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瓷用毛筆製作技藝

景德鎮瓷用毛筆製作技藝,中國江西省景德鎮市傳統技藝,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景德鎮瓷用毛筆製作技藝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景德鎮市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瀕危狀況,保護措施,

簡介

景德鎮瓷用毛筆的製作歷史,應當與景德鎮的制瓷業同時興起。並隨著瓷器生產品種的不斷擴大、瓷器生產工藝的不斷創新,瓷用毛筆的品種及生產技藝也不斷的增加和完善。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景德鎮製作瓷用毛筆的店家有十五六家,主要分布在現珠山區轄區內的畢(筆)家弄、汪家街、公館嶺及廠(御窯廠)前一帶。毛筆業的業主和工人,以江西臨川李家渡人為多,少部分為金溪人。在眾多筆店中,以紫星堂和林文堂的畫筆最好。20世紀50年代初,所有的毛筆店聯合組成瓷用毛筆合作社,後改稱瓷用毛筆廠,廠址設在現珠山區轄區內的馬鞍山路。20世紀90年代,瓷用毛筆廠改制解體。瓷用毛筆的製作呈分散狀態。現全區有私營毛筆店8家。
景德鎮千百年來制瓷業的發展,推動了瓷用毛筆業的興旺,衍生了上百種的瓷用毛筆類別,形成了其別具一格的一個藝術種類。它主要可分成“水筆”“畫坯筆”“畫瓷筆”三大類。

歷史淵源

景德鎮陶瓷的輝煌可以說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既包括自然條件的優越,也離不開各項輔助工藝的精湛。這些輔助工藝中,景德鎮瓷用毛筆製作工藝應該是舉足輕重的一環,沒有獨一無二的景德鎮瓷用毛筆,很難想像會有精美的瓷器誕生。景德鎮瓷用毛筆的製作開始於何時,並不見準確記載,據推測應該始於元代,主要是用青花瓷發展的需求,並隨著瓷器生產品種的不斷擴大、瓷器生產工藝的不斷創新,瓷用毛筆的品種及生產技藝也不斷的增加和完善。
在南宋之前,景德鎮只生產青白瓷,至元代,景德鎮開始生產青花瓷,由於青花瓷需要用含鑽的的原料為著色劑在器胎上進行繪畫,其鑽為礦物料,所以一般的毛筆不適合在泥胎上進行青花的繪製。應元青花特殊繪製之需,景德鎮應該在那時開始了製作瓷用毛筆的歷史。至於其來源,沈敏在《景德鎮瓷用毛筆業的歷史及現狀分析》一文中指出,應該是“師從宣州。江西與安徽接壤,這為宣筆技術的傳播提供巨大可能性。”隨後,“景德鎮逐漸出現了用於專門寫畫青花的寫畫筆、撻筆、水筆、釉筆”,“明代五彩的盛行開始出現勾筆、填筆。到清康熙年間,青花出現混水工藝,料分五色,能使畫面形成層次的豐富變化,所以專門的混水筆應混水工藝之需出現了。隨著康熙五彩、雍正粉彩和琺瑯彩的出現,瓷用筆類品種更加豐富,鉤筆、填筆、單雙料畫筆、洗染水筆、金筆等等也補充進來。再接著清末新彩的引進又開始出現各種用於釉上彩瓷的油筆、條幅、楷筆、鉤筆、掃相筆、開相筆、修相筆、扁筆、雞毫等等”。至此,景德鎮瓷用毛筆的製作技藝已自成體系,成為景德鎮民間手工技藝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近代更是成立了景德鎮瓷用毛筆廠,該廠不僅將這門技藝發揚傳承下去,也是景德鎮瓷用毛筆發展的新階段。

基本內容

瓷用毛筆的製作技藝比較複雜,要求比較高。大致可以分成原料處理、筆毛整理、筆毛配扎、毛筆裝配等工序。以下以兔毛料筆製作工藝為代表,具體介紹:
(1)買來兔毛拔毛前的處理工作:
浸兔皮。用鹼和石灰水浸兔皮(用量:一百張兔毛為例,兩斤石灰、二兩鹼、3一4斤水)兌好後,將兔皮浸濕,用補水筆占兌好的石灰水抹在兔皮上,抹兩遍,一遍乾後再抹第二遍,然後將兩張兔皮皮面相貼放一起晾乾。一般,抹第一遍很快就乾,抹第二遍則要第二天干。
(2)拔毛。
(3)歸類。將拔下的毛黑尖歸黑尖、花尖歸花尖、旁尖歸旁尖。
(4)理毛。(從上往下理)
(5)用石灰水浸泡。(量以半碗石灰半盆水為例,夠用即可)兔毛浸三分之二入水,拿起擠掉水分,放到空盤裡。再舀石灰水上層較清部分放進盤中,可浸至一半兔毛。溫度高時2一3天即可,溫度低時可達一個星期。兔毛要充分泡漲。(目的為去除油垢油脂)
(6)在清水裡洗一下,洗掉石灰水。
(7)梳毛。(梳下兔絨,留兔毛兔尖)
(8)揀尖。兔毛分黑尖、花尖、旁尖。黑尖最耐用,彈性好。花尖次之,旁尖再次。旁尖歲差點,但硬度好,用處最多。還有一種叫珍珠尖,它藏在黑尖和花尖里,彈性最好,但易損不耐用。揀旁尖最好揀,黑尖最難揀,因為黑尖全身都是黑色,很難看色。中間還摻有花尖,要將花尖挑出。旁尖之外還有次旁尖,次旁尖可以用做打箍筆。次旁尖過後才是兔毛,兔毛是最差的原料,但因為用作基料,所以用的最多。
(9)壓毛。(切毛)按摺子長短切毛。(摺子是用來量各種毛的長度,用柔軟的樺樹皮製作。就象尺子一樣,每種筆有不同的尺寸,每個尺寸都有特定尺寸的摺子。)
(10)分襯。按毛的長短分尖、頭貼、二貼、三貼、四貼、五貼。
(11)打襯。梳頭襯,把珍珠尖放頭襯裡打勻,用小夾子夾住反覆梳勻,通常梳四五遍。(註:以前梳毛是用手拿住毛用骨梳梳,特別容易梳到手,手被梳齒扎的出血,所以改良用鐵夾子來代替手夾毛、梳毛,避免了手出血問題,而且省力不少。)再用手拿住二貼、三貼、四貼、五貼,反覆梳勻。(因為二貼後,毛太短,所以只能用手拿住,夾子這兒就夾不住了。)
(12)做襯。將二貼、三貼、四貼、五貼等和頭襯放在一起,用大夾子夾住,反覆梳勻。
(13)加襯。(因為兔毛根部細,中間以上粗,所以要加襯來保證上下可以粗細一致。)加羊毛樁反覆梳,再加羊毛樁反覆梳,三夾羊毛樁反覆梳。加三次羊毛樁,反反覆覆梳理很多遍。
(14)分筆。(按筆的大小分筆)
(15)圓筆。將分好的趕平,用大拇指把毛往前滾,滾成圓形。
(16)將圓好的毛頭放在灰上吸乾。這裡用的是草木灰。毛頭乾的速度很快,當沒有水份了就拿起來
(17)扎筆。用尼龍繩將圓好的毛頭紮緊。
(18)吊緊。上面吊在釘上,下面用磚頭吊緊,一兩天后,線已紮緊,剪斷頭道線,再扎第二道線,再吊上一兩天。
(19)裝筆上膠。裝進筆管,用木膠膠好。
(20)膠筆頭。將筆頭用稀膠豁附起來,便於裝筆套,保護筆尖。
(21)晾乾。晾乾後一支筆就做好了,通常要晾三天,要不筆管上的膠不牢會使筆頭脫落下來,不乾的筆頭也容易發霉。
另外,熏毛是行業絕技,是青花筆製作必不可少的一步,這一技術是景德鎮獨有專為製作青花筆發明的。過程是:將(一線綁13支)綁好的線縛在竹架上,滿滿的吊好,放進一個四方體的盒子內。這盒子有一面是空的,便於取放竹架,再放進一個火盆在盒子底部,盒子上蓋上布簾,以留住煙不流散。火盆里用的是暗火,在暗火上放被水浸泡的竹片,竹片經暗火熏出竹煙再來熏毛,竹子裡含有竹油,油煙燻到羊毛上,油可助羊毛的彈性韌性可以增加羊毛的硬度。熏毛通常要熏5一9天,在熏的過程中不能離人,要一直在場。並要不斷在蓋布上撒水,保持布處於濕的狀態,避免被火熏燃,也更利於保持竹煙被濕布蒙著,不會跑出。還要注意火盆的火候,不能出現明火。只能將煙燻出來,並即時添柴,將熏乾後燃燒厲害的竹片取出更換泡濕的新竹片。經過5一9天的周期,根據每天熏的時間長短而定,熏好的羊毛取出後用來做青花筆的材料。這樣經熏後的羊毛呈黃褐色,有一定硬度可以含料又利於青花的勾線。

基本特徵

千百年來,景德鎮瓷用毛筆製作技藝,隨著制瓷業的發展也不斷發展,不斷豐富。景德鎮瓷用毛筆製作技藝的主要特徵表現在:
一、歷史的悠久性。
二、技藝的獨特性。
三、產品的豐富性。

主要價值

瓷用毛筆製作技藝的重要價值體現在它的不可替代性。
一、瓷用毛筆的使用無法被其他工具所取代。
二、瓷用毛筆的製作無法全部被機械化製作所取代。
三、瓷用毛筆製作技藝作為景德鎮陶瓷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也是無法被取代的。

瀕危狀況

以前的老師傅已經漸漸老去,只剩現在為數不多的幾家店鋪和師傅們還在繼續做著瓷用毛筆。從瓷用毛筆廠出來的工人們多已經改行不做筆了,因為做毛筆有苦又累也賺不到多少錢,而老一輩人因為年紀大也逐漸停做這門手藝了。目前景德鎮現存為數不多的還在做著毛筆的師傅們手上已經幾乎沒有傳人了,這一傳統手工藝正在面臨逐漸失傳的境地。

保護措施

1、對現有的手工藝人應快速召集起來,在景德鎮組建瓷用毛筆手工業保護協會,根據市場建立統一的價格標準,保障瓷用毛筆行業制訂正當規範的市場價格從而保障合理收入。
2、幫助現有的瓷用毛筆店鋪提升建立行業形象,修復併合理改造行業規範,授予優秀的老藝人相應的榮譽稱號,提升老藝人的地位,改善工作環境,促進藝人們的生產積極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