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格局

景觀格局

景觀格局,一般是指其空間格局,即大小和形狀各異的景觀要素在空間上的排列和組合,包括景觀組成單元的類型、數目及空間分布與配置,比如不同類型的斑塊可在空間上呈隨機型、均勻型或聚集型分布。它是景觀異質性的具體體現,又是各種生態過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結果。

基本介紹

概念,景觀格局的內涵,景觀格局的類型,最優景觀格局,

概念

主要指空間格局,包括景觀組成單元的類型、數目以及空間分布與配置。如不同類型的斑塊可在空間上呈隨機型、均勻型或聚集型分布。
景觀格局研究在生態學文獻中占有很大比重,成為景觀生態學研究的焦點之一。
景觀生態學研究最突出的特點是強調空間異質性、生態學過程和尺度的關係。研究空間異質性自然會用到一些已經在生態學中套用的空間割據分析方法,同時又有必要發展新的方法來彌補傳統方法的不足。研究景觀的結構是研究景觀功能和動態的基礎。
景觀格局分析方法:用來研究景觀結構組成特徵和空間配置關係的分析方法。他們不僅包括一些傳統的統計學方法,同時也包括一些新的、專門解決空間問題的格局分析方法。 如何定量地分析景觀格局是景觀生態學一個重要而具有挑戰性的研究課題。
生態學中長期以來缺乏將空間格局、生態學過程和尺度結合到一起來研究,而景觀生態學的一系列研究方法正是強調這三者的相互關係。這一點已成為景觀生態學與其它生態學科的主要區別之一。通過研究空間格局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態學過程。從格局到過程的推繹仍然是景觀生態學面臨的一大挑戰。

景觀格局的內涵

景觀格局(Landscape pattern):景觀格局一般指景觀的空間格局(Spatial pattern),是大小、形狀、屬性不一的景觀空間單元(斑塊)在空間上的分布與組合規律。景觀格局是景觀異質性的具體表現,分析景觀格局景觀格局的分析多局限於二維平面,三維景觀空間格局模型還很少見。景觀格局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在看似無序的的景觀中發現潛在的有意義的秩序或規律(李哈濱,Franklin,1988)。

景觀格局的類型

景觀要素在空間上的分布是有規律的,形成各種各樣的排列形式,稱為景觀要素構型(Configuration),從景觀要素的空間分布關係上講,最為明顯的構型有五種,分別為均勻型分布格局團聚式分布格局線狀分布格局平行分布格局特定組合或空間連線
(1)均勻型分布格局,是指某一特定類型的景觀要素之間的距離相對一致。如中國北方農村,由於人均占有土地相對平均,形成的村落格局多是均勻地分布於農田間,各村距離基本相等,是人為干擾活動所形成的斑塊之中最為典型的均勻型分布格局。
(2)團聚式分布格局,是指同一類型的斑塊聚集在一起,形成大面積分布。如許多亞熱帶農業地區,農田多聚集在村莊附近或道路一側;在丘陵地區,農田往往成片分布,村莊集聚在較大的山谷內。
(3)線狀分布格局,是指同一類型的斑塊呈線形分布。如房屋沿公路零散分布或耕地沿河流分布的狀況。
(4)平行分布格局,是指同類型的斑塊平行分布。如侵蝕活躍地區的平行河流廊道,以及山地景觀中沿山脊分布的森林帶。
(5)特定組合或空間連線,是一種特殊的分布類型,同的景觀要素之間。比較常見的是城鎮對交通的需求,出現城鎮總是與道路相連線,呈正相關空間連線。另一種是負相關連線,如平原的稻田地區很少有大面積的林地出現,林地分布的山坡上也不會出現水田。

最優景觀格局

最優景觀格局“集聚間有離析”(aggregate-with -outliers)被認為是生態學意義上最優的景觀格局(Forman,1995a)這一模式(原理)強調規劃師應將土地利用分類集聚,並在發展區和建成區內保留小的自然斑塊,同時沿主要的自然邊界地帶分布一些人類活動的“飛地”。這一模式有7個方面的景觀生態學意義。
①保留了生態學上具有不可替代意義的大型自然植被斑塊,用以涵養水源,保護稀有生物;
②景觀質地滿足大間小的原則;
③風險分擔;
④遺傳多樣性得以維持;
⑤形成邊界過渡帶,減少邊界阻力;
⑥小型斑塊的優勢得以發揮;
⑦有自然植被廊道利於物種的空間運動,在小尺度上形成的道路交通網滿足人類活動的需要。把城市規劃師站點加入收藏夾所以集聚間有離析的景觀格局有許多生態優越性,同時能滿足人類活動的需要(McHarg,1969;Forman and Godron 1986;Franklin and Forman,1987)。包括邊界地帶的“飛地”可為城市居民提供游息度假和隱居機會;在細質地的景觀局部是就業、居住和商業活動的集中區;高效的交通廊道聯接建成區和作為生產或資源基地的大型斑塊。這一理想景觀格局又能提供豐富的視覺空間。這一模式同樣適用於任何類型的景觀,從乾旱荒漠到森林景觀,到城市和農田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