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財產權與中醫藥:傳統知識的現代化(智慧財產權與中醫藥)

智慧財產權與中醫藥:傳統知識的現代化

智慧財產權與中醫藥一般指本詞條

《智慧財產權與中醫藥傳統知識的現代化》是2009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白瑞(BryanBachner),譯者是張美成。

基本介紹

  • 書名:智慧財產權與中醫藥:傳統知識的現代化
  • 作者: 白瑞(Bryan Bachner)
  • 譯者:張美成
  • ISBN:9787511807564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07-01
  • 裝幀:平裝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前言,

內容簡介

中醫藥作為中國傳統醫藥學的統稱,距今已有3500餘年的發展歷史。中醫藥是中國人民在長期與自然、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反覆實踐、總結而逐步形成的一套理論體系和方法,是一種寶貴的傳統知識、技術和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之瑰寶,是中華民族對世界人民的巨大貢獻。幾千年的醫學實踐證明,中醫藥學不僅在歷史上曾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過重大貢獻,而且也是迄今為止世界傳統醫學理論最系統、內涵最豐富、套用最廣泛、保留最完整的突出代表。

作者簡介

(美)Bryan Bachner(自瑞),小時候,白瑞最大的願望就是成為波士頓紅襪子球隊的接球手。等長高點時,他又日思夜想能被波士頓凱爾特人隊招入麾下。當他成為美國職業運動員的美夢未能遂心如願時,他也成年了。於是,他把一切都投入到有關中國的學習、研究和寫作之中。在著述間隙中,他在香港玩了十二年的職業籃球。2003年,他成了第一個在中國內地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的外國人。本書昭示了他三個最為重要的學術興趣之所在:中國、智慧財產權和環境保護。他目前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當然了,他還在一如既往地著書立說,也沒有忘了打籃球。
譯者簡介:
張美成(1970-),男,四川省仁壽縣人,華東政法大學法學碩士,香港城市大學法學碩士,曾從事過大學英語教學和律師工作,現為銀行法律工作者。
·查看全部>>

目錄

縮略語列表
序/蔡守秋撰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1.導言
2.傳統知識或傳統醫藥
3.智慧財產權的作用
4.本書的結構
第二章 傳統知識的國際規範
1.本章引言
2.人權
3.《生物多樣性公約》
4.世界貿易組織
5.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6.國際勞工組織
7.國際項目
8.本章小結
第三章 中國專利法
1.本章引言
2.專利法歷史
2.1 第一個階段
2.2 第二個階段
2.3 第三個階段
3.與專利法有關的機構
3.1 國家知識產權局
3.1.1 中國專利局
3.1.2 專利複審委員會
3.1.3 專利行政部門
3.2 法院體系
3.3 海關
3.4 衛生部
3.5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3.6 公安局與檢察院
3.7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3.8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科學技術部
4.專利申請
5.專利實施
5.1 權利要求解釋
5.1.1 等同原則
5.1.2 專利檔案禁止反悔
5.1.3 全面覆蓋原則
5.1.4 多餘指定
5.1.5 自由公知技術抗辯
5.2 實驗利用免責
5.3 證據問題
6.本章小結
第四章 當代智慧財產權法的移植
1.本章引言
2.作者性與創造過程
3.經濟學與創造過程
4.中國文化與審美觀
4.1 個人主義與中式審美觀
4.2 中國審美觀的曩退
5.改革建議:文化可持續性發展
6.本章小結
第五章 當代中國對傳統中醫藥的管理
1.本章引言
2.“開放源程式”:封建社會時代
3.現代社會
3.1 “公開秘密”時期:從1949年到20世紀80年代晚期
3.2 “封鎖秘密”時期:改革開放時期
3.2.1 憲法
3.2.2 國際法
3.2.3 專利法
3.2.3.1 專利法的保護客體
3.2.3.2 所有權
3.2.3.3 可專利性
3.2.4 有關傳統中醫藥保護的法規
3.2.5 商業秘密
3.2.6 醫藥管理法規
3.2.7 植物多樣性管理辦法
3.2.8 商標法規
3.2.9 生物技術
3.2.10 著作權
4.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束語一也許找到了對症良方
參考文獻
法律淵源與案例
·收起全部<<

前言

欣聞白瑞博士的著作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China: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Knowledge即將付梓,十分高興,特以此序為賀。
目前,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等現代化潮流正在席捲全球,這種潮流正在加速包括中醫在內的傳統知識(1"EK)的持續大幅減少甚至耗竭,這種形勢令人擔憂,在中國尤甚。更為嚴重的是,不少人認為現行環境法和其他相關法律足以保護傳統知識。但實際情況是,無論是中國的環境法還是外國和國際的環境法,都不足以保護傳統的文化,克服傳統文化所遇到的危機。
中醫藥作為中國傳統醫藥學的統稱,距今已有3500餘年的發展歷史。中醫藥是中國人民在長期與自然、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反覆實踐、總結而逐步形成的一套理論體系和方法,是一種寶貴的傳統知識、技術和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之瑰寶,是中華民族對世界人民的巨大貢獻。幾千年的醫學實踐證明,中醫藥學不僅在歷史上曾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過重大貢獻,而且也是迄今為止世界傳統醫學理論最系統、內涵最豐富、套用最廣泛、保留最完整的突出代表。
該書認為傳統生態知識對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的可持續利用至關重要。人類和動植物物種一樣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依賴於文化多樣性的保護,而文化多樣性的喪失將導致生態衰退。傳統生態知識是指由若干適應性過程演化的知識、習俗和信仰的集合體,通過文化傳播代代相傳,它注重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有利於環境的可持續性,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所在。與西方某些科學知識相比,傳統生態知識往往提供更完整、更準確的地方環境知識。現代全球化形式及現行智慧財產權的實施對生物多樣性和傳統生態知識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其經驗性的證據越來越令人信服,必須採取措施扭轉這一趨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