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冠民

曾冠民

曾冠民(1919~2008),男,廣東寶安縣沙井新橋村(今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副兵團職離休幹部、原福州軍區空軍顧問。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曾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獨立功勳榮譽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冠民
  • 出生地:廣東寶安
  • 出生日期:1919年
  • 逝世日期:2008年3月21日
  • 畢業院校:延安抗大,空軍學院,中央黨校
  • 信仰:共產主義
  • 軍銜:大校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經歷,人物評價,

人物簡介

曾冠民,廣東寶安(今深圳)人。1919年生,1938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晉察冀軍區連長,冀熱遼軍區分區作戰教育股股長、副團長,東北民主聯軍第四野戰軍團長。參加了百團大戰和遼瀋、平津等戰役。建國後,任廣西軍區分區副參謀長,空軍師參謀長、副師長。1960年畢業於空軍學院。後歷任空軍基地主任,空軍軍參謀長、副軍長,空軍指揮所政委、軍區空軍顧問。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副兵團職離休幹部、原福州軍區空軍顧問曾冠民同志,因病於2008年3月21日凌晨1時30分在南京軍區福建漳州空軍干休所逝世,享年89歲。

人物生平

曾冠民(1919-2008),廣東省寶安縣沙井新橋村人(今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1938年3月入伍,6月入黨。
曾冠民曾冠民
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晉察冀軍區第四軍分區第八大隊參謀、第四軍分區五團參謀、連長,冀熱遼軍區第十四軍分區司令部作戰教育股股長,熱河軍區十三團團長等職,參加了百團大戰和攻打娘子關、盂縣、西打、平山等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冀熱遼軍區十三旅三十七團副團長,東北野戰軍第八縱隊二十二師六十四團團長,四野四十五軍一三三師三九七團團長、軍司令部參謀等職,參加了圍場、寧城、北票、楊仗子、平定堡、新立屯、遼瀋、平津、衡寶等戰役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越南民主共和國人民軍顧問,廣西軍區欽廉軍分區副參謀長,空軍航空兵第24師參謀長、副師長,空軍向塘基地主任,空軍第八軍副參謀長、參謀長、副軍長,空軍漳州指揮所政治委員等職,為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貢獻。
1980年,曾冠民同志進入中央黨校學習,後任福州軍區空軍顧問(副兵團職),1987年離休。離休以後,他仍時刻關心著部隊建設,積極參加組織生活,主動為干休所工作人員“傳經送寶”、為部隊講光榮傳統,先後被空軍、軍區空軍評為先進離休老幹部和優秀共產黨員。
曾冠民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曾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獨立功勳榮譽章。

人物經歷

烽火少年,投身抗日
上世紀二十年代初的寶安沙井,還是以農、漁業為主,不遠處是望天山腳下的合瀾海,沙井人以養蚝、打魚、種田為生。
1919年12月25日,新橋村赫赫有名的曾氏長房一族裡,誕生了一個男孩,他就是在未來寶安歷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曾冠民。其父親曾在清朝末年中過武秀才,祖父考上過秀才。那時家道殷實,但到了曾冠民父親這輩,就已經衰落了。貧寒的家境,給幼年的曾冠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3歲前,他在曾氏宗祠“大學家風”里斷斷續續讀過幾年私塾,讀書的同時,每天還要放牛、割草,帶年幼的弟妹。
就在13歲那年,伯父將他帶到廣州,插入國小三年級讀書,改變了曾冠民的命運。
在曾冠民升入中學的第二年,“七七事變”引發了抗日戰爭。為了切斷從香港運進來的軍需物資補給,廣州淪陷前,日軍對廣州進行了長達14個月慘絕人寰的野蠻轟炸。
“七七事變”後,全國人民掀起了抗日浪潮,有許多自發的民眾性抗日組織如雨後春筍。廣州學生抗敵救亡會、救亡呼聲社、青年抗日先鋒團等8個團體,聯合發表《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發起宣言》,並召開大會,正式成立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簡稱“抗先”)。
曾冠民因為剛剛進入中學,年齡小,還不夠資格參加抗日先鋒隊。於是,他聯絡一批中學生組織成立廣州少年抗日先鋒隊,約有100多人。曾冠民作為發起人之一,時任作戰工作部部長。
少年抗日先鋒隊成立後,他們主要是宣傳抗日,在廣州赤崗一帶野營演習,晚上在一起唱抗日的歌。那時,日軍猖狂叫囂三個月亡中國。廣州也經常受到敵機的轟炸,學校早已無法正常上課了,每一個人都意識到廣州早晚要打仗了。
1938年1月25日,曾冠民不能忘記的日子:日機轟炸廣州,位於東山的義大利領事館被震毀。那時,青年抗日先鋒隊聯合中山大學附中、教忠中學、省立一中等校青年抗日先鋒隊,在市郊石榴崗舉辦青年大露營,有四五百人參加。曾冠民與少年先鋒隊也天天在街上宣傳抗日,組織野營訓練,請一些武官講述游擊戰原理,舉行游擊戰鬥演習。
國共合作抗日時期,當時的廣州有許多宣傳抗日的報紙,報導延安以及八路軍抗日情況,加上先行到延安的朋友來信介紹延安及沿途情況,使曾冠民深受啟發和鼓舞,為此萌發了去延安的想法。
另外,家鄉同一宗族早年留學日本的曾勁夫,抗日戰爭時期回國。剛開始在廣東韶關參加抗日救亡工作。這個人與廣州的堂兄關係很好,經常來廣州的家裡。他的革命思想對曾冠民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當時,曾冠民聽了一場中共代表、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在廣州知用中學禮堂作的《一切服從於抗戰》的演講,向廣大民眾宣傳抗戰形勢及中共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當即提出以“武裝華南,擴大和鞏固青年統一戰線”作為“抗先”的兩個工作重心。這讓曾冠民更加堅定了去延安的選擇。
從西安徒步去延安
1938年初,曾冠民與同是少年先鋒隊隊員的劉玉堂認為,喊口號不如上前線。早晚廣州都要淪陷,他誓死也不做亡國奴,於是,將去延安的決定告訴了伯父,伯父給了他100元法幣。
走之前,曾冠民在廣州買了一件羊皮短襖,憑藉著延安一個姓葉的同學的來信,畫好的行走線路圖,他們出發了。
曾冠民和劉玉堂,一起從廣州乘火車到漢口,轉鄭州,再到西安。一路上兩個廣東人最難的是語言問題。好在他們讀過書,可以將要說的話寫在紙上來問路。
到了西安,原打算住兩天,與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接洽上了再走。沒想到當天晚上碰到憲兵查房。曾冠民和劉玉堂來不及去找八路軍辦事處了,天未亮就悄悄離開了客棧。
對於兩個廣東人來說,那時,最難受的還是吃不慣麵食,偶爾才有機會吃一點米。雖然生活有許多不習慣,但革命的熱情依然很高。
這一路上很快聚集了20多個青年,大家的情緒都很高,不停地唱著抗日的歌曲,愈唱愈有勁。他們每天走90里,到延安600多里地,用了一周的時間。
在延安抗日大學,曾冠民聽過毛澤東講《論持久戰》,還聽過艾思奇講《大眾哲學》。因為不會說國語,他在討論會上一直不敢發言。學員中有上海人、江蘇人、浙江人,南腔北調的方言,別人講什麼,曾冠民一概聽不懂。有一天,他突然明白:你們講什麼話我聽不懂,那我為什麼要害怕別人聽不懂呢?於是,討論會上,他開始大膽發言了。
三個月後,曾冠民的人生觀、世界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開始由只有一腔熱情和正義的青年轉變成為一名懂得民族大義和革命道理的抗日戰士。
1938年6月,曾冠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到敵人後方去
1938年10月底,曾冠民從抗大畢業。當時有三個口號:“到敵人的後方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到華北去”。也有個別人想回老家去抗日,曾冠民想,他宣誓成了共產黨員了,要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
曾冠民和劉玉堂一起被分配到120師(賀龍領導的那支部隊)。當時到那兒去的有100多人。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乘坐陝北特有的羊皮筏跨過黃河,隨著120師去敵後的冀中去開闢革命根據地。
120師開始在河北招兵買馬,準備去冀中呂梁山地區。沒想到在過平漢鐵路時,曾冠民發燒無法行走。後勤部只好介紹他去晉察冀軍區115師四軍分區八大隊當見習參謀。
1939年3月,部隊整編後曾冠民分到第四軍分區五團(軍區主力團之一)當參謀。五團以石家莊為中心地區,活動在林壽、石家莊—太原、北京—察哈爾一帶,以破壞鐵路、炸橋樑為主,騷擾日軍,並建立和鞏固根據地政權。
由於受到很多紅軍幹部的積極影響,曾冠民產生了帶兵打仗的強烈願望,主動要求下連工作。上級領導同意了曾冠民的請求,他被分配到連隊,心情無比激動,常常主動申請打仗,有時就在敵人眼皮底下活動。在石家莊西3華里,曾冠民參加了一個打據點的戰鬥。他衝鋒在前,不顧敵人的子彈在頭上飛,迅速將日本鬼子的據點打下來。通過這一仗,連隊的戰友們都認識了這個不怕死的“小廣東”。
那時,南方來的曾冠民穿不慣棉褲,嫌跑不動。他就將裡面的棉絮掏出來,大冬天只穿了一件夾褲;他又把那件從廣州帶來的羊皮襖送給了他的營長——一位長征過來的老紅軍。營長將一套灰布新軍裝送給他。在戰鬥中,曾冠民與戰友們結下了生死情誼。很快,曾冠民以能吃苦、勇敢善戰在軍中名聲大振。
身先士卒,愛兵如子
1940年初,日寇實施“囚籠政策”,企圖分割和封鎖各抗日根據地。為了振奮全國人民的抗戰精神,克服投降危險,爭取形勢的好轉,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120多個團在華北發動“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大大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曾冠民參加了這場著名的戰役。8月20日夜,晉察冀軍區主力部隊攻入要隘娘子關和井陘新礦等據點。曾冠民所在的連隊沖在最前面。當時冀中逢大雨,娘子關正發大水,把一個車站都衝垮了,那一仗打得非常辛苦。但是,戰士們仍然頑強地攻入了娘子關,殲滅了日偽軍數十人。
“百團大戰”期間,曾冠民隨部隊打娘子關、盂縣後,由於作戰勇敢,在1941年初升任到五團步兵七連當連長。當時其他連長都是由經過長征的紅軍幹部擔任,唯獨他是一個新幹部,他自知責任重大,所以對部隊管理教育訓練抓得緊之又緊。
1941年夏,和另兩個兄弟連隊一起到敵占區石家莊附近活動,他率連隊官兵夜襲逐鹿縣城東關敵據點,次日部隊在牛馬山一帶被敵人多路包圍。為了讓部隊晚上突圍出去,必須把一股日本鬼子(20餘人)所占一個山頭拿下,上級命令他率七連執行此任務,而當時連隊分散在幾個山頭警戒,一時難以集中,只有一個排和一個機槍班,在這個緊急關頭他帶著一個排在三挺輕機槍的掩護下沖向了敵人占領的山頭,把敵人追到敵據點附近,使部隊順利突圍。
在敵人活動頻繁、環境艱苦的條件下,曾冠民都不忘帶兵出操。如果晚上有任務,他規定第二天出操可以推後一個小時,如果前一天晚上沒有任務,第二天早晨必須天一亮就要出操。為了練習殺敵本領,曾冠民專門請來一位在日本武官學校學習回來的教官訓練“東洋刺”,也就是拼刺刀。他和戰士一起練。他深深知道要想戰勝敵人,就要比敵人的技術更強,比敵人更勇敢更不怕死。七連在曾冠民的嚴格訓練下,表現出鐵一般的軍風軍紀,被譽為能打“硬仗”的連隊。
他打仗有一個特點,自己總是身先士卒在前面沖,三名機槍手跟在他後面,拿下一個山頭機槍必須架好,掩護戰士繼續攻擊。在五團,他是帶兵最嚴格的一個連長,但也是最愛兵的連長,為了戰友不惜自己的生命。
轉戰南北,縱橫四方
1941年秋,日軍對晉察冀根據地進行大掃蕩,歷時三個月,實行“三光”政策。在此期間,日軍挖了一條深達3米多的封鎖溝,3里修一個小碉堡,5里修一個大碉堡,企圖把根據地與敵占區分割起來。曾冠民堅決執行上級的命令,指揮部隊幫助老百姓“快收、快打、快藏”。
那個時候部隊幾乎都是化整為零,分散作戰的。曾冠民率領的五團七連白天與敵人“捉迷藏”,晚上和邊區百姓一道去填封鎖溝。至今記憶猶新的是邊區的老百姓,晚上和部隊一起填封鎖溝,白天又被敵人用槍逼著挖溝。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曾冠民率領著五團七連的戰士們參加過歷次反掃蕩戰鬥,還帶部隊打入敵人據點,破壞敵方交通通信,完成作戰任務,不久連隊就進入模範行列。
那些日子的困苦是現在人無法想像的。大部隊化整為零,有機會就打擊敵人,敵強我弱時就躲開敵人。沒有糧食,沒有彈藥,一切都靠自己解決。
為幫助民眾戰勝災害,恢復生產,曾冠民帶領著他的七連戰士遵照軍區的指示,幫助百姓修灘整地。部隊在緊張的勞動中,每天只能吃兩頓玉米面稀粥和黑豆餅子。就這樣,每人每天還主動節約1兩糧食,救濟極端飢餓的民眾。
八路軍一邊幫助邊區的百姓恢復生產,一邊還要與日本鬼子戰鬥。曾冠民到特務連之後,經常化裝成老百姓去敵區偵察。
1942年春天為了端掉平山附近的一個日偽炮樓,曾冠民化裝成老百姓親自去偵察。那時,敵人規定村裡的老百姓負責巡邏報平安。曾冠民與另一個真正的老百姓一道,一邊敲著鑼喊著“平安無事嘍”,一邊機警地將炮樓有多少槍眼,多少障礙都默默地記在心裡。
第二天晚上,平山附近的這座炮樓就被八路軍給端掉了。
戰爭年代裡,曾冠民對生死,從來沒有考慮過。有一次晚上要打靈壽,曾冠民和幾位連長都在發冷打擺子,在衛生隊正在住院打針。團長派來通訊員問衛生隊隊長能不能讓連長回去打仗。曾冠民聽到這個訊息,當即拔下了針頭,說:“連長都不在戰場上,這個仗還打什麼!”不管衛生隊隊長如何說不行,幾位連長都像病好了一樣,跟團長派來的通訊員一道返回第一線。
曾冠民他們有治瘧疾的土辦法,要發冷前就激烈活動,爬山跑步。治這病靠的是一種精神,槍一響,精神就來了。
 1946年曾冠民在熱河的留影 1946年曾冠民在熱河的留影
曾冠民在1944年調到冀熱遼軍區第十四軍分區當作戰教育股股長,隨後升任副團長,部隊主要活動在北京附近的長城內外。
1945年8月後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冀熱遼軍區獨立13旅37團團長、第八縱隊22師64團團長、第四野戰軍45軍133師397團團長,主要活動在原熱河省,北寧線(錦州至山海關)一線。
解放戰爭時期,曾冠民隨著東北野戰軍與國民黨軍隊較量了3年,參加過圍場、寧城、北票、楊仗子、平定堡、新立屯等戰鬥。最讓曾冠民難忘的是攻打楊仗子那一仗。楊仗子是一個礦區,曾冠民率領的那個團做主攻,一營為先鋒,首要任務是攻下一個個山頭,控制後面的敵人指揮所,上面下總攻命令了,通訊員卻報告營長犧牲了,出現了群龍無首的狀況。曾冠民一看這種情況,立即快跑到前面的山頭上,戰士們看到團長來了,心定了,步炮兵協同一舉拿下了楊仗子。
後來,曾冠民參加了遼瀋(攻錦州)、平津(攻天津)戰役,1949年南下參加衡寶(衡陽—寶慶)戰役,殲滅國民黨連隊4個師。接著曾冠民所在的部隊開始進軍廣西。
新中國成立後
建國後,於1950年1月,曾冠民跟隨羅貴波(時任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赴越南執行任務,1951年6月完成任務回國,任廣西軍區欽廉軍分區副參謀長,同年9月調任空軍航空兵第二十四師任參謀長、副師長,期間入空軍學院學習。
1960年毛澤東在向塘基地接見曾冠民及其戰友1960年毛澤東在向塘基地接見曾冠民及其戰友
1960年畢業後任空軍向塘基地主任,受到毛澤東接見。1964年之後,曾冠民調任福建前線空軍第八軍副參謀長、參謀長、副軍長,空軍漳州指揮所政治委員。1980年曾冠民進入中央黨校學習,後升任福州軍區空軍顧問(副兵團職)。這是他一生里的最後一個職務。
他的人生如長江之水,穿過三峽激浪險灘,如今走到一個平緩寬闊的水面了。這時,他開始強烈的思念家鄉的一切了。
離開家鄉十幾年之後,戎馬倥傯歲月中,他無暇顧念父母,當時的條件也不容許他和家人聯繫。1949年共和國成立後,曾冠民突然特別思念起故鄉了。在這種情況下,他迫不及待地給家裡寫了一封信,一是向父母大人問安,二是向家人報個平安。但是,信到底寄到哪裡?他13歲離開沙井,後來放暑假雖然回去過,但是那時的新橋並無門牌號。曾冠民憑著年少時的記憶,信上寫了他父親的名字,寄給了清平墟一家雜貨鋪老闆。
一直到大半年之後,這封報平安的信才收到了回音。曾冠民收到由弟弟寫來的信,這時他才知道他的父親早已去世了,在他走後,才出生不到40天的一個弟弟也因為疾病無錢醫治而早夭。
自此,離家整整12年的曾冠民與家鄉有了聯繫。不久,曾冠民去廣州出差,利用這個機會,他返回故鄉探望母親。家鄉正在搞土改,看到兩個弟弟一個妹妹都積極投入到新生活的建設中,終於放心了。
1989年他再次回到故鄉,還專門找到了幼年在一起放牛的黎仔,一個與他同歲的老人,在一起吃了頓飯,還合影留念。
晚年曾冠民晚年曾冠民
曾冠民的大兒子起名為冀東,二兒子叫寶雲。廣東、寶安,這是他一生無法忘記的地方;冀、雲,晉察冀、河北密雲,是他抗戰時期戰鬥生活過的地方,也是他妻子的家鄉。
曾冠民一生都在懷念著故鄉,他最愛吃的是沙井蚝乾,沙井蚝油。
1987年曾冠民辦理了離休手續。
2008年3月21日,曾冠民因病在福建漳州逝世,享年89歲。

人物評價

曾冠民同志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是勤勞簡樸的一生,是艱苦奮鬥的一生,是無私奉獻的一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