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聯盟

普魯士聯盟

普魯士聯盟是由普魯士地區19座城市的53名貴族和教士為反對條頓騎士團而成立的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魯士聯盟
  • 簡介:基於蜥蜴同盟
  • 建立:雙方爆發戰爭
  • 成員:托倫
簡介,背景,建立,十三年戰爭,成員,

簡介

它是在更早之前成立的秘密組織“蜥蜴同盟”(Lizard Union)的基礎上創立的一個組織。1454年,普魯士聯盟的領袖約翰尼斯·馮·貝森正式向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申請,請求波蘭兼併普魯士,這一事件引發了條頓騎士團與波蘭王國之間的“十三年戰爭”(1454-1466)。普魯士聯盟也參與了戰爭,但其主要活動是在普魯士的城市中為波蘭籌措戰爭資金。

背景

條頓騎士團在格倫瓦爾德戰役戰敗後,於1411年與波蘭-立陶宛聯盟簽訂了《第一次托倫和約》。根據和約規定,條頓騎士團被迫向波蘭賠付高額賠款。為了繳納賠款和重建軍隊,條頓騎士團向治下的普魯士城市徵收重稅,騎士團的這種行為引起了普魯士各城市的不滿。

建立

這種不滿累積了三十餘年,普魯士人最終將自己組織起來,開始反抗條頓騎士團的統治。1440年3月4日,由19個城市共53名貴族與教士在漢薩同盟城市但澤、埃爾賓、托倫領導下建立了普魯士聯盟,總部設立在克維曾。4月3日又有數個城市加入了聯盟。新的聯盟成員在但澤簽署了一份檔案,檔案存檔於托倫。
1441年,條頓騎士團大團長保羅·馮·魯斯道夫死於1441年。他的繼任者康拉德六世·馮·厄里克豪森與普魯士聯盟開展談判,試圖得到一個妥協的方案。談判一直持續到1449年康拉德六世·馮·厄里克豪森去世為止。其後,普魯士聯盟派出使者在神聖羅馬帝國內部進行活動,試圖尋求支持以反抗條頓騎士團。條頓騎士團新任大團長路德維希·馮·厄里克豪森用更強硬的態度面對普魯士聯盟。他向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的法庭提交訴訟,法庭於1453年裁定普魯士聯盟非法。

十三年戰爭

1454年2月,普魯士聯盟武裝反抗條頓騎士團的統治,雙方爆發戰爭,加布里埃爾·馮·貝森和約翰尼斯·馮·貝森領導普魯士聯盟請求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提供援助,雙方達成協定。普魯士聯盟不僅獲得了波蘭的軍事援助,還得到波蘭國王給予的相關特權。
十三年戰爭”以條頓騎士團的戰敗告終,雙方簽訂了《第二次托倫和約》。騎士團失去了西普魯士,西普魯士成為波蘭王國的一個自治省。條頓騎士團繼續保留對東普魯士的所有權,但成為了波蘭王國的臣屬。條約實際上使普魯士聯盟的成員陷入分裂的狀態中,聯盟也因此停止了運作。
條頓騎士團與波蘭王國雙方都尋求教皇保羅二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對條約的確認,但雙方都同意此條約不需經由皇帝和教皇的批准即可生效。然而不久之後,雙方就於瓦爾米亞大主教區的地位問題產生爭論,這個爭論引發了隨後的“教士戰爭”。

成員

1440年3月14日成立普魯士聯盟的城市有:
托倫(Thorn)、庫爾姆(Kulm)、埃爾賓(Elbing)、但澤(Danzig)、布勞恩斯貝格(Braunsberg)、柯尼斯堡(Konigsberg)、奈弗夫(Kneiphof)、格魯瓊茲(Grudziądz)、施特拉斯堡(Strasburg)、諾伊馬克(Neumark)、勒包(Löbau)、雷登(Rehden)、茲納緬斯克(Znamensk)、阿倫斯堡(Allensburg)、辛頓(Zinten)、馬莫諾夫(Mamonovo)、蘭茨貝格(Landsberg)
1440年4月3日加入普魯士聯盟的城市有:
米維(Mewe)、但澤舊城(Altstadt of Danzig)、諾恩堡(Neuenburg)、勞恩堡(Lauenburg)、韋巴(Łeba)、海爾(Hel)、普茨克(Putzi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