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時間

曝光時間

曝光時間是為了將光投射到照相感光材料的感光面上,快門所要打開的時間。視照相感光材料的感光度和對感光面上的照度而定。曝光時間長的話進的光就多,適合光線條件比較差的情況。曝光時間短則適合光線比較好的情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曝光時間
  • 外文名:time of exposure
  • 定義:快門打開到關閉的時間間隔
  • 類型底片的感光時間
  • 目的:將光投射到照相感光材料的感光面
技術原理,實驗原理,影響因素,

技術原理

相機曝光時間是指從快門打開到關閉的時間間隔,在這一段時間內,物體可以在底片上留下影像,曝光時間是看需要而定的,沒有長短好壞的說法只有需要的講法。比如你拍星星的軌跡,就需要很長的曝光時間(可能是幾個小時),這樣星星的長時間運動軌跡就會在底片上成像。如果你要拍飛馳的汽車清晰的身影就要用很短的時間(通常是幾千分之一秒)。曝光時間長的話進的光就多,適合光線條件比較差的情況。曝光時間短則適合光線比較好的情況。
鏡頭的光圈葉片鏡頭的光圈葉片

實驗原理

1.負片成像
黑白膠片在照相機中曝光後,乳劑層中見光部分的鹵化銀顆粒發生光分解反應,生成自
由電子,自由電子與銀離子在感光中心處發生還原反應,生成顯影中心,顯影中心構成肉眼
看不見的、由銀微斑組成的潛影。在顯影加工過程中,曝光的鹵化銀以顯影中心作為電極,
與顯影劑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全部還原成金屬銀原子,形成可見的金屬銀影像。為曝光部分
的鹵化銀通過定影過程,與定影劑發生反應,從乳劑層中溶解,形成穩定的可見影像。
在對實際景物拍攝時,膠片曝光量多的部位,形成的金屬銀多,致黑程度大,影像密度
高;曝光量少的部位,形成的金屬銀少,致黑程度小,影像密度低。最終得到的影像與實際
景物的明暗程度相反,即得到負像。
2.正片成像
在膠片上形成的負像通過放大機在相紙進行曝光成像,經顯影加工後,得到可見並且穩
定的影像。其影像密度與負片上的影像密度相反,與被拍攝的實際景物相一致。
實驗中分別採用不同反差係數的相紙進行成像,對相同的負片影像,採用不同性質的相
紙及不同的成像條件,得到不同質量的影像。
五.實驗步驟
(一).負片成像
1.實際拍攝
(1). 了解照相機的主要結構及各部件的功能,學會照相機的使用;
(2). 將膠捲裝入照相機中;
(3) 根據拍攝時的光線條件,按照膠捲包裝盒上的曝光條件,選擇合適的光圈和快門速
度;
(4). 對實際要拍攝的景物進行選取、調節焦距進行拍攝。
2.負片的沖洗加工
(1). 在暗室中全黑的條件下,將已經拍攝好的膠捲從暗盒中取出,纏繞在顯影罐的片盤上,然後蓋上顯影罐的蓋子;
(2). 向顯影罐連續注入 D-76 顯影液,直到全部注滿為止,然後不斷搖動顯影罐進行攪
拌,在規定時間完成顯影;
(3). 倒出顯影液,用清水沖洗 30 秒,然後注入柯達 F-5 酸性定影液,攪拌 10 分鐘,完
成定影;
(4). 倒出定影液,取出沖洗加工好的膠捲,用清水沖洗乾淨,涼乾。
(二).正片成像
(1). 了解放大機的基本結構及使用方法;
(2). 選擇拍攝的底片,將底片放入底片夾內,乳劑面向下;
(3). 開啟曝光定時器電源開關,按下定時器調焦按鈕,在放大機上進行調焦,待影像清
晰後,調焦完畢,關閉調焦按鈕;
(4). 在安全燈的條件下,調好曝光時間,將相紙乳劑面向上,放入放大尺板夾中,按下
曝光按鈕,對相紙進行曝光;
(5). 將曝光後的相紙取出,放入 D-72 顯影液中進行顯影,顯影時,不斷進行攪拌,待
影像層次全部顯出後,顯影完畢;
(6). 將顯影完畢的相紙取出,在停顯液中停顯 5~10 秒;
(7). 將停顯完畢的相紙放入柯達 F-5 酸性定影液中定影,除去未曝光部分的鹵化銀顆粒,
時間約 5~10 分鐘;
(8). 將定影完畢的相紙取出,用清水沖洗,以除去相紙中殘餘的加工液;
(9). 將清洗乾淨的照片,影像面向下貼在上光機的上光板上,放下帆布蓋,用上光輥將
相片與上光板貼緊,烘乾。

影響因素

曝光時間主要是指底片的感光時間,曝光時間越長底片上生成的相片越亮,相反越暗。在外界光線比較暗的情況下一般要求延長曝光時間(比如說夜景)。
快門速度越快越可以抓取運動的物體,使其清晰成像。當快門速度低於60分之一秒的時候就最好要使用三角架了 ,不然的話成像很難清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