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中文學科基礎教材·古代漢語基礎

普通高校中文學科基礎教材·古代漢語基礎

《普通高校中文學科基礎教材·古代漢語基礎》內容簡介:古代語詞課的內容包括文獻閱讀、理論講授、技能練習三個方面。文獻閱讀要在中學基礎亡加深難度、廣度和強度,使學生能直接(或藉助工具書)閱讀有一定難度的不帶今人注釋的古籍;理論講授是學牛中學時代未曾接觸或較少接觸的內容,要循序漸進地將古代漢語各個方面的理論知識作基礎性的介紹,而不追求全面和系統;技能練習包括工具書的使用、文獻點校、注釋、古籍翻譯等等,要讓學生自己動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基本介紹

  • 書名:普通高校中文學科基礎教材•古代漢語基礎
  • 類型:教育
  • 出版日期:2010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1162132, 7301162138
  • 作者:施向東 冉啓斌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396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普通高校中文學科基礎教材·古代漢語基礎》為普通高校中文學科基礎教材。

圖書目錄

前言/1
第一課 漢字/1
一 漢字的性質/1
二 漢字的構造:六書/2
三 漢字形體源流(古文字階段)/7
[文選]/13
1.卜辭選讀/13
2.銘文選讀(利簋銘文)/13
3.秦量詔/14
4.君子質而已矣/15
5.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16
6.善行無轍跡/16
7.有游於子墨子之門者/17
8.古者蒼頡之作書也/17
[練習與思考]/19

第二課 漢字的使用/20
一 字與詞/20
二 假借字/21
三 職能分化字/24
四 異體字、繁簡字/29
[文選]/31
1.學而時習之/31
2.哀公問社於宰我乃1
3.陽貨欲見孔子/31
4.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32
5.北冥有魚/33
6.秦韓戰於蜀潢/36
7.孔子窮乎陳蔡之間/38
8.宋人有好善行者/39
[練習與思考]/40

第三課 詞義/42
一 詞的本義和引申義/42
二 詞義的演變/46
[文選]/52
1.孟之反不伐/52
2.質勝文則野/52
3.子見南子/53
4.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53
5.鄭伯克段於鄢/53
6.厲王虐/56
7.莊子送葬/58
8.秦初並天下/58
[練習與思考]/62

第四課 辭彙/64
一 同源詞和同義詞/64
二 同義詞的比較和辨析/65
三 從歷時的角度看同義詞/70
四 詞的組合連用和雙音化/74
[文選]/77
1.井有仁/77
2.君子亦有惡乎/78
3.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78
4.季氏將伐顓臾/78
5.湯誓/80
6.叔向見韓宣子/81
7.齊人伐燕/82
8.夫得言不可以不察/84
[練習輿思考]/86

第五課 名詞/88
一古今語法的異同/88
二名詞和句子/89
三名詞作狀語/90
四名詞活用作動詞/94
[文選]/97
1.公冶長可妻也/97
2.益者三友/98
3.為無為/98
4.夫為人子者/99
5.國有六職/100
6.子墨子北之齊/102
7.秦臨周而求九鼎/103
8.語曰人惟舊器惟新/104
[練習與思考]/106

第六課 動詞/109
一 動詞和動詞短語/109
二 詞的活用與特殊述賓關係/113
三 動詞充當其它句子成分/121
[文選]/125
1.顏淵季路侍/125
2.樊遲問仁/125
3.禮與食孰重/126
4.舜發於畎畝之中/126
5.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127
6.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128
7.大學之道/130
8.百官公卿表序/131
[練習輿思考]/134

第七課 形容詞和副詞/138
一 形容詞/138
二 形容詞的活用/140
三 副詞/143
[文選]/154
1.衛君待子而為政/154
2.子擊磬於衛/155
3.小國寡民/155
4.孔子登東山而小魯/156
5.文王之囿方七十里/156
6.厚葬久喪果非聖王之道/157
7.桓公自莒反於齊/158
8.屈原列傳/159
……
第八課 供詞和數詞
第九課 介詞和助詞
第十課 連詞和語氣詞
第十一課 實詞的虛化、詞以下的語法單位
第十二課 句子和語序
第十三課 句型和表達
第十四課 文獻的閱讀
第十五課 文獻的注釋
第十六課 古文今譯

序言

如果我們咬文嚼字,那么,古代漢民族使用的語言就是“古代漢語”,它是和“現代漢語”相對而言的。但是僅僅這樣理解是不夠的。我們知道,古代的語言,只有通過文字的記錄才能保存到今天。而通過文字記錄下來的古代語言,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所謂“文言文”,另一種是古代的白話文。古代的白話文,比如佛教的“語錄”、宋代理學家的“語錄”、元代的劇本、明清的通俗小說,這是唐代以後口語的記錄,同今天的口語差別相對來說要小一些。而文言文同今天口語的差別就大得多。文言文在先秦時代基本上就是當時人們“口語的摘要”(魯迅語,見《門外文談》,1934)。比如《論語》就是孔子和他的學生的言行的記錄,基本上也是一本語錄。由於那個時代書寫工具不方便,記錄時有不少偷懶的方法,比如省略一些小零件啦,一時想不起來的字,寫上一個同音宇(白字)啦,等等。因此魯迅先生有如此說法。但是先秦時代離我們太遠了,從西周說,就有3000年了,從孔子時代算,也有2500年了。語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因此,那時候的語言同今天的話差距很大,因此不大容易看懂。如《尚書.堯典》:“帝曰疇咨若予采騅兜曰都共工方鳩儔功帝曰吁靜言庸違象恭滔天”,不看註解,是很難讀懂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