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圖書館華僑華人文獻信息中心

暨南大學圖書館華僑華人文獻信息中心

暨南大學圖書館華僑華人文獻信息中心成立於1995年,是專職從事華僑華人文獻信息工作的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暨南大學圖書館華僑華人文獻信息中心
  • 成立時間:1995年
  • 職能:從事華僑華人文獻信息工作的機構
  • 類別:圖書館
歷史沿革,宗旨,華僑華人特色文獻,收集整理,特點,電子化整合,發展與革新,信息服務,對外交流與合作,

歷史沿革

1995年,經國務院僑辦批覆,暨南大學圖書館成立華僑華人文獻信息中心,並成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華僑華人研究)文獻保障機構,同時也被冠名為“彭磷基華僑華人文獻信息中心”。2016年11月,正式揭牌成立“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
現收藏有各類華僑華人相關文獻3萬餘冊/件,其中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東南亞、歐美等地出版的中外文華僑華人相關圖書2萬餘冊,各類華僑華人研究學術期刊、僑刊鄉訊、社團刊物400餘種共1萬餘冊,境外華文報紙50餘種。2011年建成“華僑華人民間文獻展示室”,收藏晚清民國以來相關華僑華人的證章、票據、契約、僑批、口供狀等珍稀民間文獻1000餘件。設立專門網站(http://hqhr.jnu.edu.cn),開發有8個華僑華人專題資料庫,數據量達25萬餘條,並建成書刊全文庫提供線上瀏覽服務。研製發行《1946-1977年中國華僑僑務信息資源庫》《客家人文》等多媒體光碟,編印發行《僑情簡報》月刊、《僑情綜覽》年度工具書。
此外,機構全面收集整理華僑華人、華文文學、華文教育、華語傳媒等“四華”文獻,並與海內外文獻機構建立長期的交流與合作關係,並於2009年、2010年分別成功舉辦第四屆海外華人研究與文獻收藏機構國際會議、廣東省僑刊鄉訊捐贈儀式暨學術研討會。
經過20餘年的發展,本機構已成為海內外華僑華人文獻信息資源收藏數量豐富、種類齊全的文獻重鎮,每年接待各級領導、專家學者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參觀訪問,是學校與圖書館對外交流的一扇獨特視窗。為配合僑校的辦學宗旨與發展目標,圖書館正逐步將其打造成為一個集文獻服務、資源開發、文化交流與科學研究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特色鮮明、資源豐富、類型多樣的特色文獻機構,同時也是一個面向僑學、僑研、僑務、華僑與社會各界,服務於政商產學研的涉僑文獻信息寶庫。

宗旨

暨南大學圖書館華僑華人文獻信息中心
該館宗旨是:用現代化技術和手段對華僑華人文獻信息進行全面系統地收集、整理、組織、加工,為教學科研服務、為僑務工作服務、為祖國的經濟建設服務。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中心在人員、設備、文獻資源等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實力,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華僑華人特色文獻

收集整理

中心致力於華僑華人特色文獻的收集,收藏的種數和冊數均為大陸高校圖書館之首。現有大陸、台灣、香港、東南亞等地出版的中外文華僑華人研究學術著作2萬餘冊,華僑研究學術期刊、僑報、僑刊鄉訊、社團刊物400餘種。其中廣東省僑刊鄉訊170餘種,約占廣東全省僑刊鄉訊種數的95%。這些僑刊鄉訊傳遞家鄉經濟和文化建設取得的成就,客觀報導家鄉訊息,推介投資環境,介紹人文風俗,信息豐富,可開發利用價值凸顯。

特點

特點一:文獻收藏的地域廣泛:除大陸版的文獻以外,1/4的文獻來源於台灣、香港、東南亞、北美等地區;
特點二:收集手段多樣:除了正規訂購渠道外,我們還通過交換、贈與、館際互借等形式補充文獻資源。近年來,該中心與新加坡圖書館管理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圖書館、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馬來西亞董教總、馬來西亞客屬公會、馬來西亞華族研究中心等機構建立了華僑華人研究文獻的贈與和交換關係。
特點三:文獻類型多樣:除了傳統的書、刊、報等紙質文獻以外,我們還收集保存了磁帶、CD、VCD等電子媒介產品,

電子化整合

在對華僑華人特色資源進行收藏整理的同時,我們還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對其進行電子化的有序整合。
電子化整合一—華僑華人文獻信息專題資料庫建設
“華僑華人文獻信息專題資料庫”建設是中心成立以來的主要工作內容。該庫是集題錄、文摘、全文、圖表、圖像等多種文獻類型為一體的綜合專題資料庫。它通過對分散在各種媒介上的華僑華人文獻信息進行系統的收集、整理、加工,向僑、學界提供序化的文獻檢索和文獻評價等信息服務。

發展與革新

幾年來,華僑華人文獻信息專題資料庫子庫的數量不斷擴充,在原有“華僑華人研究書目庫”“華僑華人研究論文”“華僑華人人物庫”“僑務政策與僑務法規庫”等子庫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華文報紙資料庫”、“華僑華人圖片庫”、“華僑華人圖表庫”、“華僑華人事實資料庫”等子庫,其中圖表庫、圖片庫在同類專題資料庫建設中選材獨特,新穎創新。
2001年,該庫獲得 “新世紀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華僑華人文獻信息專題資料庫”立項。2004年4月,專題資料庫又獲得教育部“CALIS‘十五’特色資料庫”項目立項,通過項目的建設與管理,該專題資料庫的規模和質量更上一層樓。
與此同時,該中心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研製了《中國華僑僑務信息資源庫》和《客家人文》光碟資料庫,在利用多媒體開發利用華僑華人文獻信息資源方面做了有效的嘗試。
中心於2001年正式建立了“華僑華人”網站 ,該網站以僑情、僑務、僑史、僑鄉等涉僑信息和華僑華人研究學術信息為文獻源,幾年來經過四次改版,整合欄目,提煉內容,加強了主頁內容的專業性、資料性、學術性和動態性。現有精心組織編排的欄目40餘個,其中“網上論壇”“專案報導”“華教視點”“華商榜”“華僑華人與領袖”“華僑華人與僑鄉”等欄目特色鮮明,在涉僑網站中獨樹一幟。據中心網站的訪問統計,目前“其他地區“的訪問量遠遠超過了廣東地區的訪問量,說明中心網站的社會影響已經從廣東向全國乃至全球拓展。
電子化整合三——華人華僑文獻信息中心館藏文獻全文資料庫
為了提高中心館藏文獻的利用率,更好地為華僑華人研究和僑務工作服務,中心啟動了館藏文獻全文資料庫建設,並取得階段性成果。該庫現有館藏電子圖書全文數據12551條,校園網讀者可以進行圖書檢索、全文閱讀、文字摘錄、截圖、保存和列印等手段利用文獻。對館藏期刊的全文電子化工作 進行。

信息服務

為了更好地發揮中心僑情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大僑情宣傳力度,突出僑校特色, 2003年,中心編輯發行的“僑情簡報”創刊。該簡報每月一期,每期2-3萬字。主要欄目有“海外傳真”“社團連線”“僑務動態”“華人之光”“海歸熱線”“僑史勾沉”“政策諮詢”“華文教育”“華人研究”“僑鄉廣角”等。發放範圍為國僑辦有關司、處領導,省僑辦領導,學校領導、學校各機關部處、院系辦公室、研究機構等。簡報突出主流意識和專業特點,短小精悍,信息量大,博採眾長,雅俗共賞,有較強的可讀性和普及性,創刊以來,得到國僑辦、省僑辦以及廣大讀者的肯定和讚揚。
中心還利用豐富的館藏資源和電子化檢索手段,為僑務部門和華僑華人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提供資料查找、文獻傳遞、事實諮詢等信息服務。

對外交流與合作

隨著與境內外僑學界的專家學者和有關機構的業務聯繫和友好往來不斷加強,中心已成為圖書館對外交流與合作的主要視窗。1997年-2000年,中心與香港大學圖書館簽署了合作協定,共同開發建設華僑華人文獻信息專題資料庫。3年合作期間,香港大學圖書館在經費上給予中心很大支持,中心在資料庫建設的具體運作上投入了人力、物力,雙方合作取得了另人滿意的成果。2001年,中心與美國俄亥俄大學圖書館邵氏海外華人研究中心正式簽署了合作協定,雙方在專題資料庫建設、華僑華人研究學術書刊交換、人員交流與培訓等方面建立了合作關係。2002年以來,中心與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分別簽訂了以資料庫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合作協定,雙方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2009年,由中心牽頭組織的“第四屆海外華人研究與文獻收藏機構國際會議”在暨南大學主辦,22個國家和地區200餘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取得了圓滿的成功。2010年3月,由中心牽頭組織的“僑刊鄉訊捐贈儀式及學術研討會”在暨南大學舉行,國務院僑辦、廣東省僑辦、廣東省僑聯、廣東省新聞出版局、廣州市僑辦、江門市海交會、廣東省檔案館的相關領導以及廣東省20個市縣,57家僑刊鄉訊社共90餘名嘉賓代表參加了會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