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蝶魚屬

月蝶魚屬

月蝶魚屬,Genicanthus ,鱸形目蝴蝶魚科下的一屬。棲息於外礁峭壁水深24-100米之間的水域,通常生活在水深45-97米之間潮流經過的斜坡區域。

基本介紹

月蝶魚屬-土耳其神仙,土耳其神仙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土耳其神仙其他資料,月蝶魚屬-藍寶新娘神仙,藍寶新娘神仙生物特徵,藍寶新娘神仙其他資料,月蝶魚屬-皮特凱恩神仙,基本資料,生物特徵,月蝶魚屬-黑斑神仙,基本資料,生物特徵,月蝶魚屬-斑點神仙,基本資料,生物特徵,其他資料,

月蝶魚屬-土耳其神仙

土耳其神仙,俗名別名: 貝魯士神仙(台灣)、勝利女神(台灣)
英 文 名: Ornate Angelfish
拉丁學名: Genicanthus bellus
地理分布 分布在東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科科斯群島(Cocos-Keeling Islands)、菲律賓、帛琉群島(Palau)、關島(Guam)、庫克群島(Cook Island)以及社會群島(Society Islands)一帶海域。最近有報告在湯加(Tonga)海域中發現其蹤跡。
氣 候 帶 熱帶,北緯19度和南緯18度之間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散卵型
食 性 雜食性
編號:
7672
定名人:
Chan
年代:
1965

土耳其神仙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15條 背鰭軟條(總數):15-16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16-17條。體卵圓形,吻圓鈍,眼間隔稍凹,口小;兩頜齒呈尖形。前眼眶骨具數棘,後緣游離,且中央具深刻;前鰓蓋後緣具鋸齒;前鼻孔圓形,小於卵形之後鼻孔。體被中大圓鱗,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尖形;腹鰭尖形,第一軟條延長至臀鰭;尾鰭深凹形,上下緣延長如絲狀。與所有月蝶魚屬魚種一樣,土耳其神仙的雄魚和雌魚能通過體色和花紋來區分。雌魚體側上半部具寬闊的黑色橫紋,體側中間和下半部分別具白色和藍色橫紋,尾鰭藍色透明,上下緣具黑色邊帶;雄魚體棕黃色至白色,體側具兩條黃色橫帶,一條在體中間,另一條在背鰭處。尾鰭黃色透明,上下緣具藍色邊帶。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18cm
習性
棲息於外礁峭壁水深24-100米之間的水域,通常生活在水深45-97米之間潮流經過的斜坡區域。多半是一條雄魚和3-7條雌魚組群生活,行雌性先成熟的性轉變行為。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

土耳其神仙其他資料

土耳其神仙屬於市場上罕見魚種,雌雄魚易於分辨,是喜歡飼養配對仙魚的朋友的好選擇

月蝶魚屬-藍寶新娘神仙

中 文 名: 藍寶新娘神仙俗名別名: 藍斑馬(香港)
藍寶新娘神仙藍寶新娘神仙
英 文 名: Blackedged Angelfish、Watanabe
拉丁學名: Genicanthus watanabei
地理分布 分布在中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台灣至土木土群島(Tuamoto Islands),北至琉球群島(Ryukyu Islands),南至新喀里多尼亞與奧斯垂群島(Austral Islands)一帶水域。
氣 候 帶 熱帶,北緯30度和南緯28度之間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散卵型
食 性 雜食性

藍寶新娘神仙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15-16條 背鰭軟條(總數):15-16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14-17條
體卵圓形,吻圓鈍,眼間隔稍凹,口小,兩頜齒呈尖形。前眼眶骨具數棘,後緣游離,且中央具深刻;前鰓蓋後緣具鋸齒;前鼻孔圓形,小於卵形之後鼻孔。體被中大圓鱗,頭部與奇鰭較小;側線完全,但止於尾柄。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尖形;腹鰭尖形,第一軟條延長至臀鰭;尾鰭深凹形,上下緣延長如絲狀。與所有月蝶魚屬魚種一樣,土耳其神仙的雄魚和雌魚能通過體色和花紋來區分。雄魚體淺藍色,腹部銀白色而具有8條黑色橫紋,最上一條橫紋末端為鮮黃色。胸鰭基部具一黑點,背鰭及臀鰭具黑色邊帶,尾鰭淺藍色,上下緣具藍色邊帶。雌魚體側一致為淺藍色,無任何斑紋,眼上方有一短橫黑帶,吻部上方有一倒U形的黑斑,背鰭、臀鰭以及尾鰭上下緣具黑色邊帶。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15cm
習性
棲息於外礁峭壁水深21-81米之間的水域,通常生活在潮流經過的斜坡區域。通常是一條雄魚和3-7條雌魚組群生活,行雌性先成熟的性轉變行為。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

藍寶新娘神仙其他資料

藍寶新娘神仙屬於市場上罕見魚種,雌雄魚易於分辨,是喜歡飼養配對仙魚的朋友的好選擇

月蝶魚屬-皮特凱恩神仙

基本資料

中 文 名: 皮特凱恩神仙俗名別名:
皮特凱恩神仙皮特凱恩神仙
英 文 名: Pitcairn Angelfish
拉丁學名: Genicanthus spinus
地理分布 分布在東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庫克群島(Cook Islands)和皮特凱恩群島(Pitcairn Islands)的Ducie環礁(Ducie Atoll)一帶海域。
氣 候 帶 亞熱帶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散卵型
食 性 雜食性

生物特徵

  • 形態特徵
成魚體卵圓形。吻圓鈍,眼間隔稍凹,口小,兩頜齒呈尖形。前眼眶骨具數棘,後緣游離,且中央具深刻。前鰓蓋後緣具鋸齒。前鼻孔圓形,小於卵形之後鼻孔。體被中大圓鱗,頭部與奇鰭較小,側線完全,但止於尾柄。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尖形,腹鰭尖形,第一軟條延長至臀鰭第3條鰭棘。尾鰭深凹形,上下緣延長如絲狀。與所有月蝶魚屬魚種一樣,皮特凱恩神仙的雄魚和雌魚能通過體色和花紋來區分。雄魚與黑斑神仙(Genicanthus melanospilos)的雄魚有幾分相似,區別在於皮特凱恩神仙的雄魚體一致銀白色,體側黑色豎紋只達中央位置,尾鰭上下緣沒有黑帶。雌魚體一致銀白色,尾鰭上下緣具黑色變帶。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35cm
  • 習性
棲息於岩礁區和珊瑚礁區水深30-60米之間的水域,偶然可見群游于海底以上幾米的水域。多半是一條雄魚與2-5條雌魚組群生活。主要以浮遊動物為食,同時也會捕食海底附著生物

月蝶魚屬-黑斑神仙

基本資料

中 文 名: 黑斑神仙俗名別名: 日本燕(雌魚、香港)、斑馬燕(雄魚、香港)
黑斑神仙黑斑神仙
英 文 名: Blackspot Angelfish、Spotbreast Angelfish、Black-spot Angelfish
拉丁學名: Genicanthus melanospilos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印尼和南中國海至斐濟,北至琉球群島(Ryukyu Islands),南至東印度洋的羅雷淺灘(Rowley Shoals)以及新喀里多尼亞一帶海域。最近報告顯示在湯加(Tonga)一帶海域可見其蹤跡
氣 候 帶 熱帶,北緯30度和南緯23度之間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散卵型
食 性 雜食性

生物特徵

  •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15條 背鰭軟條(總數):15-16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17-18條
黑斑神仙多從東南亞國家進口,且雌雄魚易於分辨,是喜歡飼養配對仙魚的朋友的好選擇。體卵圓形。吻圓鈍,眼間隔稍凹,口小,兩頜齒呈尖形。前眼眶骨具數棘,後緣游離,且中央具深刻。前鰓蓋後緣具鋸齒。前鼻孔圓形,小於卵形之後鼻孔。體被中大圓鱗,頭部與奇鰭較小,側線完全,但止於尾柄。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尖形,腹鰭尖形,第一軟條延長至臀鰭第3條鰭棘。尾鰭深凹形,上下緣延長如絲狀。與所有月蝶魚屬魚種一樣,黑斑神仙的雄魚和雌魚能通過體色和花紋來區分。雄魚體淺藍色,體側具15條黑色豎紋,枕部至吻部具橫紋。尾鰭黃色,上下緣具藍色邊線。雌魚及幼魚體側無橫紋,體側上半部黃色,下半部為淺藍色。尾鰭接近尾柄部分白色,餘下部分淺藍色,上下緣具黑色邊帶。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18cm
  • 習性
棲息於外礁徒坡水深20-45米之間的水域,多半生活在洞穴或大岩石的底部,以及珊瑚叢生的沙石區。通常成對或一條雄魚與不限數目的雌魚組群生活。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

月蝶魚屬-斑點神仙

基本資料

中 文 名: 斑點神仙俗名別名: 斑點仙(香港)
斑點神仙斑點神仙
英 文 名: Mizutama-yakko
拉丁學名: Genicanthus takeuchii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北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僅在小笠原群島(Bonin/Ogasawara Islands,在西太平洋硫黃列島之北)一帶海域。
氣 候 帶 熱帶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散卵型
食 性 未知

生物特徵

  • 形態特徵
斑點神仙雄魚體側胸鰭以上至背鰭黃綠色並具6-7條黑色橫紋,胸鰭以下至臀鰭白色。下唇藍色,上唇至背鰭始端為黃色。背鰭和臀鰭均為白色帶黑色圓形斑點,並具黃色鰭緣。目前尚未得知斑點神仙雌魚的外貌,推斷與其他月蝶魚屬魚種一樣,體色和花紋與雄魚會有不同,可以分辨。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25cm
  • 習性 暫無資料。

其他資料

1997年在馬奎斯島珊瑚礁發現的新品種,捕捉量極少,甚為罕貴。是否曾有進口,暫無資料,相信價格必定驚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