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周村

暢周村

暢周村 暢周村位於燕廈鄉西南部,東與燕廈隔著富水湖相望,西與湖畔村一嶺之隔,南於馬橋村接址,北與湖山村一山之隔。暢周村轄10個村民小組,(1組、打叢林、濕塘、2組下新屋、3組老屋、4組中央屋、5組下油炸、6組上土庫、7組下土庫、8組路口、9組黃荊嶺、10組燕頭)大小12個自然灣,2009年總戶數435戶,人口1726人,其中路口、黃荊嶺、堰頭三個村民小組為庫區而分居,其餘7個村民小組沿著磻溪兩岸而居,村委會所在地設在暢周國小內。 暢周村系山區,庫區村,地勢東西偏南走向,分一河一源。一條小溪從南向北流入富水湖。東面遙望水庫,西面有一嶺,南面一條七里龍,隔著南北,東西兩座山,成為低山夾龍田地形,水域面積近千畝。村內礦產資源有大理石,煤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暢周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燕廈鄉
  • 人口:1726人
一、暢周村概況,二、暢周村產業,三、旅遊資源,1、九龍洞,2、古樹,

一、暢周村概況


暢周村歷史悠久,明初時就有人開闢定居。磻溪土源是清一色的男丁舒姓夾著1戶朱姓,下源有舒、程兩姓雜居。暢周村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鄂東南蘇區的中心地帶,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留下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彭德懷、滕代遠、何長工、肖克、李燦、程子華等人足跡。1930年成立村級蘇維埃政權,開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1930年紅軍被廠在磻溪古剎設立,為紅軍縫製被服千餘套,紅軍後方醫院設在舒氏宗祠,有醫務人員30餘人,為紅軍傷病員療傷治病。1931年後紅軍兵工廠遷到路口華氏宗祠,生產手槍、土炮、手榴彈,為紅軍作戰提供槍枝彈藥。在這期間有近100人在紅軍兵工廠、被服廠做工,有的擔任骨幹。在土地革命、看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全村有115人參加紅軍游擊隊、赤衛隊、八路軍、解放軍,在革命戰爭中有35人在戰場上英勇殺敵光榮犧牲,解放後人民政府認定批准的烈士遺屬21人

二、暢周村產業


暢周村是庫區村,耕地半數被富水湖淹沒,現有耕地面積598畝(其中水田470畝,旱地128畝)人平耕地面積只有0.34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紅苕、玉米為主。柑桔是80年代新產品,桔園120畝,年產鮮桔12萬斤。暢周村由於人多地少剩餘勞動力多以打工為主宰外經商辦企業28人,他們有在北京、上海、西安、重慶等地做理石生意,也有在本省市縣鄉鎮辦廠,也有在廣東、浙江等地務工。至2008年全村在外經商辦廠,務工人數已達860多人。

三、旅遊資源

1、九龍洞


九龍洞共分九重,有兩個洞口,一處洞口有山泉流出,一處洞口可供遊客進入。洞內空間較大氣候冬暖夏涼,洞內有鐘乳石、石筍等景觀,現已開通3重,3重以後的洞口被泥土堵塞無法進入。

2、古樹


暢周村內有古樹十餘顆其中一組更是有顆200多年樹齡的金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