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大戰

月球大戰

月球大戰是對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大國進行的登月實施計畫一種形象化描述。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在月球著陸開啟了月球大戰的序幕,此後各大國在不同時期均實施著探月的計畫,上演著探月競賽。2009年7月,美國宣布計畫重新登月,此計畫又引發了新一輪的月球大戰,多個國家宣布參與。不僅如此,亞洲和歐洲經濟的不斷發展產生了新的財富,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月球已經觸手可及。中國、印度、日本,以及歐洲航天局全部17個成員國家正躍躍欲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月球大戰
概況,簡介,歷史,阿姆斯特朗,成員國家正躍躍欲試,成員國,美國,俄羅斯,歐洲,德國,日本,中國,印度,韓國,歷史,能源爭奪,財力支持,爭議觀點,

概況

簡介

月球大戰,是對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大國進行的登月實施計畫一種形象化描述。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在月球著陸開啟了月球大戰的序幕,此後各大國在不同時期均實施著探月的計畫,上演著探月競賽。2009年7月,美國宣布計畫重新登月,此計畫又引發了新一輪的月球大戰,多個國家宣布參與。

歷史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在月球著陸,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踏出人類在月球的第一步。2009年7月20日,美國重啟月球計畫,中、日、印、歐、俄紛紛加入探月的行列,一場月球大戰的序幕正緩緩拉開。
阿波羅登月阿波羅登月

阿姆斯特朗

阿姆斯特朗和其他太空人在月球開創了一個偉大的時代,美國人為把他們送到月球而歡呼雀躍。對美國而言,擁有25萬英里的可開發海濱陸地,等於擁有了強大的戰略補充。2009年,美國依然重視月球的戰略價值。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說,在2015年之前,新的宇航飛船“獵戶座”將進入地球軌道,而在2020年之前,月球登入飛船“牽牛星”將與“獵戶座”配對飛行。此時,美國人將在月球表面印上新的腳印。

成員國家正躍躍欲試

不僅如此,亞洲和歐洲經濟的不斷發展產生了新的財富,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月球已經觸手可及。中國、印度、日本,以及歐洲航天局全部17個成員國家正躍躍欲試。2008年10月22日,印度發射了“月旅一號”航天飛船。這艘無人駕駛的繞月軌道飛船第一次把印度的印記打在了太空。中國的“嫦娥一號”和日本的“月亮女神”已經在繞月軌道了,歐洲的“美麗一號”在2003年進入繞月軌道。中國的太空人將在2020年踏上月球土地,歐洲航天局也計畫2016年在月球建成“機器人地球村”,並在2024年建成永久的人工控制基地。

成員國

重返月球重返月球

美國

2006年,美國太空總署發布“重返月球”計畫,核心目標是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根據計畫,美國太空人可能在2020年首次重返月球。

俄羅斯

踏入21世紀,俄羅斯探月計畫準備分4階段實施:首階段在2010年向月球發射繞月衛星,最終計畫於2025年前實現載人登月。

歐洲

2004年,歐洲太空總署宣布“曙光女神”計畫,在2020—2025年間實現載人登月。

德國

德國於2007年3月宣布獨立於歐洲太空總署的德國國家探月計畫,將於2012年發射月球探測軌道器,預計耗資3億歐元。

日本

2007年9月,繞月探測衛星“月亮女神”發射升空。它取得多項成果,包括描繪出世界首幅高精確度月球全球地形圖。
嫦娥一號嫦娥一號

中國

首個月球探測計畫於2003年3月啟動,分3階段實施。“嫦娥一號”衛星已經踏上奔月旅程,並成功撞月,之後會實現送機器人上月球、建立觀測站、實地實驗採樣並返回地球等任務,為載人登月及月球基地選址做準備。

印度

2008年10月,印度月球探測器“月船一號”升空,收集月球地理結構、化學構成及礦藏等數據,以繪製高精度的三維月球地圖。最終目標是於2020年實現印度太空人登月。

韓國

科技部2007年發布探月路線圖,將於2020年發射探月衛星,2025年發射探月登入器。

歷史

上個百年是美國的世紀,阿波羅計畫讓美國成為了世界的科學領袖,美國國力為此飛漲。21世紀,探月的明星國家則成了中國。2003年,中國踏出了堅實的一步,首次發射了載人飛船,並環繞地球14周。2005年,兩人飛行組在太空停留了5天。2008年9月,三位太空人組成的團隊成功完成了太空行走的使命。
中國對月球的狂熱在很久以就開始了,起碼可以追溯到1978年。當時美國贈送給中國一塊1克重的月球土壤,這可是阿波羅17號飛船從月球表面帶回來的。科學家歐陽自遠說:“通過對這塊標本的研究,我們寫出了40篇論文。” 現在,中國已經再也沒有必要藉助美國送來的土壤了。2007年發射的 “嫦娥一號”現在正在月球上空200千米處遨遊。這艘飛船裝載著研究月球土壤的儀器,並且尋找合適的著陸地點。不久的將來,嫦娥2號將帶著使命飛向太空。2012年,漫遊者將進入太空。2017年則是機器人模擬實驗,真正的太空人登入將緊隨其後。
印度政府在1975年就加入了衛星發射的競爭中,不過他們總是關注一些基本的生計研究,比如地圖繪製,天氣預報或者通訊之類的。經歷了和貧困一個世紀的長期鬥爭後,即便是最具有進取心的政黨也不敢再往前走了。不過這一切在1998年得到了改變,這一年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爆發了令世界震驚的核試驗。在此背景下,印度總理阿塔爾·瓦傑帕伊在2003年的國慶日公開宣布了月球計畫。在這項計畫中,“月旅2號”將在2011年發射。
20世紀60年代美蘇之間的太空拉鋸戰是第一次月球爭霸的話,那么現在各國對月球的追逐就是第二次月球爭霸,而新舊月球競賽最大的不同便是私人的角色。2004年,飛行器設計師伯特·魯坦憑藉設計出首個在太空可視範圍內飛行的人控飛行器而贏得了價值1000萬美元的“安薩里X大獎”。2007年9月,“X大獎”組織的執行長、宇航器設計師皮特·戴爾蒙蒂斯宣布和GOOGLE達成協定,共同發起一項新的旨在實現2012年前機器人行走月球目標的大獎——價值高達3000萬美元的“月球X大獎”。

能源爭奪

月球上豐富的資源也頗受各國垂青。地球資源越來越少,科學家相信月球可能是未來的資源寶庫,尤其是月球上的氦3同位素,將來可能為地球提供大量能源。
科學家相信月球上蘊藏天然資源,曾經乘坐阿波羅17號登月的前太空人施米特表示,月球上除了有很多科學信息等待開發,月球土壤中還有豐富的氦3,它們來自太陽的外層,由太陽風暴吹到太陽系。氦3在地球十分罕有,但在月球卻很豐富,因為受地球磁極的推力,大量積聚在月球。這種元素將來對地球十分有價值。據估計,月球上的氦3資源有100萬噸,只要25噸就能為歐盟國家和美國提供1年電力。

財力支持

縱使各國渴望拓展太空,但天文數字的經費無可否認是重大障礙。要知道太空探索如何大把燒錢,不妨從美國擬重返月球的“星座計畫”了解。歐巴馬政府訂出這計畫耗資1140億英鎊,這個金額足以清還北非所欠的700億英鎊外債,還剩下340億英鎊;又或彌補因甲型H1N1流感引致的經濟財富損失10周(以專家估計每天損失15億英鎊計算),也足以支付倫敦奧運90億英鎊建築成本超過12次。
已故美國總統甘迺迪當年力主登月,目的是要趕過冷戰對手蘇聯的太空發展,但他於1962年向時任美國太空總署署長韋伯說:“總體來說,我認為認識太空是好事,但巨額開支除外。”20世紀60年代太空總署開支占聯邦預算4.5%,雇用了近40萬名公務員和承包商,民調顯示大部分美國人都不認為阿波羅計畫值得如此花錢。

爭議觀點

2009年,NASA計畫在2020年前再次實現登月。40年前乘坐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的美國太空人奧爾德林並不認同這一計畫,如今他希望美國及全球能將目光放到更遠的火星上。現年79歲的奧爾德林表示,NASA需要花費巨額資源再登月球的計畫非常不值。他構想了一系列的太空遠征目標。“而到2031年前,人類應逐步展開計畫,登入火星,重登月球是一種倒退。”
NASANASA
但不得不提的是,無論登入火星還是月球,當我們做著類似把人送上太空那樣荒謬的事情時,這一切都源於40年前的軍備競賽。現在,當中國、日本、印度和歐洲都開始奔向月球的時候,美國並沒有足夠的把握能占得先機。從目前來看,月球計畫並不是那么理智,也沒有那么科學,浪費大量的資金,卻並不一定能取得應有的回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