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跳板和鞦韆

朝鮮族跳板和鞦韆

壓跳板和盪鞦韆是朝鮮族婦女最喜愛的民間傳統體育運動,具有廣泛的民眾性。

2006年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朝鮮族跳板和鞦韆
  • 批准時間:2006年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 遺產類別:雜技
  • 遺產編號:Ⅵ—14
基本信息,朝鮮族跳板,簡介,溯源,運動特點,比賽方法,傳承意義,朝鮮族盪鞦韆,簡介,溯源,運動特色,傳承意義,

基本信息

時間:2006年
類別:雜技與競技
地區:吉林
編號:Ⅵ-14
申報地區或單位: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朝鮮族是個愛好體育運動的民族,壓跳板和盪鞦韆是朝鮮族婦女最喜愛的民間傳統體育運動,具有廣泛的民眾性。

朝鮮族跳板

簡介

跳板作為一種體育競技遊戲,流行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及全國其他朝鮮族聚居地方。跳板是朝鮮族婦女普遍喜愛的遊戲之一,歷史悠久,一般在元宵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等節慶日子舉行。

溯源

跳板歷史悠久。朝鮮族民間有句俗話說:"姑娘時不跳跳板,出嫁後就會難產"。因此,跳板運動很受重視與喜愛。
關於朝鮮族跳板的由來,還有一段浪漫的傳說:傳說古代朝鮮婦女受封建倫理道德束縛,整天門在自己家的院子裡,不準出大門,為了看看院外的世界,她們只好在院內牆根處支起跳板騰空躍身,偷看院外的風光。還有一種說法是,古時有兩個男子無辜被囚,他們各自的妻子為了能看到高牆內牢獄中的丈夫,便想出利用跳板將人拋向空中來看自己的丈夫。這種傳說表現了人們反封建、爭自由的美好願望。

運動特點

跳板長五點五米、寬三十五至四十厘米、厚五、六厘米,大多用木質堅硬又極具彈性的水曲柳木板製成。跳板中央的下面放一"板墊",使木板兩端可以上下活動。"板墊"多用稻草捆,用草袋裝滿土亦可,高度以三十厘米為宜。跳板中間有一個支點,跳時兩人分別站在兩端,輪流起跳,利用跳板的反彈力把自己和對方彈向空中。這樣反覆地一起一伏,奮力向上躍起,不斷增加騰空的高度並做出各種花樣動作。跳板靠兩人協調合作,有時邊跳邊唱,一人唱,一人和。
跳板的跳法也多種多樣,多姿多彩。有直跳,即蹬離板後兩腿伸直跳;屈腿跳,即人體騰空後彎屈大腿跳;剪子跳;即騰躍後將腿伸直前後分開跳;空翻跳,即騰躍後向前或向後空翻一周跳。

比賽方法

跳板類似於蹺蹺板,用木架支住一塊長木板中心,兩人分別站在木板兩端,彼此輪番跳起,借一方跳起後下落的重力,將另一方彈起騰躍空中。比賽方法有“抽線” 和“表演”兩種。 “抽線”是在蹺蹺板兩端各置一線團,抽出線頭繫於比賽者的腳踝上,在規定時間內,以比賽者彈跳時所抽出線的長度,丈量出其所彈起的高度來判定勝負。“表演”有自選動作和規定動作,主要根據比賽者的跳騰動作難度和姿勢進行評分。規定項目是將規定的幾種動作連線起來表演;自選動作可手持扇子、圈、花環等進行,由裁判員按其所做動作的難度、完成的質量及姿勢優美的程度來評定分數。其評定要看高度、空中的動作、姿態和技巧。所以能做出空翻跳、跳藤圈、舞花環、揮彩帶等驚險、高難度而又優美動作者常能受到眾人的讚賞,贏得比賽的勝利。所以參加跳板活動不但需要膽量,而且需要智慧和技能。觀看跳板活動則會令人賞心悅目,拍案叫絕。裁判員一般二至四人,刪去最高最低分,取其中間平均數。

傳承意義

跳板運動是一種健康的傳統體育運動,歷來深受朝鮮族人民的喜愛,參加跳板活動不但需要膽量,而且需要智慧和技能。觀看跳板活動則會令人賞心悅目,拍案叫絕。

朝鮮族盪鞦韆

簡介

鞦韆製作簡單,便於人們娛樂,又帶幾分驚險和刺激,因此深受人們喜愛,尤其是受到朝鮮族婦女的喜愛。
朝鮮族婦女盪鞦韆的場面常常令人嘆為觀止。盪到最高時,鞦韆的繩幾乎與地面平行,驚險萬分,而且站在踏板上的姑娘們裙袂飄飄,宛如仙女下凡。盪鞦韆不僅能使她們的服飾得到充分展示,而且讓她們內心的喜悅得到充分的釋放,因此朝鮮族鞦韆被認為是最能展現朝鮮族女性美的體育項目之一。

溯源

鞦韆是朝鮮族婦女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歷史悠久。從文獻上看,朝鮮人盪鞦韆最晚也起源於十三世紀,流行於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鮮族聚居的廣大農村。
朝鮮族的鞦韆,亦稱"半仙之戲"。設備比較簡單,過去一般均將鞦韆繩拴在高大樹木的橫枝上。現在多用木頭或鐵管制作專用鞦韆架,橫樑上系兩條繩索,下拴蹬踏的木板即可。朝鮮族的鞦韆有單人盪和雙人盪兩種。

運動特色

盪鞦韆是朝鮮族青年女子最喜歡的一項傳統遊戲。鞦韆架高為12至13米,在兩架桿的頂端架起一根橫木,橫木上繫上兩根約8至9米的鞦韆繩索,在下垂的兩根繩索底部栓著30厘米左右的踏腳板,盪鞦韆時,還要繫上安全帶子。朝鮮婦女身著彩色長裙,踏上鞦韆板,憑著腰部、臂部的力量向前後擺盪,越盪越高,如紫燕凌空,自由自在;如仙女騰雲,優美飄逸。鞦韆活動具有高、飄、悠、巧、柔、美、歡的特點。鞦韆繩一般都拴在高大樹木結實的橫枝上,在鞦韆前方的上空懸有彩帶或鈴鐺,盪起的鞦韆板要觸及這個標誌才能贏得歡呼與讚揚。常常是一人盪起,眾人矚目,場邊喝彩連連。艷麗的衣裙像彩鳳的雙翼,帶動縷縷清風,遠遠望去,天空湛藍,草地青青,濃妝淡抹的朝鮮族少女宛若飛動的彩色蝴蝶,在天空中飄忽來去,構成一幅流動的瑰麗畫。
現在,盪鞦韆不但是端午節中秋節和農閒喜慶日的娛樂項目,而且變成了體育競賽項目。屆時朝鮮族婦女們穿著節日的盛裝去參加比賽,比賽的方法有三種:一是比高空小花;二是比高空踢小鈴;三是比盪高微線長度。比賽時,為了驗證誰盪得高,事先在鞦韆架正前方豎兩根高高的竿子,桿子間系一條繩索,繩索中間掛上樹枝、花枝或銅鈴,誰能用腳踢著樹枝,或者用嘴叼著鮮花,或者踢著銅鈴的次數越多,誰就是優勝者。她們一般都能盪5米多高,叮咚悅耳的鈴聲不斷地在空中飄蕩,她們的衣裙和裙帶隨風飛飄,她們用飛盪的身體畫出了一道道彩色弧線,驚心眩目,矯健絕倫。圍觀者和其他參賽者為不斷發出鋼鈴響聲而喝彩,歡聲笑語不絕於耳,有時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便翩翩起舞,場面熱鬧非凡。

傳承意義

盪鞦韆需要體力、技巧,更需要勇敢的精神。它充分體現了朝鮮族婦女文雅而又勇敢的性格。
盪鞦韆不但顯示了朝鮮族婦女勇敢向上的精神風貌,而且顯示了她們的健康體魄和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同時也為生活增添了歡樂幸福的色彩。鞦韆現已正式列入全國民族運動會的比賽項目,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盪鞦韆絕技已成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園地一朵盛開的奇葩。
新中國成立後,朝鮮族鞦韆還被列入少數民族運動會的比賽項目。1975年,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選手首次在全國大型運動會上表演了鞦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盪鞦韆絕技已成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園地一朵盛開的奇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