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宗中興

景宗中興

景宗中興指的是遼國皇帝遼景宗耶律賢在位時期的治世。遼景宗耶律賢是遼國一位非常有作為的皇帝。遼景宗在位期間,遼景宗對遼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開始重用漢官,改革吏治,促進了遼國的封建化。景宗勵精圖治,善於採納良言,賞罰分明,大膽用人,使得遼國在經歷了遼穆宗時期的衰敗之後,又迎來了中興的契機,開始再次步入鼎盛時期,也為遼聖宗時期的全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外,遼景宗雖然在滿城曾經戰敗,但他又在高梁河瓦橋關等地大敗宋軍,挫傷了宋軍的銳氣,使得遼國對宋朝的軍事交鋒中開始轉為優勢。人們把這段歷史稱為景宗中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景宗中興
  • 時間:遼景宗在位時(969——982年)
  • 國別:遼國
  • 主要措施:重用漢官,整飭吏治,大敗宋軍
  • 影響:使遼國復興,步入鼎盛
背景,遼景宗簡介,內政,重用漢官,整頓吏治,虛心納諫,其他措施,軍事,高粱河大戰,滿城大戰,瓦橋關大戰,遼景宗的中興,

背景

遼景宗耶律賢之前的那任皇帝是遼穆宗耶律璟。說起景宗中興的背景,就不得不從穆宗時期說起。遼穆宗時期,由於穆宗昏聵無比,而手段又極其殘忍,生性殘暴。晚年時期,左右侍從、遼國官員等等稍有過錯,他就不分青紅皂白將其殺死。從應歷十三年(963年)到他死,耶律璟每年都會無端殺人,史冊中他每年都有殺人的記錄,可以說穆宗嗜殺成性一點也不過分。
遼史遼史
遼穆宗不僅嗜殺成性,而且他有三大愛好:打獵、睡覺、喝酒,作為一國之主,他幾乎從不治理朝政,放縱自己。他動不動就外出遊獵,遊獵後然後常常喝個酩酊大醉。晚上他也常常喝酒,喝個大醉,到到第二天白天就呼呼大睡,再也不顧朝中的大事,因此,得了個“睡王”的雅號。
元朝宰相脫脫編纂的《遼史》是這樣評價遼穆宗的:“穆宗在位十八年,知女巫妖妄見誅,諭臣下濫刑切諫,非不明也。而荒耽於酒,畋獵無厭。偵鵝失期,加炮烙鐵梳之刑;獲鴨甚歡,除鷹坊刺面之令。賞罰無章,朝政不視,而嗜殺不已。變起肘腋,宜哉!”
因為遼穆宗昏庸無能,殘暴無比。遼國正面臨著內憂和外患,內部皇族、大臣等紛紛叛亂,爭權奪位。而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又率軍北征,後周從遼國手裡收復了寧州(今天津靜海)、瀛州(今河北河間)、莫州(今河北任丘)、益津關(今河北霸縣境內)、瓦橋關(今河北雄縣南關)和淤口關(今河北霸縣東),共三州三關。還好上天給了遼國喘息的機會,周世宗柴榮不久病逝,再加上後來即位,建立宋朝的宋太祖趙匡胤採取了先南後北的錯誤方針,使得宋朝失去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大好機會。
應歷十九年(969年),遼穆宗在酣睡之際被自己的近侍殺死。遼景宗耶律賢被大臣蕭思溫(就是著名的蕭太后蕭燕燕的父親)和高勛等人扶上了帝位。遼景宗即位時,他接手的是穆宗留給他的一個爛攤子,遼國內憂外患,民不聊生。遼國,正急需一位明主去中興自己的國家,急需一位明主去安撫自己的人民。而上天也給了遼景宗這么一個重大的歷史使命。景宗中興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中產生的。

遼景宗簡介

耶律賢(公元948~982年),中國遼朝的五代皇帝。是遼世宗次子。4歲時,父親就被殺害。遼景宗在位14年,病死,終年35歲,葬於乾陵(今遼寧省北鎮縣醫巫閭山)。耶律賢在歷史上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但因長期患病,由皇后(又稱蕭燕燕,蕭太后)執掌朝政。公元982年9月,景宗外出遊獵,病死於雲州焦山(今山西省大同市西北、內蒙古豐鎮以南舊長城附近)。遺命由太子耶律隆緒繼位,大臣韓德讓和耶律斜輔佐,軍國大事最後由蕭皇后決定。耶律賢死後諡號為景宗。

內政

遼景宗即位後,採取了如下措施:

重用漢官

在遼朝,漢族官員被大量重用時期,開始於遼景宗時期。
景宗即位後,先將擁立他即帝位的漢族官員高勛封為南樞密院使,又加封為秦王。(《遼史》記載:”己亥,南院樞密使高勛封秦王。“)。景宗又封漢官韓知古的兒子韓匡嗣被任命為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留守,後來改任南京(遼的南京不是今天的江蘇南京,而是今天的北京市)留守,加封燕王,身居要職。而原先只有契丹貴族才能進入這樣的中樞機構,漢人是沒有資格進去的。而遼景宗打破了這樣的常規。這些漢族官員進入遼國的中樞機構,可以說明漢族官員地位的提高。
由於對漢官的重用,極大地促進了政權機構的進步和工作效率,也促進了契丹的封建化。漢官的重用,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契丹學習漢族的封建文明和農耕文明的歷程,也是遼國一步步走向鼎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整頓吏治

遼景宗為了防止遼穆宗的悲劇再次發生,做了很多事。整頓吏治也是他改革的措施之一。為了徹底改變遼穆宗時期腐敗與混亂的局面,景宗對吏治進行了改革。他向漢官室昉詢問治國之道,研究古今各朝代的經驗教訓,然後運用到改革實踐中去。在實施過程中,景宗賞罰分明,大膽地用人,即“任人不疑”。這使得百官克盡職守,絲毫不敢懈怠。穆宗時期的許多弊端很快被清除掉。這樣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政治開始顯現出一派清明氣象。
清明的政治是國力提升的關鍵因素之一。正因為遼景宗整飭吏治,政通人和,從而遼國國力也因此隨之而上升,這是和北宋交戰獲勝的主要原因。

虛心納諫

景宗的納諫歷史也有記載,大概是因為契丹人遊牧而傳承下來的舊俗吧,遼景宗非常喜歡打獵。這時,一位名叫郭襲的漢族官員向他上書。奏摺是這樣寫的:
“昔唐高祖好獵,薊世長言不滿十旬未足為樂,高祖即日罷,史稱其美。伏念聖祖創業艱難,修德布政,宵肝不懈。穆宗逞無厭之欲,不恤國事,天下愁怨。
陛下繼統、海內翕然望中興之治。十餘年間,征伐未已,而寇賊未弭;年穀雖登,而瘡痍未復。五宜戒懼修省,以懷永圖。
遼景宗耶律賢遼景宗耶律賢
側聞您意遊獵,甚於往日。萬一有銜橛之變,搏噬之虞,悔將何及?況南有強敵伺隙而動,聞之得無生心乎?伏望陛下節從禽酣飲之樂,為生靈社稷計,則有無疆之休。”
意思是勸諫遼景宗控制一下打獵的次數,借鑑唐高祖李淵罷獵圖治,為其子唐太宗李世民奠定”貞觀之治“的經驗,吸取遼穆宗遊獵放縱,導致國政混亂的教訓。還提醒遼景宗不要忘記南面的強敵——北宋王朝。遼景宗看了這封奏書,非常高興,對郭襲十分欣賞,賜郭襲協贊功臣這樣的封號,並拜他為武定軍節度使。
儘管遼景宗並沒完全採納郭襲的意見,有時依然會故態復萌,出去打打獵,但是遼景宗也對打獵這事有一定程度上的收斂
虛心納諫也是帝王可貴的品質,當年,唐太宗李世民虛心納諫,造就了”貞觀之治“,而遼景宗的虛心納諫,也給遼國帶來了中興和鼎盛的契機。

其他措施

除了以上措施外,遼景宗也做了以下事情:
遼景宗的皇后——蕭燕燕遼景宗的皇后——蕭燕燕
遼景宗也重視農業生產,他也讓人開墾土地,發展生產。為保護農業生產,防止沒有重農習慣的契丹族人有意無意的破壞,遼景宗下令禁止隨從們隨意踐踏莊稼,行軍時也命令部隊繞開農田。足可以見遼景宗對農業生產的重視。
另外,遼景宗也儘量徵召人才,尤其是漢族人。他曾經選拔了一批漢族的知識分子治理各州的事務,其中有不少能幹的良才。遼景宗又仿效漢族皇帝的做法,讓下屬舉薦有才德的人任官。後來又下詔書招聘賢才,如果考核時確實很突出的,就馬上可以擔任很高的職務。
景宗還復回登聞鼓院,令百姓有申冤之地,又寬刑減法,對百姓加以安撫,
另外,他還廢除了婚姻制度中姊死妹續的舊契丹民俗(也就是姐姐死了,妹妹出嫁),允許漢族和契丹族通婚,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漢族與契丹族的融合,為民族融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因為契丹作為一個較為落後的遊牧民族,而且還要統治漢族地區(比如燕雲十六州地區),這就必須促使遼國統治者學習漢族先進文化。而遼景宗正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可以說,遼景宗治理遼國的過程也是他學習當時較為先進的漢族文化,總結漢族治國經驗兵運用於實際的過程。這些措施使得遼國在經歷了穆宗時期的蕭條後再一次復興,最終在遼景宗的兒子遼聖宗在位時走向了鼎盛,也為他對北宋的戰爭取得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軍事

景宗中興也表現在軍事方面,尤其是遼景宗多次擊退宋朝的猛烈進攻。雖然遼景宗也有滿城之敗,但遼國在景宗朝對宋的軍事開始處於優勢,逐漸占據上風。

高粱河大戰

遼景宗在位後期,遼國邊境面臨著重大的考驗。那就是宋太祖趙匡胤在976年駕崩,趙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宋太宗即位後,先是降服了占據今浙江上海蘇州一帶的吳越國,後宋太宗又一舉拿下了占據山西,作為遼國附屬國的北漢政權。遼國邊境形勢不容樂觀。
燕雲十六州地圖燕雲十六州地圖
剛剛取得滅北漢的勝利,宋太宗便過低地估計了遼的力量,有些飄飄然了。他想一鼓作氣將燕雲地區收復,覺得收復燕雲,如同熱鍋里翻餅那么容易,故而他倉促發動戰爭,準備不足,結果落得個慘敗的結局。
剛滅掉了北漢,宋太宗便將軍隊調到了河北地區,準備進攻遼的南京(今北京)。手下將領說戰爭剛結束,應該有個休整準備的時間,而且糧草也很匱乏,難以支持長久作戰,但宋太宗覺得遼剛吃了敗仗,士氣正在低落時期,應該乘勝追擊,再擴大戰果。
戰爭開始很順利,涿州(今河北涿州)、易州(今河北易縣)很快就被宋軍兵不血刃地攻克了,宋軍兵臨南京(即幽州)城下。守衛南京的遼將耶律奚底和宋軍在沙河初次交戰,被宋軍打敗,退到了清河北面。宋軍便將南京包圍起來,遼軍則堅守不出,等待援軍。
景宗見形勢緊急,便派名將耶律休哥領重兵相救。耶律休哥將軍隊兵分兩路,一路只有五千人,佯裝主力去南京城下引誘宋軍交戰。而主力騎兵三萬則在夜裡繞行南面,到了宋軍的背後,號令之下,三萬精銳以席捲之勢猛攻宋軍。在今北京市西南的高粱河一帶雙方展開了激戰,結果,腹背受敵的宋軍慘敗而退。在此情況下,遼軍耶律沙部、耶律斜軫部和耶律休哥部會同幽州守軍韓德讓部四路出擊,追擊宋軍,宋軍死傷將士遍及高粱河沿岸。耶律休哥命令300遼軍輕騎兵星夜追擊,遼軍雙持火把迷惑宋軍,宋軍潰不成軍。宋太宗大腿上還中了兩箭,還好在名將楊業(就是赫赫有名的楊家將的楊令公)的掩護下,宋太宗隻身出逃,才保全了性命。宋太宗狼狽逃竄,很像在淝水之戰的苻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宋太宗一直到了涿州(今河北涿縣)才弄了輛驢車逃出重圍。
這一戰,宋軍損失慘重,元氣大傷。而遼國取得了勝利,保住了燕雲十六州。從此,戰爭的天平開始向遼國傾斜。宋軍自此開始衰弱,遼軍開始轉為優勢。可以說,不僅僅是高粱河之戰的勝利,乃至遼國對宋戰爭的全面勝利,和遼景宗的英明統治是分不開的。

滿城大戰

高粱河一戰,遼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景宗還不滿足,為了報北宋圍困南京之仇,在高粱河大戰結束不久,就在九月發兵討伐北宋。
十月,兩國軍隊在滿城(今河北滿城)對陣。
宋軍開始時按照宋太宗的命令將軍隊布成八陣,每陣距離百步,這使得士卒們非常恐懼,心裡沒有了鬥志。而遼軍的騎兵已經滾滾而來。宋朝將士進登高望去,只見遼軍東西相連,看不到頭。宋軍的一位將軍覺得這樣布陣不對,兵力太過分散,就向主帥請求改變陣型。宋軍主帥十分猶豫,因為畢竟是皇帝意旨,不可隨意改變和違抗。另一位將軍(實際上是一位監軍)也勸說利害,宋軍主帥才改變陣型,集中兵力,將宋軍由原來的八陣變成了兩陣,出兵迎戰遼軍。再加上宋軍實施了詐降計,遼軍督統韓匡嗣信以為真,想納降,隨行的耶律休哥趕忙勸阻道:“宋軍軍容整齊,銳氣十足,這肯定是不肯屈服的,這是在用詐降來引誘我們上當。我們應該嚴陣以待,靜觀其變。”而韓匡嗣一點也聽不進去,想納降,宋軍突襲成功,把遼軍打了個大敗。還好宋軍在乘勝追擊時遭到了耶律休哥的頑強抵抗,只得退回,遼軍這才免於全軍覆沒。
雖然遼景宗在滿城大戰中失敗,但遼國實力並沒有很大的損失。這不,一年後的瓦橋關大戰,遼景宗再一次挫傷了宋軍的鋒芒,打退了宋軍的進攻。

瓦橋關大戰

滿城決戰的第二年,即980年的三月,遼軍又開始和宋軍交戰。遼軍用十萬重兵圍攻雁門(今山西雁門關),宋的代州(今山西代縣)刺史楊業領兵大敗遼軍於雁門之北。這次打敗遼軍之後,遼軍一聽說楊業的名字,一看見是楊業的旗幟,聞風喪膽,他們便望風而逃,匆匆退去。
到了十月,遼景宗親自到了南京,領兵伐宋。先是圍攻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舊南關),在宋軍救援時,被早有準備的耶律休哥擊敗。宋軍在守將張師的率領下想突圍而去。遼景宗親自督戰,耶律休哥也親自臨陣指揮,最後張師戰死,宋軍敗退又回到城中。
宋軍又隔河與遼軍對峙,耶律休哥則率領精銳騎兵強渡,過河與宋軍決戰,宋軍不敵大敗而退,遼軍又追到了莫州(今河北任丘),與宋軍再次決戰,宋軍損失很大,幾員戰將也被俘獲。遼軍也遭到重創,無法取勝,只好退兵。
耶律休哥因為瓦橋關一戰立下戰功,被加升為遼的于越(一種封號)。遼景宗再一次取得了勝利。
縱觀上述戰役,遼景宗雖然在滿城失敗,但瓦橋關、高粱河的勝利,使得遼景宗擋住了北宋的猛烈進攻,保障了遼國的邊境,尤其是燕雲十六州的安全,是宋太宗收復燕雲十六州的遠大抱負化為了泡影。可以說,大敗北宋,也是遼景宗的武功之一。遼景宗時期,遼國對宋的軍事的軍事由此前的劣勢轉為優勢,甚至到景宗的兒子遼聖宗時期,遼國有時還主動出擊宋朝,轉為了攻勢。遼景宗多次大敗宋軍,為後來遼國取得宋遼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戰之後,遼對幽雲十六州的軍事控制增強,戰爭也從本來的自衛反擊變成主動出擊,這三次勝利,使得遼軍基本挫敗了宋朝企圖藉助滅北漢餘威收復幽雲的計畫,但這也為986年的雍熙北伐買下了伏筆。

遼景宗的中興

遼景宗對內改革吏治,重用漢官,虛心納諫,改革了遼國的一些舊俗。使得遼國再度復興,乃至走向後來的鼎盛。對外(軍事上),遼景宗在高粱河等地大敗宋軍,使宋太宗收復燕雲的抱負化為了泡影,保障了遼國的邊境安全。遼景宗是遼國名副其實的中興之主,是歷史上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帝王,故而,歷史上,把遼景宗統治時期稱為“景宗中興”,就好像唐高祖李淵為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清朝雍正為乾隆時期的鼎盛那樣,遼景宗的改革和統治為遼國後來(遼聖宗時期)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遼史》的編纂者元朝宰相脫脫是這樣評價遼景宗的統治的:“遼興六十餘年,神冊、會同之間,日不暇給;天祿、應歷之君,不令其終;保寧而來,人人望治。以景宗之資,任人不疑,信賞必罰,若可與有為也。而竭國之力以助河東,破軍殺將,無救滅亡。雖一取償於宋,得不償失。知匡嗣之罪,數而不罰;善郭襲之諫,納而不用;沙門昭敏以左道亂德,寵以侍中。不亦惑乎!”可見對遼景宗的褒揚和讚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