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蓮

曲蓮

曲蓮(學名:Hemsleya amabilis Diels)是葫蘆科雪膽屬植物。多年生攀援草本。根具膨大塊莖,塊莖扁卵圓形,中央稍下凹,常半裸於土面。莖和小枝細弱。卷鬚線形。趾狀複葉(5-)7-9小葉組成,通常7小葉。花雌雄異株。雄花:聚傘總狀花序,總花梗及小枝纖細。果近球形,徑1.2-1.6厘米,密布疣狀瘤突。種子暗褐色,寬卵球形。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分布於中國雲南(嵩明、昆明、賓川、洱源、大理、鶴慶)和四川西南部(木里),廣西曾引種。生長於1800-2400米雜木林下或灌叢中。

塊莖入藥,治急性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腸炎、菌痢等。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播種,分株,塊莖,栽培技術,選地整地,栽植管理,採收加工,病蟲防治,病害,蟲害,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攀援草本。根具膨大塊莖,塊莖扁卵圓形,中央稍下凹,常半裸於土面。莖和小枝細弱,疏被短柔毛,老時幾無毛。卷鬚線形,長5-12厘米,疏被短柔毛,先端2歧。趾狀複葉(5-)7-9小葉組成,通常7小葉,葉柄長2-4厘米;小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紙質,上面深綠色,背面灰綠色,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漸狹,邊緣鋸齒狀,沿中脈、側脈及葉緣疏生小刺毛,背面較疏,其餘無毛。
花雌雄異株。雄花:聚傘總狀花序,總花梗及小枝纖細,曲折,長5-15厘米;花萼裂片5,卵狀三角形,長4-5毫米,寬2毫米;花冠淺黃綠色,徑1厘米,近平展,裂片寬倒卵形,長5-6毫米,寬4-5毫米,先端急尖具小尖突,基部漸狹,兩側具棕黃色斑,微增厚,表面密被白色糠秕狀乳突,近基部尤密,背面光滑;雄蕊5,花絲長1.5-2毫米,伸出。雌花:總花梗長1-8厘米,花稍大,徑1.1-1.2(-1.5)厘米;子房近圓形,徑4-5毫米,密布疣狀小瘤突,花柱3,圓錐形,柱頭淺黃色,馬蹄形。果近球形,徑1.2-1.6厘米,密布疣狀瘤突,無毛,縱紋不明顯,花柱基高3毫米,底部平截,基部鈍圓,果柄髮狀,長4-5毫米,3果爿,每室具種子3-6顆。種子暗褐色,寬卵球形,長6-8毫米,寬5-7毫米,具不規則稜角,翅不明顯或具約寬1毫米的狹翅,上有不規則皺紋;種子本身近圓形,邊緣及中間部分均密生細瘤突。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嵩明、昆明、賓川、洱源、大理、鶴慶)和四川西南部(木里),廣西曾引種。生長於1800-2400米雜木林下或灌叢中。性喜溫暖氣候和陰濕環境,生境地土壤多為疏鬆肥沃而濕潤的壤土或砂壤土。土壤粘重,乾旱或長期土壤積水過多均不利於曲蓮正常生長發育。
曲蓮曲蓮

繁殖方法

曲蓮育苗以播種繁殖為主,也可採用分株繁殖和塊莖切段繁殖。

播種

於10月採收成熟果實,剝取種子,去除雜質及顏色灰白的癟種,放進紙袋於陰涼通風處貯藏;或用乾淨濕沙3:1拌種,貯存於0-5℃低溫條件下備用。播種育苗一般於3月下旬至4月中旬進行,播種前澆透水,種子混合細沙揉搓20分鐘,撒播或開淺溝條播,種子間隔2厘米左右,播後覆土1-1.5厘米,然後用松針或稻草覆蓋保墒,出苗後分3次揭去覆蓋物。曲蓮濕沙低溫貯藏種子出苗時間為15天左右,出苗率可在80%以上。乾藏種子出苗時間為22天左右,出苗率可達50%左右。曲蓮溫室播種出苗整齊度更高,2周內苗可出齊,生長較快。
曲蓮種子出苗後,地下塊莖生長慢,容易滋生雜草,應注意及時鬆土除草,澆水。通常每年在7-8月追肥2次,每平方米施複合肥40克或畜糞尿水、沼氣液5千克,11月倒苗後每平方米施農家肥3-5千克,直接覆蓋在廂面上,具有冬季保墒和增肥的作用。曲蓮種子苗生長2年後,當地下塊莖達60克以上時即可進行大田移栽種植。

分株

人工曲蓮栽培每年秋冬季都要培土,塊莖較大,營養充足時,藤莖基部與地下塊莖連線處易產生小塊莖,可進行分株。每年1-2月扒開塊莖頂端土壤,用刀切下小塊莖,作為種苗。當年生小塊莖重量10-20克,2年生小塊莖重量平均可在80克以上,可用作種苗。

塊莖

塊莖切段繁殖通常在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倒苗後的12月至次年1月進行,先挖出曲蓮塊莖,將塊莖切成長寬各7-10厘米的小塊,注意每塊必須帶有皮層,以產生不定芽,創傷面用草木灰粘塗,然後將帶有皮層的小塊莖放置於苗床上集中育苗。此繁殖方法在土壤濕度大時切塊易霉爛,因此育苗前可先將苗床土壤澆透水,然後晾2-3天后再種植,以減少切塊霉爛。小塊莖種植後覆蓋松針厚2厘米保濕,1個月後再少量澆水,保持土壤濕度50%左右。不定芽出苗並生長2年後可移栽大田。塊莖切段繁殖也可直接大田種植,但因出苗期較長,採用此法種植管理成本較高。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地:曲蓮性喜濕潤陰涼環境,既不耐乾旱,也不耐澇。在排水不良或多雨地區種植,植株生長發育不良,容易引起爛根;在乾旱地區種植,植株成活率極低。因此,栽培時宜選擇海拔1800-2400米,土層深厚、含有機質較高、透水性較好的壤土種植,排水不暢的地塊及乾旱嚴重地區則不宜栽培曲蓮。
整地:地塊選好後深翻土壤2次,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每公頃施入腐熟農家肥30-45噸和過磷酸鈣750千克,撒於畦面,深翻入土,仔細耙平後作畦。育苗地畦寬1-1.2米,溝寬30厘米,溝深30-40厘米。大田栽培地畦寬60-80厘米,溝寬30厘米,溝深30-40厘米。溝深畦高便於雨季及時排水,有利於促進曲蓮根系健康發育,避免曲蓮因土壤水分過多而造成爛根,導致全株死亡。

栽植管理

移栽:曲蓮移栽最佳時間為2-3月,即在曲蓮塊莖頂芽萌發前種植。種植時,先在畦面上按行株距40厘米×30厘米挖穴,穴深10-15厘米,然後每穴種植曲蓮塊莖1枚,注意栽培曲蓮時芽眼朝上放置,絕不能倒栽,最後覆土至畦面平。
搭架:曲蓮苗高30-50厘米,應設架或支柱以供藤蔓攀援。
中耕除草:曲蓮種植後,視雜草生長和土壤板結情況,每年適時中耕除草3-4次,最後一次應在霜凍前結合培土進行,以保護株叢基部,有利塊莖越冬。中耕不宜過深,以免傷根。
追肥:曲蓮在透氣性好、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中長勢較強,因此施足基肥很重要。同時每年可結合中耕除草追肥3次,第1次可在5-6月出苗後生長旺期,每公頃施稀薄人畜糞尿15-30噸或尿素300千克;第2次在7月上旬,施腐熟農家肥30-37.5噸;第3次在8月中、下旬,每公頃施複合肥450千克,在植株空隙處開淺溝施下,施後蓋土。
排水灌溉:曲蓮喜潮濕的土壤環境,但又怕積水,在雨季由於排水不暢,塊莖易腐爛,應注意及時排水。而春、秋兩季乾旱時應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採收加工

曲蓮移栽3-4年後收穫。一般於秋末莖葉枯萎後或春季塊莖萌芽前採挖,因根莖長得大,要深挖。塊莖挖出後,除去地上部分,洗淨晾乾後切成薄片,曬乾或烘乾。在晾曬過程中,避免暴曬過度使曲蓮切片發黃,同時防止雨水濕淋,以避免曲蓮片發黑影響質量。一般4千克鮮根可加工成1千克乾貨。

病蟲防治

病害

立枯病:一般發生在5-6月,幼苗莖基部出現黃褐色水漬狀條斑,病部縊縮潰爛,幼苗倒地死亡。防治方法:及時排水,避免土壤濕度太大;發病時苗床噴灑70%敵克松800倍液,每隔7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黑斑病:多在雨季發生,曲蓮葉片產生黑褐色病斑後逐漸擴大直至整葉而枯死,低洼積水處,通風不良,光照不足,肥水不當等有利於發病。防治方法:①選擇高海拔冷涼地區作為栽培區;②土地整理時,每平方米施入15-20克生石灰拌土消毒;③選擇無菌優質種苗,播種前用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消毒;④雨季注意田間排水,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燒毀,病穴用生石灰消毒,或用70%敵克松800倍液,每隔7天噴1次,連續2-3次。⑤清除老葉和落葉,通風透光。可用百菌清1000倍液或50%多菌靈600倍液等噴霧防治。
根腐病:主要在種植地排水不暢或塊莖受傷時發生,發病嚴重時導致塊莖整體腐爛,全株死亡。防治方法:發病初期每隔半個月噴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嚴重時挖除病株及時燒毀,並以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澆灌病區土壤。

蟲害

蚜蟲:一般3-9月發生,蚜蟲主要危害葉部,吸食植株嫩芽和葉片,使葉片萎縮、捲曲,嚴重影響植株生命,全年都可發生。防治方法:蚜蟲發生時,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任一種噴霧防治。
地老虎:地老虎幼蟲3齡以前啃食植株近地面幼嫩葉片的下表皮及葉肉;3齡以後的幼蟲,白天潛伏於植株附近的土壤中,傍晚從土壤中爬出,咬食距地表2-3厘米處的嫩莖,造成缺苗斷壟。防治方法:幼蟲3齡以前,用2.5%溴氰菊酯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防治;3齡以後的幼蟲,特別是4、5齡以後的幼蟲,可用毒餌誘殺,具體方法:發現被咬斷的植株時,將90%敵百蟲1千克用適量水溶解後噴灑於100千克炒香的油枯或麥麩或玉米粉上,然後充分拌合均勻,選晴天於傍晚施入田間植株附近進行誘殺。

主要價值

曲蓮以塊莖入藥,具有清熱解毒、健胃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胃痛、潰瘍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細菌性痢疾、腸炎、泌尿系統感染、敗血症及其他多種感染。為雲南省納西族、普米族、傈僳族等少數民族常用特色藥材。現代化學分析及醫學研究發現,曲蓮塊莖中含粗皂甙、雪膽素,對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豬霍亂沙門氏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臨床上用於治療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及扁桃體炎等炎症,療效較好。隨著雪膽素片、雪膽胃腸丸、雪膽素膠囊、雪膽解毒丸、金龜蓮片等雪膽粗提物或複方製劑廣泛用於臨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