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桑(法國畫家)

普桑(法國畫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年6月15日-1665年11月19日)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繪畫的領導者,雖然大部分職業生涯都在義大利度過,他的風格深深影響了包括塞尚安格爾在內的眾多後代法國畫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古拉斯·普桑
  • 外文名:Nicolas Poussin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萊桑德利
  • 出生日期:1594年6月15日
  • 逝世日期:1665年11月19日
  • 職業:畫家
  • 主要成就:法國古典主義繪畫的奠基人
  • 代表作品:《阿卡迪亞的牧人》《聖瑪利亞的安眠》《花神的凱旋
生平,早年,移居義大利,重返法國,作畫風格,

生平

早年

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年6月15日-1665年11月19日)是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繪畫的奠基人,他在法國17世紀畫壇的至高無上的地位無與倫比。
普桑出生在法國西部諾曼第的萊桑德利,一個退役軍人經營小土地的家庭。家境貧寒,父親希望自己的獨生子能當上律師,可是兒子卻迷上了繪畫。18歲時結識了來故鄉教堂作畫的外地畫家昆廷·瓦連,更堅定了他學畫的決心,不久來到巴黎出入於迪南·埃爾的畫室,還結識了比他小 8歲的畫家尚帕涅,並同在盧森堡作畫。

移居義大利

29歲時普桑為巴黎聖母院畫了《聖瑪利亞的安眠》,作品風格明朗、典雅而獲得好評。這期間有幸結識了義大利詩人馬里諾,並為詩人的詩文作插圖,在詩人的影響下,他決心到義大利羅馬去,這時正好而立之年。
30歲以後的普桑藝術活動主要在羅馬。
1624年春天,畫家先到威尼斯,爾後來到羅馬,他悉心研究古羅馬藝術和拉斐爾的作品,波倫亞學院派的藝術也給了他很大的啟發。這個時期的創作,既有巴洛克的傾向,又具有提香的色彩,還帶有學院派影子。
36歲的畫家生了一場大病,多虧一位麵包師家庭照顧而康復,病癒後娶了比他小18歲的麵包師女兒為妻,過著平靜的家庭和藝術創作生活。
花神的凱旋花神的凱旋
普桑在36歲到46歲這十年的時間裡是他創作的旺盛時期。據說這期間他經常與友人到羅馬郊外旅行,發思古之幽情,創作一些情感高雅的宗教、神話故事和文學題材的畫,他的很多名作是在這時期創作的。普桑在年輕時代曾鑽研過希臘羅馬的文學藝術,通曉文藝復興大師們的詩文、數學、解剖學和透視學,博學對他日後的偏重於理性的古典主義藝術創作奠定了基礎。在他創作的《花神的凱旋》和《阿卡迪亞的牧人們》這段時期里,普桑為古典的理性所支配,將古典的形式美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他常常在創作過程中控制著自己的情感,從而不使人物為感情而動,並儘量求得畫面統一、和諧、莊重、典雅和完美。

重返法國

46歲的普桑收到路易十三和首相黎世留的邀請信,以宮廷首席畫家和高薪請他回巴黎為王族服務,回國後受到熱烈的接待,住進宮裡豪華宅邸,但是失去了藝術上無拘無束的創作自由,他自己說過“像絞索一樣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宮廷的禮節、專橫的制度和命令,同行的嫉妒和陰謀等等割斷了他藝術的翅膀,這使他十分後悔回國。他說:如果我在這個國家留下來,我就會變成一個拙劣的畫家。
一直忍受到1642年首相黎世留去世,他乘機請假回羅馬,藉故看望有病的妻子,這一去決不再回巴黎,與妻為伴,不求名利,潛心作畫,又過起那野鶴雲間的自由生活。畫家以很大的精力集中於風景畫的創作。在他62歲時還拒絕了羅馬的聖路加學院的院長之職。
17世紀60年代,普桑已臨晚年,逐漸失去作畫的能力,在他給友人的信中說:“我沒有度過一天無痛苦的日子。”臨終前說道:“上帝答應我快要去了,因為生命的折磨對我是太沉重了。”
1665年11月19日71歲的大師逝世於羅馬。

作畫風格

普桑的藝術生涯幾乎是在義大利度過的,他的一生有過歡樂,也有過絕望,但不管是在哪一個時期里,他始終是理性的。普桑的理想是崇高的,但和嚴酷的現實是矛盾的,他雖然未能直接用藝術去揭示社會矛盾,而是採用寓意和曲折的古典藝術表現去譴責一切非理性和醜惡現象,決定了他藝術的積極意義,但畢竟是遠離祖國的現實,他的藝術創作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他的藝術對後代的法國畫家產生巨大的影響,塞尚就說過:“每次我從普桑那兒回來,我便更了解我是誰。”
普桑的作品大多取材神話、歷史和宗教故事。畫幅通常不大,但是精雕細琢,力求嚴格的素描和構圖的完美,人物造型莊重典雅,富於雕塑感;作品構思嚴肅而富於哲理性,具有穩定靜穆和崇高的藝術特色,他的畫冷峻中含有深情,可以窺視到畫家冷靜的思考。
如果說法蘭西民族繪畫形成於17世紀,那么普桑可謂“法蘭西繪畫之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