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升銓

曾升銓,1986年6月出生,2004年12月入伍,2008年6月入黨,福建省古田縣人,現任瀋陽軍區某特種作戰團二營六連四班班長。

入伍8年來,他先後被總部評為一級特戰精兵、全軍優秀偵察士官、全軍愛軍精武標兵,被軍區樹為“學雷鋒標兵”,獲金質學雷鋒榮譽章,受到軍委領導親切接見和高度讚揚;榮立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升銓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86年6月
  • 性別:男
簡要事跡
1、科爾沁草原暗夜傘降改寫我軍特種作戰訓練歷史
去年8月,科爾沁草原,秋風蕭瑟,夜涼如水,大軍雲集。瀋陽軍區組織某集團軍首次開展的基於信息系統陸空聯合作戰演習正在緊張進行,前來觀摩的總部領導、專家一起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漆黑的夜空。
搭載特戰分隊的直升機如幽靈一般穿過夜空到達預定作戰地域,8名披戴我軍新型單兵信息系統的特戰精兵,在“無地面標識、無對空引導、無氣象保障”條件下,從400米低空飛行的直升機上縱身躍下,向“敵”後勇猛穿插。他們藉助一套由腕式終端控制,具有動中通信入網、信息接收處理、衛星導航定位、微型戰場電視傳輸、能與上級指揮中心互聯互通的先進信息系統支持,忽而向上級及時報知所偵察到的“敵”指揮所、雷達站、電子干擾站等重要目標方位數據,忽而通過無線網路系統引導空中火力對發現的裝甲目標實施攻擊,並及時報回打擊評估效果……
帶頭上演這幕信息化條件下特種作戰活劇的就是特戰精兵曾升銓。
曾升銓在訓練中曾升銓在訓練中
這一跳,歷經生死考驗才實現。去年7月,曾升銓隨團隊在科爾沁草原安營紮寨,在全軍率先開展夜間400米低空“三無”條件下傘降訓練。當團領導把大家召集在一起,研究如何完成這項難度極高、風險極大的訓練任務時,身材矮小、貌不驚人的曾升銓最先站出來:“我敢跳!”
一個月後,他們迎來第一次夜間實跳考驗。曾升銓跳出機艙時,意外出現了:主傘無法打開!1秒、2秒、3秒……此時已下降距地面不足250米,死神在疾速逼近。千鈞一髮之際,曾升銓果敢鎮靜,及時打開備傘安全著地……在場的跳傘專家說:“太險了!能在這么短時間內成功處置險情,軍內外跳傘史上罕見!”
近年,為應對未來信息化戰爭挑戰,曾升銓在苦練傳統作戰本領同時,努力實現從傳統特戰精兵向信息化作戰精兵轉型,不僅精通狙擊、跳傘、潛水、格鬥、攀登等30多種技能,創下部隊特種訓練多項紀錄,還鑽研信息化作戰、掌握了部隊裝備的19種信息化偵察裝備,提出搞好部隊信息系統綜合集成建設等10餘項重要建議,為提高部隊體系作戰能力作出突出貢獻。
2、信息化戰場挑戰讓特戰精兵改變傳統英雄觀
在部隊向信息化轉型之前,曾升銓崇拜的是電影《衝出亞馬遜》中的特種兵英雄。
8年前,他懷揣當英雄的夢想,從福建老家走進北國特種兵軍營。然而,當他經過刻苦訓練,最大限度接近自己的英雄夢時,卻突然發現,必須對奮鬥目標做出新的修正。
那次演習,他奉命執行戰場偵察任務,憑著高超的偽裝技術,他們在距“敵”指揮所不遠的山坡上藏了3天。然而演習開始後,他們卻接連碰到難題,一是由於“敵”擁有先進偵察手段和嚴密戰場警戒措施,他們無法像以往那樣對重要目標進行精確定位;二是“敵”釋放強烈電磁干擾,使他們的情報信息無法及時傳回。
萬般無奈,曾升銓想出兩個臨時應對之法,他先試著把隨身攜帶的測距儀與定位器用數據線連起來,這樣也可以對重要目標進行定位;而後,他又根據以前在網上看到的資料,設法摸清了強電磁干擾的規律,及時傳出信息……
雖然靠平時掌握的電子知識完成了演練任務,曾升銓卻第一次強烈意識到:光憑傳統特戰本領,很難在未來信息化作戰中有效履行使命。信息化戰場的真正英雄應該是:“鋼鐵硬漢”+“晶片精英”,傳統的特戰精兵,應該儘快升級轉型。
英雄觀的轉變也使曾升銓在行動上有了許多耐人尋味的變化——
在特戰訓練場上,他依舊是“拚命三郎”,繼續挑戰著特戰訓練的種種極限。然而走下訓練場,他卻抓住點滴時間,開始刻苦學習未來作戰所需要的信息化知識和技術。在不長時間裡,他閱讀了《現代戰爭與信息化》《複雜電磁環境》等相關書籍資料,掌握了視頻編輯、圖像處理、多媒體製作等信息套用技術。
當年新兵訓練結束,他為實現當英雄的夢想,堅決不去擁有眾多高新技術裝備的特種偵察營,而是選擇到能夠練格鬥、跳傘、潛水硬功的特戰營。現在,他卻尋找各種機會往特種偵察營鑽,請戰友教自己掌握偵察雷達等信息化裝備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知識。
每當聽說部佇列裝新的信息化裝備,他都想方設法要先學一步。去年他隨部隊去科爾沁草原參加陸戰場偵察分系統聯調聯試和聯合作戰演習。聽說總部給部隊下發了幾套最新型單兵信息系統,他立即報名參加技術培訓,在全團特戰骨幹中最先精通了這套裝備操作要領。隨後,他又擔任教員幫助更多官兵掌握了新裝備。他還通過實踐向裝備生產廠家提出了10多條有價值的改進意見。
3、特戰精兵種種“奇思妙想”帶來作戰能力躍升
不知從何時起,曾經在特戰訓練場上以硬功稱雄的曾升銓,在團里信息化裝備“技術圈”也“走紅”起來,因為他提出的種種“奇思妙想”常常能給作戰能力帶來意想不到的躍升。
一天,曾升銓突然向軍士長於鳳斌提出:“你們操縱無人機偵察都是單機作業,有不少局限,為什麼不把兩種無人機編隊作業,互補長短?”這個新鮮想法一下讓於鳳斌開了竅:在編兩型無人機的確各有長短,一個續航時間長,偵察地幅大,但圖像解析度低;另一個圖像解析度高,但偵察地幅有限,如果編隊作業確實可以互補長短。但技術上行得通嗎?經過地面和空中反覆實驗,證明這一做法可行。於是在聯合作戰演習中,首次實施雙機編隊偵察,情報保障能力有了新的提升。
前年春天,特種偵察營為提高夜間偵察能力,成功地把車載戰場電視系統和熱成像儀進行“嫁接”,使原本不具備夜視功能的戰場電視也能拍攝到清晰的夜間戰場圖像並進行遠距離傳輸。就在大家為這項成果高興時,曾升銓突然提出:“為什麼不把新配發的攜帶型戰場電視系統也和熱成像儀搞個‘嫁接’,這對提高夜間機動偵察能力不是更有價值嗎?”在場的幾個技術骨幹都說不可能,因為車載戰場電視系統和熱成像儀聯在一起技術上行得通,而攜帶型戰場電視系統和熱成像儀在技術上無法聯通。但曾升銓一句話就改變了大家的想法:“現在有一種能把兩者聯接起來的新玩藝兒,只要把數據線改造一下就行,何不試試。”大家按照曾升銓的提議一試,3天后就成功完成了攜帶型戰場電視系統和熱成像儀的聯接。
曾升銓認為:學習鑽研信息化知識,最重要是要把它轉化為作戰能力。為此,近年來,他在高標準完成特戰專業自身訓練和本職工作同時,還時時處處留心運用所學的信息化知識解決部隊信息化條件下作戰遇到的各種問題,用行動推動部隊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前兩年,一種新型偵察雷達配發連隊,參加接裝培訓的雷達班長王春磊發現新老兩代的裝備各有優勢,如果能將它們組網運行,偵察能力就會大增。曾升銓對王春磊的想法大加贊同,自費給王春磊買來相關書籍學習,同時給相關廠家打電話提建議,廠家技術人員開始並沒有予以重視。曾升銓就利用探親休假的機會和王春磊一起到廠里,向技術人員詳細說明自己的想法,廠家被他們的執著感動,答應給予技術指導。兩個月後,曾升銓和王春磊在廠家的幫助下,成功使兩代雷達實現組網運行。
4、一個特戰精兵成功轉型加快了一個團隊的轉變步伐
曾升銓的出現,像一條“鯰魚”攪活了特戰團的一潭水。
最先受到“刺激”的是這個團的基層幹部。去年,為提高特種作戰指揮效能,上級給團里下發了車載和便攜兩種營連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為幫助基層指揮員儘快掌握新型指揮裝備,團里專門組織了集訓。然而讓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在集訓結束後的考核中,奪得第一的竟是沒有參加集訓、以戰士身份主動申請參考的曾升銓。
原來,正在搞傘降訓練教學的曾升銓聽說團里搞新裝備集訓,就找到在團里負責教學的連長李賀,請他在組織幹部訓練之餘也抽點功夫教教自己。開始李賀以為曾升銓只是心血來潮,學個兩三天,簡單了解一下就會罷手,沒想到他竟然堅持了兩個月,每天晚上都纏著李賀練到半夜,硬是把這套系統學透了、練熟了。看到一名普通戰士運用新型指揮信息系統比自己還好,一些原來對集訓不夠重視的幹部再也不敢掉以輕心,訓練很快有了新的提升和突破。
當然,受曾升銓影響最大的還是這個團的士兵。優秀特戰兵王志強曾經也像過去的曾升銓那樣,以“一根繩子一把刀,擒拿格鬥無敵手”為自豪,傳統特戰本領樣樣過硬,但對學習信息化知識卻興趣不大。曾升銓就和他一起學習,幫他了解信息技術發展給戰爭形態帶來的巨大變化,向他介紹各種信息化裝備的先進性能,使他轉變了觀念,開始注重學習、鑽研信息化知識和裝備。由於素質全面,前年王志強經過殘酷的競爭被選送到土耳其憲兵學校參加特種兵集訓,不僅被評為全優學員,而且獲得榮譽勳章。如今在特戰團,已經有愈來愈多的戰士像王志強那樣開始以曾升銓為標桿,向新的目標登攀。在曾升銓帶過的士兵中有21人當上了班長,有13人入選了團隊骨幹人才庫。
在解決信息化作戰難題時,曾升銓常常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創造性思維,帶動部隊訓練實現突破:
——團里組織夜間偵察訓練,他通過拍攝的偵察實況驗證,目前部隊常用的防紅外偽裝網容易被先進夜視器材發現,但大家討論來、商量去也想不出改進辦法。曾升銓又來了牛勁,他反覆研究微光夜視儀工作原理,終於找到了一種可以降低夜視器材反射率的方法,偽裝效果很不錯。在他的帶動下,連隊官兵先後總結梳理出8個方面13種夜間偵察、反偵察的新辦法。
——團里參加上級組織的信息系統綜合集成聯調聯試演習,許多複雜技術問題,參演的指揮和參謀人員都是頭回碰到,缺乏處理經驗。本來,曾升銓和其他戰士只是擔任現場服務保障工作,可他卻一幹完自己那攤工作,就湊到聯調聯試的指揮信息裝備終端前,利用平日積累的信息化知識幫助指揮和參謀人員想點子、解難題。結果,他貢獻的信息傳送路徑快速選擇等辦法還真幫了大忙,使團隊負責的特戰分系統順利與全系統實現聯通,較好完成了演習任務。
在中國軍隊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的歷史進程中,這名普通士兵正以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獨特的方式助推著加快轉變的步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