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駐日使團與甲午戰前的中日關係

晚清駐日使團與甲午戰前的中日關係

《晚清駐日使團與甲午戰前的中日關係(1876~1894)》以晚清對日外交重要機構駐日使團作為切入點,以甲午戰前清政府對日政策的三大中心問題琉球問題、朝鮮問題和修改條約問題為基本框架,以這一時期中日關係的重大歷史事件為經,以歷屆使團的外交思想和外交交涉活動為緯,以清政府對日政策和日本對華政策為背景,深入考察了甲午戰前歷屆駐日使團的日本研究、對日交涉、政策建議及其淵源,以及對清政府對日政策尤其是甲午戰前中日關係的重大影響。

基本介紹

  • 書名:晚清駐日使團與甲午戰前的中日關係
  • 作者:戴東陽
  • 頁數:453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8-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字數:476000
作者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戴東陽女,杭州大學(今浙江大學)歷史學學士、碩士(1990、1993年),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2000年)。1998~1999年日本新溻大學留學;2001~2003年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研究所訪學;2009~2010年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術院訪問學者。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近代中日關係史、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何如璋使團與早期琉球案
第一節 出使
第二節 “琉球三策”
第三節 東京交涉與“照會事件”的由來
第四節 提請美國調停
第五節 “照會事件”的放大與澄清
第六節 重議球案的努力
第二章 日本修改條約交涉與何如璋的條約認識
第一節 對日本修約交涉的評介
第二節 協定關稅與治外法權是不平等條約中的兩大主要條款
第三節 中國亟應謀改約
第四節 朝鮮借鑑日本修約模式與各國訂立條約之建議
第五節 《朝鮮策略》中的“防俄”與“結日”
第六節 日本對華修約要求之應對
第三章 《日本國志·鄰交志·泰西》篇與《日本外交始末》
第一節 《泰西》篇三大部分對《始末》的徵引
第二節 有關簡單超出部分的解釋
第三節 《泰西》篇初刻本與改刻本的差異及其與《始末》的關係
第四節 初刻本《泰西》篇與《始末》關係的分析
第五節 黃遵憲的條約認識及影響
第四章 黎庶昌使團與壬午派兵
第一節 二次出使概論
第二節 壬午兵變與黎庶昌三請派兵
第三節 清政府的回響
第四節 與日方的交涉
第五節 兵變後黎庶昌對朝鮮問題的新關切
第五章 甲申事變前後黎庶昌使團的琉球策略
第一節 甲申事變前“存球祀”之努力
第二節 甲申事變與“琉球·朝鮮交換論”的提出
第三節 “琉球·朝鮮交換論”的發展、放棄及日清同盟說的提出
第六章 徐承祖與中日《天津條約》
第一節 提前赴任
第二節 與井上馨會談及撤兵建議的提出
第三節 關於伊藤來華之報告及兩大新建議
第四節 “諜者”辨析
第五節 天津談判與撤兵建議的實施
第六節 中日《天津條約》簽訂後的朝鮮問題
第七章 李經方使團與朝鮮問題
第一節 出使
第二節 伊藤來華傳聞與丁汝昌軍艦訪日
第三節 增開平壤口岸問題
第四節 奧朝議約案
第八章 歷屆使團與金玉均
第一節 黎庶昌與金玉均論修治街道
第二節 黎庶昌、徐承祖建議由朝鮮政府出面引渡金玉均
第三節 徐承祖與井上馨的拘金交涉
第四節 金玉均被刺與李氏父子、中國駐日使館及陸奧宗光關係之辨析
第九章 甲午開戰前夕汪鳳藻的撤兵交涉
第一節 署理與正式出使
第二節 東學黨起義與清政府依約派兵
第三節 依約知照日本與清政府的“速平韓亂以退日兵”策
第四節 “亂定”之後的“照約撤兵”交涉
第五節 更革韓政與“照約撤兵”交涉的中止
第六節 列強調停與最後的撤兵交涉努力
第七節 日本率先開戰與使團撤離
代結語
一 清政府對歷屆駐日使團的評價
二 歷屆駐日使團對日本國情政情的考察
三 歷屆駐日使團人員的去就
附錄一 甲午戰前歷屆駐日使團人員名錄
附錄二 甲午戰前歷屆駐日使團在日本各地駐在情況
徵引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