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巒蕭寺圖

晴巒蕭寺圖

《晴巒蕭寺圖》是北宋畫家李成創作的一幅絹本淡設色畫,現收藏於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美術館。

此畫以直幅形式畫冬日山谷景色,畫中群峰兀立,瀑布飛瀉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樓閣,山麓水濱築以水榭、茅屋、板橋,間有行旅人物活動。畫中山石雄偉而秀美,皴染用筆多有變化,兼具關仝之雄渾與李成之清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晴巒蕭寺圖
  • 畫作類型:淡設色畫
  • 規格:縱111.4厘米,橫56厘米
  • 現收藏地:納爾遜—阿特金斯美術館
  • 創作年代:北宋
  • 材質:絹本
  • 作者:李成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畫法,名家點評,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晴巒蕭寺圖》繪了一幅山寺同框的景象。畫中上半部兩座高峰重疊,左右山峰低小淡遠,當中一座樓閣突出,蕭寺下及寺右邊三四座小山岡,皆有樹生其上,畫卷的最下處是從山中流出的泉水形成的溪水,一木橋架其上,山腳下有亭館數間,人群來往。前景突兀巨石,一邊平緩,一邊峭拔。
晴巒蕭寺圖
此圖畫面右上角有北宋末“尚書省印” (6.3厘米正方,白文,北宋1083~1126年間官印),印下部左右角均見殘缺。畫右下方有“朗庵心賞”、“棠邨審定”(白文),“鐵沙沈樹鏞鑑藏印”、“樹鏞審定”(均朱文)等鑑賞收藏印六方。

創作背景

據史書上說,李成嗜酒,想得到李成畫的人,都要為他準備上好的美酒。李成酒酣時便開始提筆作畫,所畫山水往往煙雲萬狀,神妙得意處眾多,非是筆墨所能夠達到,而完全是美酒的功效所致。
據說當時開封相國寺東有間藥鋪,老闆姓宋,深知李成的愛好,常以美酒款待他。李成一到他那裡,往往醉酒數日。當酒興高漲之時就開始作畫,他揮筆瀟灑,不僅在素紙上揮灑,而且在門板上揮毫潑墨。《晴巒蕭寺圖》便是李成在此情景下創作出來的。

藝術鑑賞

構圖

此畫在構圖上是高山峻岭,深溝巨壑。前景突兀巨石,一邊平緩,一邊峭拔,陡峭面作細筆皴擦,產生一種體積感和重量感。中景山澗瀑布飛流直下前景深潭,與遠景處一懸瀑形成互相呼應之勢。縱觀全圖,筆法嫻熟老健,用墨層次分明,渾厚蒼勁。構圖呈自然開合狀,節奏明快,氣勢雄逸,使觀者猶如身臨其境。

畫法

《晴巒蕭寺圖》中,中近景樹叢多以曲姿造型,正是李成慣用的手法,特別是分枝姿態變化較多。在山水畫中,皴法最能顯示各家風格特點,樹法相對不甚明顯,故董其昌講:“西中山水位置皴法,皆各有門庭,不可相通,惟樹木則不然。”(《畫禪室隨筆》)此圖樹木的布置、造型結構是近曲遠直,近處偃仰疏密,多曲而繁複,示蟠根老壯之意,有的“藤蔓依纏古木,窠叢簇扎山頭”,有的“枝條疏密交叉,挺乾枯茂盤曲”,大都以濃重墨色勾勒,與記載稱李成“毫鋒穎脫”似相一致。樹木均以頓挫感很強的尖勁中鋒墨線描繪,樹身略見“勾斫”一類皴筆,鋒芒內斂,樹身“作節處不用墨圈,下一大點,以通身淡墨空過”(米芾《畫史》)。小節疤均用墨點成,小枝條用筆流暢,勁利挺健,基本上都用濕筆,無明顯的乾濕濃淡變化。高居翰形容此圖“山巒靜穆,枯樹兀立在稀嵐里,黑樹幹清晰地矗立在前景,向後退去時,則漸淡成影而消失。曾為唐及唐前山水基本特質的溫暖顏色和魅人的細節,在此都被犧牲,以便成就一種新的莊嚴氣氛”(《中國繪畫史》)。這種“漸淡成影而消失”的手法,是指層巒也是指樹叢,以形成整體的藝術氣氛。
從此圖峰巒、山石畫法看,和范寬雨點、豆瓣一類皴筆的畫法明顯不同。范氏寫真山骨,雄健堅實,勾輪廓基礎上,內廓用繁複的皴筆,墨色也很重, 黯黑沉厚,而“李成惜墨,如夢霧中”(米芾)。相對講,《 晴巒蕭寺圖》皴筆就顯得疏朗而以柔潤面貌出現,這就可視為“惜墨”的手法了。圖中山石畫法均以細勁的中鋒線條框廓,然後內廓加皴,外廓線條和內廓皴筆較為協調,皴筆密在凹處,有線面交融之感,加深了清潤秀逸的境象。

名家點評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趙啟斌《中國歷代繪畫鑑賞》:“此件作品描繪出了北方冬日深山之中寺院晴日下的壯麗景色,水石幽幽,樹木蕭疏,山川雄偉秀美,給人以蕭條冷落而又充滿生機之感。作者非常微妙地把握住了北方山川雄奇壯麗的動人景致,突出深山冬日山寺寂寥深邃的意境。”

歷史傳承

李成的《晴巒蕭寺圖》最早見於《宣和畫譜》的著錄。此作至清初才到了收藏家梁清標手中,梁氏似乎並未將其歸入李成名下。該畫沒有進過清宮,道光年間為上海收藏家徐渭仁所有,1841 年,他首先為其題簽“北宋李成晴巒蕭寺圖”。1855 年。徐氏因被懷疑與小刀會“有染”,入獄而死,該畫很可能與徐氏的其他收藏一同散佚,後經沈樹鋪、林熊光等人收藏,最後由居住日本的義大利籍人士所得,並於1947年售給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美術館。

作者簡介

李成(919~967年),字鹹熙,祖先是唐代宗室,因避唐末五代戰亂移家山東營丘。李成品格清高,富有文學修養,且胸懷抱負,但時逢亂世無從施展,遂縱情於詩酒書畫。宋初他往陳州( 今山東淮陽)投奔同鄉知州衛融,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醉死在當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