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南北朝沈約所作五言詩)

《有所思》是南朝詩人沈約所作的一首和詩。這首詩寫征夫懷念自己的家鄉。首二句寫征夫登上隴山之巔,向東遙望自己的家鄉;中間四句寫景,前兩句寫的是征夫眼中所見的邊塞春景;五六兩句,寫的是征夫想像中故鄉的景色;表面上沒有說到思鄉,但是景中含情;這裡春天之景和思鄉之情,反差強烈,以樂襯哀,引發共鳴;末二句寫垂淚寄書,首尾呼應,反映了人民痛恨征戰之苦的心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有所思
  • 創作年代:南朝
  • 作品出處:《玉台新詠
  • 文學體裁五言詩
  • 作者:沈約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有所思
西征登隴首,東望不見家。
關樹抽紫葉,塞草發青芽。
昆明當欲滿,葡萄應作花
流淚對漢使,因書寄狹斜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有所思:屬樂府古辭鼓吹曲。
⑵隴(lǒng)首:今陝西隴城縣有大隴山曰“隴首”(《輿地誌》)。
⑶關樹:邊關的樹木。
⑷昆明:長安附近有昆明池,武帝時造成。春能積雪,江湖水滿。
⑸作花:開花。
⑹因書:捎去書信。 狹邪:長安的街道,代指故鄉。

白話譯文

西征登上大隴山頭,往東眺望看不見故鄉。
邊關樹木抽出紫葉,塞外小草發出青芽。
昆明春水當已漲滿,葡萄也該已經開花。
對著漢使熱淚長流,請把捎信寄往長安的曲巷裡頭。

創作背景

《有所思》原是樂府《鼓吹曲辭·漢饒歌》十八曲之一,寫一個女子決意要與負心郎斷絕關係而又難下決心的複雜而悲傷的心情。後來南朝齊王融、梁劉繪用此題擬作,“但言離思而已”,宋何承天以此題擬作,“則言生罹荼苦,哀慈親之不得見也“。南朝齊永明初年,沈約也以“有所思”為題作詩,以與其他詩人所作的“有所思”相與唱和。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和詩,劉繪、蕭衍所作的和詩主旨均為一般男女相思之作。劉繪“佳人不相見,明月空在帷”托意思婦,蕭衍“腰中雙綺帶,夢為同心結”也是思念良人之作。而這首詩特點在於寫征人思家情緒,並描繪了邊塞風光。
首兩句“西征登隴首,東望不見家”。隴首,表明抒情主人身份是征戍之人。遠征在外,登大隴山東望而見不到故鄉的情景,領起全篇。三、四句承接“望”字,東望不見家,見到的是邊關景物,塞上風光:“關樹抽紫葉,塞草發青芽。”草木抽葉發芽,意味著時序變換,春到人間,紫葉、青芽,色彩新美。邊地異域風物變換觸動征人的鄉思。五、六兩句,用構想推開出去,宕出故鄉景象來:“昆明當欲滿,蒲萄應作花。”春天到來,冰融雪化,江湖水滿,征人想像故鄉當是春池水滿,景色宜人,比起關塞來另是一種風光。內地比邊塞暖和,引進的葡萄該已開花。那葡萄開花的庭院裡,居住著眷念邊塞的親人。多少往事堪回想,家中一切,今又如何,本是虛寫之筆卻如此具體親切。最後兩句“流淚對漢使,因書寄狹邪。”正在急切思念家園的時候,見到朝中派來的使者,不禁熱淚長流,請他捎去深情的書信,轉達到我那望不見的家園。
全詩起承轉合,章法嚴謹,情景相融。虛實並舉,文辭精拔;韻律和諧。唐封演《聞見錄》載:“周顳好為韻語,因此切字皆有平上去入之異,永明中,沈約文辭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聲譜。時王融、劉繪、范雲之徒,恭而扇之,由是遠近文字,轉相祖述,而聲韻之道大行。”這首詩正屬於永明年間出現的佳作,所謂永明體詩歌。音調之美是永明體詩歌的首要條件,沈約言:“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此旨,始可為文。”如果以浮聲理解為平聲,切響理解為仄聲的話,此詩所有詩句均做到了“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如首兩句“平平平上上,平去入去平”,四聲變化有節,發音輕重協調,若第九字“見”為平聲,則完全符律句要求。從句法結構上看,中兩聯已是對句,若在聲律上稍作調整,就與五言律體無異。

名家點評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教授韓傳達:沈約這首詩寫征夫之怨。詩寫塞上春景,但與懸想之京城春景相對照,益顯思鄉之切;又以春景燦爛反襯別情沉痛,倍增其悲涼哀怨。
甘肅省先秦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子偉:這首詩文辭精拔,聲韻和諧,寫得真切感人,作者即景生情,採用聯想對比的手法,表現出強烈的藝術效果。中間四句工麗自然,殊是生動。

作者簡介

沈約(441-513),南朝文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吳興)人。歷仕宋、齊、梁三朝。他的父親沈璞,在宋文帝元嘉末年皇族爭奪帝位的鬥爭中被殺。沈約的少年時代家境貧困,他刻苦攻讀,博通群籍。劉宋時代,任蔡興宗記室,人朝為尚書度支郎。齊初,為文惠太子蕭長懋家令,深見寵信。後來又在竟陵王蕭子良門下,為“竟陵八友”之一。隆昌元年(494),出為東陽太守。齊明帝蕭鸞即位,任五兵尚書,遷國子祭酒。齊末,他積極參預蕭衍密謀代齊自立的活動,曾經為蕭衍擬定即位詔書。蕭衍建立梁朝後,沈約被任為尚書僕射,封建昌縣侯,後遷尚書令,領太子少傅。死後謚隱,故後人也稱他為“隱侯”。沈約政治地位很高,加上耆年碩望,深於世故,所以成為當時公認的文壇領袖。沈約是講求聲律的“永明體”的創始人之一。後世輯有《沈隱侯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