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天節

曾天節(1906-1995),原名志文,後改名曾勣,廣東五華縣華城鎮維西村人。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1927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即回鄉投身五華農民運動,曾任中共五華縣委書記、中共東江特委委員。大革命失敗後,在國民革命軍中歷任參謀、隊長、主任、少將高參等職。抗戰時,支持統戰工作。廣州淪陷時,他從清遠親自護送古大存安全轉移到韶關。1948年,調任廣東保全第十三團團長,暗中謀划起義事宜。1949年3月曾天節率部起義,解放了老隆,通過新華社向全國人民宣告起義。起義後,曾天節任粵贛湘邊縱隊第四支隊司令員。1950年後,歷任廣東省交通廳副廳長、廳長、顧問,為廣東公路交通事業發展和籌劃五華水寨大橋建設作出重要貢獻。他是全國第五屆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第二、三屆委員會常委,省政協第四、五屆委員會副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天節
  • 別名:原名志文,後改名曾勣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省五華縣華城鎮維西村
  • 出生日期:1906年
  • 逝世日期:1995年
  •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第六期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武裝起義,改造部隊,

人物簡介

曾天節,(1906—1995),廣東省五華縣人。
1906年9月23日出生於貧苦家庭。由於受地主豪門的欺壓,從小就有著反抗精神。曾天節在五華中學讀書時,正值“五四”運動之後、國共合作之初,革命思潮洶湧澎湃之時。他認真讀書,經常閱讀《新青年》、《嚮導》等進步刊物,思想進步活躍。
1925年3月,東征軍第一次討伐陳炯明的時候,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率東征軍打到五華縣城。曾天節中學讀書時已鋒芒初露,他作為學生代表受到周恩來親自接見。他向周恩來揭發五華大官僚、土豪劣紳橫行鄉里的罪行,得到了周恩來的重視和支持。周恩來對他的革命啟蒙和教誨,從此在他的思想上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1926年,他中學畢業後到廣州尋找革命道路。通過堂兄曾任良(早期中共黨員)的介紹,認識了中共廣東區委的黃國梁,並參加了共青團。
1926年7月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廣州四一五事變前夕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7年5月,受中共廣東區委的指派,回五華縣,任共青團五華縣委書記,協助古大存領導五華的農民革命運動,8月,任中共東江特委委員、中共五華縣委書記。後來脫黨,參加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歷任參謀、隊長、主任、少將高參等職。他治軍有方,號稱“鐵人”,在廣東國民黨中頗有威信。脫離中國共產黨之後,曾天節與中共黨組織及共產黨人古大存等有過接觸和交往。
1948年擔任國民黨甲種部隊廣東省保全第十三團少將團,,手中掌兵3000人;該團全副美式裝備,屬甲種精良裝備。此後他也曾通過同鄉魏鑒賢找到中共中央香港分局,表示了希望脫離國民黨、投向人民的意向。
1949年5月,舉行粵東起義,起義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區縱隊第四支隊司令員。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廣東省交通廳副廳長、廳長,廣東省政協第四、五屆副主席。
1949年7月,曾親自率部到興寧阻擊胡璉殘部竄擾。同月下旬,本縣登畲地主溫伯洲糾集棉洋和陸豐上砂地反武裝500多人圍攻鄉人民政府,洗劫鄉農會幹部家產,煽動叛亂。曾天節獲訊即派所部一營兵力協同民兵反擊,後又加派平炮連、搜尋連增援,於8月6日晚迫敵投降。同年8月25日,原民國時大田鄉鄉長張賢彥不甘失敗,繼續糾集地主武裝140多人,進犯大田鄉人民政府機關。次日,曾天節所部東四支隊派出2個連兵力,增援五華縣委書記兼新三團政委張日和率部組織的平息暴亂行動。俘敵一批,並迫使幾名首犯下山投降。
1950年曾天節轉業地方後,歷任廣東省交通廳副廳長、廳長、顧問,為廣東公路交通事業發展和籌劃五華水寨大橋建設作出重要貢獻。他是全國第五屆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第二、三屆委員會常委,省政協第四、五屆委員會副主席。
1995年6月25日在廣州逝世。

人物生平

曾天節就讀五華縣立一中時,正值國民革命軍東征,他考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他身體魁梧,秉性耿直。1927年他參加五華農民運動,積極領導反土豪和“二五”減租的鬥爭,曾任共青團五華縣委書記、中共五華縣委書記、中共東江特委委員。大革命失敗後在國民革命軍第4軍歷任參謀、隊長、主任、少將高參等職。
1948年,他任廣東保全第十三團團長。是年4月,革命形勢急劇變化,解放戰爭正向有利於人民的方向迅速發展。此時,曾天節已有“重返老家”(起義投靠中共)的想法,在曲江約見同鄉和大革命時期共事的同僚魏鑒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廣東省水電廳副廳長、省民革委員會主任委員),商談準備起義事情。1949年3月,曾天節通過魏鑒賢疏通,2人冒著危險先後赴香港會見了中共華南分局(原名香港分局)饒彰風和分局領導人方方,表明他們準備率部起義的決心,並請示了有關起義時間的選擇和部隊的整編問題。4月,曾天節由港返回該團駐地河源藍口,一面動員部下做好起義行動準備,一面親往游擊區與粵贛湘邊縱隊負責人訂定具體計畫。5月14日,曾天節首先率部起義,發動攻擊老隆國民黨省保全第十團列應佳部,並協同東江游擊部隊行動,當天解放了老隆。同時由吳奇偉(廣東省綏靖公署副主任)、李潔之(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曾天節(省保全第十三團團長)、魏漢新(省保全十二團團長)和蕭文、魏鑒賢、張蘇奎等聯合發出反內戰粵東起義宣言書和通電,使梅州各縣相繼解放,此舉曾受到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的通電嘉獎。
起義後,曾天節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第四支隊司令員,為擴大粵東解放區和配合大軍南下解放廣東以及協助地方鞏固新生政權盡心盡力。1949年7月下旬,五華登畲地主溫伯洲勾結陸豐縣和本縣棉洋地方反共人士,糾集武裝500多人圍攻鄉政府,洗劫鄉農會幹部家產,煽動叛亂。獲悉後,曾天節先派出所部1營兵力協同民兵反擊,隨後又派來炮連、搜尋連增援,炮轟暴亂據點,於8月6日晚迫敵投降。8月25日,原民國時大田鄉鄉長張賢彥糾集地主武裝140多人,在該鄉設立據點,武裝進犯大田鄉政府機關,公開暴亂;26日,中共五華縣委書記兼新3團政委張日和率該團兩個連和東二支鋼鐵連及附近民兵包圍敵據點,曾天節所部(東四支隊)派出兩個連兵力增援,俘敵一批,並迫使逃至山上的幾名首犯下山投降,及時平息了暴亂。
1950年曾天節轉業地方後,任廣東省交通廳副廳長、廳長、顧問,為廣東的公路交通事業發展和籌劃五華水寨大橋建設作出貢獻。他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政協第二、第三屆委員會常委,省政協第四屆、第五屆委員會副主席。1995年6月25日在廣州病逝,終年89歲。

武裝起義

1947年,國共內戰白熾化。國民黨原行政院長宋子文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兼廣州行轅主任和廣東軍管區司令。在聯保聯營的專制統治下,對共產黨展開“清剿”行動。
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區縱隊東江第二支隊和曾天節有過兩次大的交手。第一次是1948年冬天。東二支待月黑風高,派士兵上高山打埋伏,準備大殲保十三團一營;然而,東二支士兵還未登上山頂,已經發現對方士兵早已就占領山頭制高點。狹路相逢,東二支行蹤暴露,鄭群立刻揮軍後撤10公里,再以“關門打狗”兩翼包抄。這一戰,奪得先機的曾天節最終痛失一個加強連,一批軍用物資也被繳,損失慘重。
1949年1月,東二支得知曾天節部隊700多士兵將從河源護送軍用物資溯江而上,提前埋伏在東江河。第二次交手從上午打到晚上,最終打散了保十三團,也讓曾天節對“山巴佬”不得不服氣。
1949年初南京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正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向華東、華中、華南、西南進軍。而在南方,國民黨不少將領驚覺國民黨政權岌岌可危,暗自尋求自保之路,曾天節也不例外。
已有“歸順”心思的曾天節,在收到老鄉兼老同學鐘雄亞的招降信後一拍即合。經過3次談判後,曾天節和副團長劉勉等人下定決心,和粵贛湘邊縱隊商定了起義時間和作戰方略,初定5月12日“揭竿而起”。
自那時起,曾天節開始偷偷為粵贛湘邊縱隊供給物資,一到夜深,就有船夫從河對岸的保十三團軍儲庫內運來彈藥。然而,隨著商定的起義時間臨近,國民黨察覺保十三團的異常,開始對曾天節起了疑心,下令調回部隊。
起義前10多天,曾天節告訴國民黨要繞道老隆領取食糧再回基地;實際上卻和東二支謀定聯合攻下老隆——— 當時的老隆,聯繫東江、韓江,是十分重要的戰略要地。
5月14日凌晨,曾天節打響了起義第一槍,多門迫擊炮、平射炮一齊開火,炮聲隆隆,火光連天。起義後,他立刻通過保十三團電台向全國發了起義通電,以及由他與吳奇偉、李潔之、肖文、魏鑒賢、藍舉初、魏漢新、張蘇奎8人聯名的《我們的宣言》,向世人宣布脫離國民黨陣營,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為此,毛澤東與朱德還向保十三團等粵東起義部隊發來了賀電。
鄭群說,保十三團宣布起義後,東二支抽調了民工到保十三團搬運武器,1000多個民工整整搬了一天。無論是兵力還是武器,保十三團都大大充實了粵贛湘邊縱隊的規模。
1949年5月15日,曾天節的部隊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第四支隊,當時在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二支隊任司令員的鄭群,調至第四支隊任政治委員。
後來,東二支的老將領和曾天節聯手參加了解放紫金縣城、河源縣城的戰鬥,又參加了剿匪、解放廣州的戰鬥。直到1949年底,打完了淇澳島最後一戰之後,東四支隊番號撤銷,併入兩廣縱隊。

改造部隊

1949年7月,粵贛湘邊縱隊司令部、政治部正式下令:原保全十三團和原保全第五團第一營以及老隆起義前後收編的地方武裝部隊,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第四支隊”(簡稱四支隊),委派曾天節為支隊司令員,鄭群為支隊政委,黃國偉、卓揚為政治部正、副主任,劉勉為參謀長。支隊下轄三個團和直屬炮兵營、搜尋營以及直屬連、隊、所等,人數達六千餘人。
鄭群很清楚,要改造好四支隊,還是要倚重號稱“鐵人”的曾天節,因為他以治軍有方,在廣東國民黨軍界頗有威信,他的部下服他。當時鄭群帶去的政工幹部只有二百八十多人,如果六千餘人的部隊譁變,鄭群們是沒有辦法控制的。要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就必須團結曾天節。所以,在許多問題上鄭群都是通過做曾天節的工作來達到解決的目的,每次出現問題,就想方設法讓曾天節出頭。曾天節也很樂意出頭,一方面,作為司令員,曾天節對這些問題不能不有個態度;另一方面,曾天節知道這是共產黨對自己的信任,很高興,做起這些事來非常配合。
比方說,解決吃空額問題。所謂吃空額,是指欺下瞞上,以少報多,貪污軍餉的舊軍隊陋習。為了革除這個老毛病,鄭群找曾天節商量,他很支持鄭群,立刻以司令部的名義發布了一道命令,規定領薪水時,必須軍事幹部與政工幹部聯名簽章,發揮鄭群們政工幹部的監督作用,有效地糾正了“吃空額”現象。
又比如,在四支隊成立初期,拉夫這種國民黨舊軍隊的惡習也時有發生。鄭群告知曾天節,他不徇情,不護短,拿出他那鐵麵包公的架勢,大聲呵斥道:“誰拉夫,鄭群槍斃誰!”戰士們平日都很怕司令員,這次見他發那么大的脾氣,嚇得大氣都不敢出,哪還敢再動作。應該說,對於四支隊的成功改造,曾天節是個關鍵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