為理由,不符合領取“戰傷病者、戰歿者遺族援護法”、“恩給法”等的撫恤補償金。1965年,日韓條約締結後,日本政府又以“補償問題全部解決”為由不給予補償。韓國政府對1945年8月15日之前的死亡者,認定有補償請求權,然而判決死刑的23人一直沒有領到補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戰場上,當時在日本控制下的朝鮮人、台灣人並沒有服兵役的義務。不過,客觀而言,朝鮮半島有2,140萬左右的人口,確實是一大人力資源。因此,1938年2月,由於“陸軍特別志願兵令”的發布,日本首先在朝鮮半島實施“志願兵”制度。1941年,日本開始徵召朝鮮半島人進入軍隊,同時其控制之下位於中國境內的朝鮮人政治移民也多進入監管中國人的行列中。所有的朝鮮半島人被要求進入日本軍隊或兵工廠,這些人中還有不少人人在偽滿洲國做警察,由於行為不端,對中國人極為兇殘,被中國民眾稱為“二鬼子”。朝鮮籍日本兵大部分被分配到日本關東軍中。

親日派

李垠,日本軍陸軍中將,李氏朝鮮最後的王位繼承者。
李鍵,日本軍陸軍大佐,李氏朝鮮王族。
李鍝,日本軍陸軍中佐,李氏朝鮮王族。
朴正熙(日本名:高木正雄),韓國前總統。滿洲國新京軍官學校畢業,日本在中國戰場撤退時,高木正雄(朴正熙)正任“滿洲軍”步兵第八團團長副官,滿洲軍中尉。
洪思翊,日本軍陸軍中將,乙級戰犯。
李秉武,日本軍陸軍中將。
魚潭,日本軍陸軍中將。
趙性根,日本軍陸軍中將。
趙東潤,日本軍陸軍中將。
金應善,日本軍陸軍少將。
李熙斗,日本軍陸軍少將。
金錫源,창씨명 ,日本名:金山錫源,畢業於日本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日中戰場上,任日本陸軍大佐。後任參加朝鮮內戰,任師長,後任韓國國會議員。[1]
蔡秉德,日本軍陸軍少佐,韓國陸軍大將,韓國陸參謀總長。
金貞烈,日本軍陸軍大尉,韓國空軍大將。
張都映,日本軍陸軍少尉,韓國陸軍中將,韓國陸參謀總長。
丁一權,日本軍憲兵將校。韓國前總理,韓國陸軍大將,韓國陸參謀總長。
白善燁,滿洲軍將校,韓國陸軍大將,韓國陸參謀總長。

死亡統計

表1 各地域別人員、死者等
地域分類動員復員失蹤和陣亡失蹤和陣亡率
朝鮮[2]
全體
242,341人
240,159人
22,182人
9.2%
軍人
116,294人
110,116人
6,178人
5.3%
軍屬
126,047人
110,043人
16,004人
12.7%
台灣
全體
207,183人
176,879人
30,304人
14.6%
軍人
80,433人
78,287人
2,146人
2.7%
軍屬
126,750人
98,590人
28,160人
22.2%
日本本土
全體
781.4萬人
551.4萬人
230萬人
29.43%

乙級,丙級戰犯

表2. 乙級,丙級戦犯
地域有罪死刑
朝鮮
129人
14人[3]
台灣
173人
26人
日本本土
5369人
922人

募集

表3. 志願者數[4]
年度 志願者 入所者數 競爭率
1938年 2496人 406人 6.1
1939年 12,348人 613人 20.1
1940年 84,443人 3,060人 27.6
1941年 144,743人 3,208人 27.6
1942年 254,273人 4,077人 48.2
1943年 303,394人 6,000人 50.1
賠償金
2002年日本政府決定朝鮮籍日本兵之賠償了
表4 弔慰金等給付內容 對象  名目 金額 給付者
戦沒者遺族 弔慰金(一時金) 260萬日元 遺族
重度戦傷病者 弔慰金(一時金) 260萬日元 遺族
重度戦傷病者 見舞金(一時金) 260萬日元 本人
重度戦傷病者 重度戦傷病者老後生活設計支援特別給付金
(一時金。見舞金同時支給)
260萬日元 本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