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裁掉我自己一個網站副總裁的工作札記

最後裁掉我自己一個網站副總裁的工作札記

《最後裁掉我自己一個網站副總裁的工作札記》是一部網路小說,作者是平原君。

基本介紹

  • 別名:平原君
  • 國籍:中國
特色及評論,內容簡介,前言,目錄,後記,文章節選,

特色及評論

不同的網站,不同的人,卻是差不多相同的命運。為什麼會是這樣?巨額資金,先進技術,精英人才,前衛理念,優秀管理……這些令人目眩的超級資源,奇蹟般地會聚網站,為什麼創造的奇蹟竟是瞬間的衰落?問題究竟出在哪裡?!這是一個網站副總裁的工作扎記。 ・網路的興起是一個謎。 ・網路的衰落,也是個謎。 ・折戟沉沙,冰海沉船,中國第一代網路的滑鐵盧。 ・一個大網站崛起到隕落的最終內幕, ・親歷大燒錢大裁員的真實遊戲, ・聞所未聞的戰歌與輓歌!

內容簡介

網路的興起是一個謎,網路的衰落,也是個謎。折戟沉沙,冰海沉船。這是中國第一代網路的滑鐵盧,也是一個大網站從崛起到隕落的最終內幕,本書作者親歷大燒錢大裁員的真實遊戲,這是新經濟時代聞所未聞的戰歌與輓歌!

前言

家有二君,兒子和先生,一曰“守閒君”,一曰“平原君”。
“守閒君”,手閒之謂也。5歲有餘,酷愛按下所有按紐,恨不得把家變成中國科技館,以滿足上學前不會太長的守閒歲月。通過爸爸日復一日地“坐家”,他已經完全弄懂了“寫作事業”的含義,就是對“出版事業”還有些疑問。當爸爸把厚厚的書稿列印出來,他很興奮地問:“是不是要把這些書釘起來,然後拿到市場上去賣?”因為我為他裝訂過手工書,常常帶他去小區農貿市場買菜。
“平原君”,虎落平原被犬欺之謂也。他也是本書作者。按照時下流行稱謂,周圍朋友多稱他為“鄭老師”,正如我們同學都將自己的導師稱為“老闆”。事實上也是這樣:他的老闆朋友聚會多談哲學,而他的做學問的朋友在一起倒是愛談經濟――有沒有什麼生意可做。根據互補原理,平原君也頗有乾一行恨一行的毛病,忙碌的經營工作之餘,最喜歡練書法、攝影、寫文章之類,更像一個文藝愛好者。他可不是附庸風雅,心中真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使命感,以“50歲仗劍(就是拍攝和寫作)壯遊世界,不再以掙錢為業”作為人生宿願。這可能與他小時候拜過吳冠中先生的弟子為師,習過一些雕蟲畫技有關。他總是生不逢時地說:“我的性格和才能不適合當經理,我應該是一個藝術家。”所以每當我逮著他的一個錯別字時(主要在他援引文言文時出現),他就會感慨:“虎落平原被犬欺”。於是有“平原君的戲稱。
平原君投身網路,據我觀察,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想把他所熱愛的文化感覺和藝術感覺融入網路,仍然帶著“網路不能沒有文化”的使命感,網站一年,,他非常用心,非常喜歡他的團隊和員工,我常常在他閒聊中,聽到很多開心的事。可能是這種開心和用心,他們網站Over的對我是一件非常突然的事。他不是一個容易悲觀的人,正相反,他很喜歡挑戰。回憶起來,只感受後來他自己到一邊默默抽菸的時間多了起來。
從網站出來,他仍然有還不錯的“再就業”機會,還有一對夫婦上家裡來請他出山,但他的決定還是有些反常:“不,我要寫一本書。”我知道在網站經理人中,他遠遠不是摔得最慘的,但他是最痛的。因為除了沉思事理之外,他心中還涌動著很多情感,不吐不快。這一點,他像一個真正的船長,即使船已棄,但在他的心中,船還在,永不言敗。

目錄

第一章 衝動的春天
第二章 名分和薪水:極限應聘
第三章 解僱員工引出“卸磨殺驢”
第四章 技術精英“槍斃”管理者
第五章 和美國人交鋒:Everything or One-thing
第六章 大膨脹:燃燒的網站
第七章 B2B“帶著手銬”燒錢
第八章 訪問量考評大戰
第九章 “帶薪寫作”的快樂時光
第十章 納斯達克不相信眼淚
第十一章 “編輯導購論”終於登台亮相
第十二章 我和我的白領們
第十三章 首次大裁員:誰的眼淚在飛?
第十四章 短暫行銷:流血的口子失去耐心
第十五章 最後一個指令:“我要放棄!”
第十六章 最後辭去我自己
結語 整理幾點思考
附錄一 網站魔鬼詞典
附錄二 兩個白領的網站回憶
附錄三 法人虛榮的危險

後記

這部著作是在我妻子的支持下寫出來的.將近半年的時間,妻子“養活”我,她從不催我“出山”,還三番五次讓我靜下心來修改。沒有妻子的支持與理解,這部書根本就不存在。不僅如此,妻子還兩 次通讀並修改本書。按她的要求,這本書的文字恐怕還遠遠沒有達到出版的水平。所以我也就沒法把這本書“獻”給她,拿不出手。
據說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出色的女人,此言不假。而成功的女子背後,一定有糟糕的男人,此言恐怕也不算假。不管妻子站在我背後,還是我站在妻子背後,反正我“下課”在家,吃了半年的閒飯,真正是“坐家”。我是個成功的男人還是個糟糕的男人?難說!
應該感謝網站的兩位白領小宇和潔潔,她們為本書寫了附錄,還在文中“持續症”般地“吹捧”我,使我沒有在寂寞中得“孤獨症”。
瑞思文章的英文翻譯,是請教授級高工百川先生校對的。他研究玻璃化工,精通英、日、法、德四種語言,而我學了20年的英語,卻仍然馬馬虎虎。
在本書寫作、出版過程中,還得到梁興國、張亞月等一些朋友的關注與幫助,在此表示感謝。金城出版社張朴遠和張禮文先生為本書的出版,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
可能惟一一個為本書“喝彩”的,是我那5歲半的兒子,當我告訴他,“爸爸寫完了,可以重新工作了”,兒子興奮地大呼“寫完了寫完了寫完了”,好像他知道我心中的寂寞。
這本書並不是N網站的歷史,它僅僅是我的過去。有許多主觀的東西,不一定符合客觀,也不一定正確。我沒有“堅硬的神經”,朋友們在批評的時候,別讓我進瘋人院。

文章節選

IT企業推崇工作運作的精確性。各級管理者都希望一打開電腦,就可以根據本級別的“許可權”,查看下屬的工作進展頁面,在頁面中就可清楚了解所轄部門和各個員工的工作進度,再通過E-mail的方式向存在總是的員工發出指令,要求改變,或加快速度。這就是網站管理的一般模式。這種管理模式的高效率,至少在現在還僅是理論上的。在實踐中,只能說僅得其表――管理者確實能進入員工或部門的工作進度界面,精確地看到“你們都在忙活啥”,但員工或部門為了實現這種“能被上級看到的”精確性,不得不花費時間製作各種報表,統計各種數字,梳理各種流程,永遠在上個流程與下個流程的銜接處,爭爭吵吵,推推搡搡。
流程,不過是工作進展的各個環節,可在網路企業,它卻成了工作本笛。而真正的工作,比如產品的折扣、E商城的人氣、網路廣告的獲取等等實實在在的工作,被冷落了,被取代了,“內容”變成了輕飄飄可有可無的東西,“形式”反倒成了大家忙活的核心。在網站,如果你問任何一個白領,“怎么樣,工作忙嗎”,她一定會不暇思索地回答“特忙”!如果你再問她“忙啥”,她會同樣不暇思索地告訴你,“我也不知道忙啥”!
也許再過一段時間,網路企業的精確性管理其正面意義會逐漸顯現,因此我在此表示對流程與精確性的充分尊重。只是現在,只能展現這樣的怪圈:精確性管理――流程到位――忙於事務――忽略重點――沒有效益――瞎忙。
好了,現在還要回到與CEO的交談。
“精確性管理是我的缺項,但現在還不至於就限制了我的工作。如果我現在‘神課’,反倒會延遲應該馬上就展開的工作而商城的改版設計工作,我認為刻不容緩,它關係到網站的收益。”
“我不反對現在就開始,我想看到的是,你開始以後的種種銜接,是否可以納入整個流程,否則別的部門無法配合,而e商城的改版需要產品部、技術部和你們內容部三方的合作。”
“我理解,這種合作是稍後一些的事情,而現在僅只是e商城‘內容方面’的設計,我只想匯報這個想法,希望儘快開始設計。以後的事情應該到時再說。”
“有些技術實現上的問題,你要不事撫有個了解,設計了也會遇到困難。網路媒體畢竟不是你的雜誌,技術含量太高,而你在這方面又不是專家。”
“按我的理解,任何一個媒體,不管技術含量高低,都是總編輯說了算,技術是為內容服務的,總編輯在改版媒體時,從管理的角度講,不需要聽取技術人員的意見,他們的責任是把總編輯的設計思路,在技術上、美術上,總之是在形式上體現出來。我不理解,我的設計會在技術上遇到什麼困難。”
“技術部負責頁面的設計,你的內容設計如果他們實現不,等於白設計了。”
“頁面的美術設計應歸內容部。在雜誌社,我就領導美編。”
“可你不懂技術,怎么領導網頁美編?”
“我領導雜誌美編,也不懂技術。”
“那是因為簡單,網路技術很複雜!”
“再複雜,也是技術,不是市場,不是消費心理。我設計的是市場,滿足的是消費者的心理,不是技術。”
“技術要是不能實現呢?”
“那是技術太低,而不是太高。”
“你不懂,所以你這么說。”
“我是不懂,但他們懂市場嗎?”
“所以你們要相互配合。”
“肯定要相互配合,我只是想先走出一步,在落實的過程中再相互協調。”
“在中國,現在就是沒有又懂市場又懂技術的總編輯。
“我很抱歉,但我要是‘閒’著,恐怕更不好吧!”
“好吧,你先設計,拿出方案,幾個部門再一起討論。”
在這裡,大家不會聽到CEO為強化她的語氣噼噼啪啪拍桌子的聲音,也不會聽到我“低烈度”急診的粗聲大氣。我們就是這樣“愉快”地工作的,或者說我就是這樣“愉快”地“搶”工作的。每一項新工作差不多都像是“搶”來的,我不明白這是為什麼。現在冷靜分析,可能是我從進入N網站一開始就有一種潛意識在升騰著:我要儘快做出成績,別小看了咱“傳統”企業的人。應該說這是一種自尊心吧!CEO越是擔心我的技術,我就越是“藐視”技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