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南窯

景德鎮南窯位於景德鎮市下轄的樂平市接渡鎮南窯村東北,是景德鎮市境內目前已知的最早窯業遺存。南窯遺址包含了取土的白土塘、運輸原料的江湖塘、溪坑、碼頭、儲料池以及燒造產品的窯爐等遺蹟,再現了南窯唐代制瓷的真實面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景德鎮南窯
  • 出土地點:景德鎮樂平市接渡鎮南窯村東北
  • 館藏地點:樂平市博物館
考古,出土,推斷,

考古


2012年,景德鎮市政府邀請國內著名陶瓷專家對南窯遺址進行論證,專家們建議對遺址進行正式發掘。經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同意,2013年3月至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樂平市文化廣播電視局、廈門大學歷史學院、西北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等單位對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

出土


考古發掘領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文江介紹說,考古人員分三個區域發掘5×5米探方36個,揭示龍窯遺蹟2座、10個灰坑、1條灰溝、1條道路遺蹟。總計揭露面積1013.5平方米,出土了多達數十噸窯具和瓷片標本。
其中,考古人員在南窯遺址東南部揭露清理的一座龍窯遺蹟長達78.8米,遺蹟由窯前工作面、火門、火膛、窯床、窯牆、窯尾等幾部分組成,窯內出土有青釉和黑釉執壺、罐、盞、腰鼓等。
南窯遺址包含了取土的白土塘、運輸原料的江湖塘、溪坑、碼頭、儲料池以及燒造產品的窯爐等遺蹟,再現了南窯唐代制瓷的真實面貌。考古發現全面揭露出一條長達78.8米的龍窯遺蹟,是迄今為止考古揭露最長的唐代龍窯遺蹟。窯室內多處部位保留排列整齊的原始狀態的裝燒坯件的支座,對於了解當時龍窯的裝窯量提供了重要資料。
考古證明南窯始燒於中唐,興盛於中晚唐,衰落於晚唐,距今有1200多年的燒造歷史。文獻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景德鎮的陶瓷生產歷史有2000多年。然而考古資料表明其最早的瓷業遺存是10世紀晚唐五代時期生產青瓷和白瓷的窯業遺存。此次發掘的南窯遺址是景德鎮地區目前已知最早的瓷業遺存,不僅填補了景德鎮地區唐代瓷窯遺存的空白,把瓷都景德鎮的瓷器燒造歷史向前推進一步,為探討景德鎮的陶瓷發展歷史、探索景德鎮的瓷業源頭提供了重要線索。

推斷


考古專家根據地層疊壓關係以及出土遺物,推斷出這座龍窯是特色鮮明的中晚唐時期龍窯,並認定這是迄今為止考古揭露最長的唐代龍窯遺蹟,也是目前景德鎮地區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窯爐遺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