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安(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舊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舊地名,曾稱:葛兜鄉、新樂公社,原屬江蘇省如東縣一建制鎮,2003年2月與原河口鎮合併成新的河口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景安鎮
  • 外文名稱:Jingan
  • 別名:新樂、葛兜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華東
  • 下轄地區:立新橋,雙港,烈士陵
  • 政府駐地:立新橋
  • 電話區號:0513
  • 地理位置:江蘇省如東縣西部
  • 面積:48平方公里
  • 人口:27195(2002年12月31日)
  • 方言:如海話
  • 氣候條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耙齒凌烈士陵園
  • 火車站:栟茶火車站
  • 車牌代碼:蘇F
村鎮概況,建制沿革,行政區劃,雙港村,錦成村,太陽廟村,烈士陵村,立新橋居委會,境內交通,高速,省道,航運,教育衛生,教育,醫療機構,地圖信息,

村鎮概況

景安鎮位於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西北部,距如東縣城掘港34公里,面積48平方公里。東至岔河鎮,南靠雙甸鎮,西接袁莊,北至河口鎮。境內地勢平坦,具有海洋性季風氣候的特色,四季分明,通江達海,交通運輸便捷發達,境內江海河直達南通,海啟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東北有栟茶火車站,直通南京和如東縣城。
截至併入河口鎮前,2002年的統計資料(2003年江蘇省統計年鑑)顯示,景安鎮總人口27195人,從業人員14020人,土地面積4563公頃,耕地面積2603公頃,財政收入736萬元人民幣,糧食產量26755噸。

建制沿革

歷史上景安地界除少許零星地塊曾屬東台縣栟茶外,一直隸屬於如皋縣東鄉,唐初景安地界在古扶海洲北端,現鎮的北界東端南凌河為扶海洲漲積時留下的港槽。過去景安地區多為鹽鹼荒地,境內的蛤蟆地、野場頭、老管嘴等地名的由來皆出於此。
明清時期,隸屬於如皋縣沿海鄉
清乾隆33年後至1940年,景安地界北端與東台縣栟茶為界,零星地塊屬於東台縣栟茶
1910年 清宣統二年,實行城鄉自治,景安地界隸屬於如皋縣雙甸鄉,現錦成村部分屬於如皋縣岔河鄉。
1913年,中華民國二年,景安地界隸屬於如皋縣雙甸市,現錦成村部分屬於如皋縣岔河市。
1929年,中華民國18年,縣劃區,景安地界葛兜鄉,洋漲鄉隸屬於如皋縣第五區,白宮鄉隸屬如皋縣第六區。
1935年,中華民國24年,區鄉撤併,景安地界葛兜鄉,洋漲鄉隸屬於如皋縣第四區,白宮鄉隸屬如皋縣第五區。
1940年11月 中共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分通揚運河河東為如皋縣(今如東縣),河西為”如皋西南行政公署”(今如皋市),1941年3月隨著如皋西南行政公署升格為如西縣政府(即今如皋市),正式一縣分二。1945年10月22日,蘇中行政公署決定如西縣復名:如皋縣;如皋縣易名:如東縣
1940年11月分縣時,景安地界為葛兜、白宮、洋漲、三橋等鄉,其中葛兜鄉、洋漲鄉和三橋鄉隸屬於如皋縣第四區,白宮鄉隸屬如皋縣第五區。
1941年春,新四軍將國民政府如皋縣第四區改稱為雙甸區,第五區改稱岔河區
1941年8月,偽軍劃雙甸區為雙北區和雙南區,景安地界屬雙北區
1943年春,為開展抗日反“清鄉”鬥爭,雙北區與岔北區合併,景安地界隸屬新四軍雙岔北區。
1945年抗日勝利結束時,為紀念在葛兜鄉境內1944年6月22日發生的耙齒凌戰鬥中犧牲的吳景安等烈士,將原葛兜鄉改名景安鄉。
1945年9月,全縣重新劃成10個區,雙甸區復名,景安鄉隸屬雙甸區。
1946年1月, 在雙甸區北部劃建景安區, 景安地界隸屬於如東縣景安區、雙甸區和岔河區。
1947年為紀念劉錦成烈士,將岔河區白宮鄉劃為錦成、聯港兩鄉。
1952年區劃調整,全縣由176個鄉8個鎮撤併為157個鄉6個鎮,景安地界有景安鄉,景南鄉,洋漲鄉,三橋鄉,錦成鄉和聯港鄉(景安鄉和景南鄉隸屬景安區,三橋鄉和洋漲鄉隸屬雙甸區,錦成鄉和聯港鄉隸屬岔河區)。
1956年調整區劃,全縣由157個鄉6個鎮撤併為91個鄉6個鎮,景安地界的三橋鄉併入洋漲鄉,聯港鄉部分劃入錦成鄉,景南鄉和袁南鄉部分劃入景安鄉。
1957年9月撤區並鄉,全縣由91個鄉6個鎮撤併為41個鄉5個鎮,9月15日撤銷景安區。由原景安鄉,洋漲鄉和錦成鄉合併建立景安鄉,農業社14個,駐地安樂橋,隸屬雙甸區。新景安鄉擁有4449戶,總計22106人口(其中男10951人,女11155人)
1958年10月,撤銷區片,全縣實行人民公社化。撤銷景安片,“景安鄉”更名為“景安人民公社”,駐地安樂橋。
1965年9月,“景安人民公社”更名”新樂人民公社”
1970年,公社駐地遷至立新橋。
1981年7月,“新樂人民公社”復名“景安人民公社”,隸屬雙甸區,下轄70個自然村落劃為:高碼橋,柴港,開芝莊,烈士陵,葛家兜,黃葉橋,大鎮港,小鎮港,老管嘴,路窯,陶莊,大陳莊,安樂橋,佘橋,桑南,復興庵,林莊,馮樓,洋漲庵,油坊頭,尤莊,正園22個生產大隊,195個生產隊。
1983年, 全縣實行政社分設,恢復鄉鎮建制,“景安人民公社”復名“景安鄉”,隸屬雙甸區,鄉政府駐地尤家莊。轄高碼橋,柴港,開芝莊,烈士陵,葛家兜,黃葉橋,大鎮港,小鎮港,老管嘴,路窯,陶莊,大陳莊,安樂橋,佘橋,桑南,復興庵,林莊,馮樓,洋漲庵,泮河,油坊頭,尤莊,正園23個行政村,196個村民小組。
1997年10月,村委會進行相關合併。由23個行政村撤併成13個村委會,村民小組196個保持不變。新村委會分別為:烈士陵村,景西村,太陽廟村,太平莊村,高港村,鎮港村,景北村,立新橋村,景南村,江紅村,錦成村,景東村,港東村。
2001年4月,景安鄉撤鄉設鎮,更名為景安鎮。由13個村委會撤併成8個村委會,1個居民委員會,村民小組196個,分別為: 烈士陵村,景西村,太陽廟村,雙港村,景南村,江紅村,錦成村,中興村,立新橋居委會。
2003年2月,鄉鎮撤併,景安鎮和河口鎮合併成新鎮:河口鎮。
2007年,原屬景安鎮區域的8個村委會和 1個居委會合併為4 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立新橋居委會,雙港村,錦成村,太陽廟村和烈士陵村。截至2015年此區劃未變。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1月 1日

雙港村

雙港村位於河口鎮中部腹地,總面積5635畝(可耕地4539畝),分為29個村民小組,1284戶人家,總人口3526人。

錦成村

錦成村位於河口鎮東南方,東臨岔河鎮,南瀕雙甸鎮,現轄51個村民組,有村民2380戶,村民6937人,外來人員1130人,全村幅員面積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310畝,是河口鎮最大的自然村。

太陽廟村

太陽廟村位於河口鎮南部,東至江海河,西至紅星河,南至雙甸鎮鎮北村,北至中興村,占地9平方公里。全村現有人口4012人,面積5566畝。

烈士陵村

烈士陵村東與本鎮雙港村交界,南與本鎮立新橋居委會接壤,總面積9.6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5146畝,總人口4213人,外來人口37人,全村共有30個村民小組。

立新橋居委會

立新橋居委會,位於河口鎮中南部的景安工業集中區西側,東臨江海河畔,南連太陽廟村,西依紅星和袁莊接壤,北與雙港、烈士陵毗鄰。立新橋居委會由原中興村,景西村,立新橋於2006年合併建制。現有耕地面積7104畝,總人口5560人,外來人口110人,分為32個村民小組。

境內交通

高速

海啟高速 (揚啟高速的一部分),自海安經如東至啟東,鎮境內自烈士陵村轉向東南經雙港村,由錦成村出境。

省道

355省道(中部橫向,如東境內又稱苴東線,由如東苴鎮至如皋東陳)

航運

南北縱向:如東縣二級河流江海河,原名十里河,景安段為1959年開挖,標準為底寬15米,底高程-1.5米,邊坡1:3,因為淤積,於1974年3月浚深撈淺,標準為底寬12米,底高程-1.0米,邊坡1:3
東西橫向:如東縣二級河流南凌河,原名凌河,唐初扶海洲漲積時留下的港槽,清代時長約10公里,1956年開北凌河後,稱南凌河。在鎮境內與江海河相交與鎮北邊界。景安段於1957年3月拓寬浚深,標準為底寬3-9米,底高程0-0.5米,邊坡1:3

教育衛生

教育

境內有 如東縣景安初級中學 ,景安國小,新樂幼稚園

醫療機構

如東縣景安醫院 如東縣景安人民北路20號

地圖信息

地址:南通市如東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