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向度的現代探索

時空向度的現代探索

《時空向度的現代探索》是重慶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李麗。

本書以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時間為主線,對歷屆獲獎者生平、實驗、發明發現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析,同時也對人們容易混淆的科普概念作出精確的定義,並穿插大量精美圖片,以助讀者理解,旨在給讀者呈現一個世紀以來物理科學的發展史。 人類一直參與其中的可見與不可見的物質世界,從一開始就與人類存在著多種形式的交流,它的狀態可能是日常的,也可能是出人意料的、隱秘的。這種模糊的關係,直到物理學的出現才變得明朗起來。物理學企圖以簡練的數學語言。描述世界的所有物理現象。在力、運動、能量、空間和時間的諸多關係中揭示世界的內在秩序。現代物理學的發現和研究也許走得更遠,其研究成果似乎也更為微觀和抽象,它們分別是原子物理學、量子力學、低溫物理學、核物理學等等,這些領域的發展成果極大地影響著現代生活。 諾貝爾物理學獎從1901年開始頒發,它代表著物理學在當年的巔峰水平。《時空向度的現代探索》為諾貝爾獎獲得者100年圖說系列叢書之一。以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時間為主線,對歷屆獲獎者生平、實驗發明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析,穿插大量精美圖片,同時也對人們容易混淆的科普概念作出了精確的定義,並附有物理學相關知識索引,以助讀者理解。

基本介紹

  • 書名:時空向度的現代探索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頁數:445頁
  • ISBN:753668102X
  • 作者:李麗
  •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1日
  • 開本:16開
  • 品牌:重慶日日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本書以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時間為主線,對歷屆獲獎者生平、實驗、發明發現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析,同時也對人們容易混淆的科普概念作出精確的定義,並穿插大量精美圖片,以助讀者理解,旨在給讀者呈現一個世紀以來物理科學的發展史。

圖書目錄

前言
1901年度
威爾姆·康拉德·倫琴
1902年度
亨德里克·安頓·洛倫茲
彼得·澤曼
1903年度
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
瑪麗·居里
皮埃爾·居里
1904年度
斯特拉特·瑞利
1905年度
菲利普·愛德華·E·A·勒納德
1906年度
約瑟夫·約翰·湯姆森
1907年度
阿爾伯特·A·麥可森
1908年度
加利布里·埃爾·李普曼
1909年度
古列爾莫·馬可尼
卡爾·F·布勞恩
1910年度
約翰尼斯·迪德里克·范德瓦爾斯
1911年度
威廉·維恩
1912年度
尼爾斯·達倫
1913年度
卡末林·昂內斯
1914年度
馬克思·馮·勞厄
1915年度
威廉·勞倫斯·布拉格
威廉·亨利·布拉格
1917年度
查爾斯·格洛弗·巴克拉
1918年度
馬克思·普朗克
1919年度
約翰尼斯·斯塔克
1920年度
查爾斯·愛德華·紀堯姆
1921年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1922年度
尼爾斯·玻爾
1923年度
羅伯特·愛德華·密立根
1924年度
卡爾·西格班
1925年度
詹姆斯·弗蘭克
古茲塔維·赫茲
1926年度
吉恩·B·佩蘭
1927年度
阿瑟·霍利·康普頓
查爾斯·T·威爾遜
1928年度
歐文·威廉士·里查森
1929年度
路易斯·德·布羅意
1930年度
錢德拉塞卡·文卡塔·拉曼
1932年度
維爾納·卡爾·海森伯
1933年度
埃文·薛丁格
保羅·A·M·狄拉克
1935年度
詹姆斯·查德威克
1936年度
維克托·弗朗西斯·赫斯
卡爾·戴維·安德森
1937年度
卡里頓·J·戴維森
喬治·帕吉特·湯姆森
1938年度
恩里科·費米
1939年度
瑞利斯特·o·勞倫斯
1943年度
歐特·斯特恩
1944年度
埃思德·I·拉比
1945年度
沃爾夫岡·泡利·
1946年度
P.威廉士·布里奇曼
1947年度
愛德華·v·阿普頓
1948年度
布朗·p·M·布萊克特
1949年度
湯川秀樹
1950年度
弗蘭克·鮑威爾
1951年度
埃內斯特·湯姆·s·瓦爾頓
約翰·D·科克羅夫特
1952年度
菲利克斯·布洛赫
愛德華·M·珀塞爾
1953年度
弗里茨·澤爾尼克
1954年度
馬克思·玻恩
w·博思
1955年度
波利卡普·庫什
威利斯·E·蘭姆
1956年度
威廉姆·肖克利
約翰·巴丁
威爾·H·布拉頓
1957年度
楊振寧
李政道
1958年度
帕維爾·A·切侖科夫
艾利·M·弗蘭克
埃哥爾·Y·塔姆
1959年度
埃米利歐·G·西格里
歐文·張伯倫
1960年度
唐拉德·阿瑟·格拉塞
1961年度
羅伯特·霍夫思塔特
羅德夫·L·穆思堡爾
1962年度
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
1963年度
E·保羅·維格納
瑪麗亞·G·梅耶
吉哈姆斯·H·D·詹森
1964年度
查爾斯·H·湯斯
尼克爾·G·巴索夫
埃爾克斯塔·M·普洛霍羅夫
1965年度
理察·P·費曼
朱利安·s·施溫格
朝永振一郎
1966年度
阿爾弗雷德·卡斯特勒
1967年度
漢斯·阿爾伯特·貝特
1968年度
路易斯·阿爾瓦雷斯
1969年度
馬瑞·G·蓋爾曼
1970年度
漢利斯·G·阿爾文
路易斯·E·F·尼爾
1971年度
丹尼斯·蓋博
1972年度
約翰·巴丁
羅恩·N·庫珀
約翰·羅伯特·施里弗
1973年度
江崎玲於奈
埃維阿·加埃沃
布瑞恩·戴維·約瑟夫森
1974年度
馬丁·賴爾
恩特里·赫威斯
1975年度
阿格·玻爾
本·R·莫特爾森
詹姆斯·雷恩瓦特
1976年度
丁肇中
波頓·里克特
1977年度
約翰·H·v·范弗萊克
菲里浦·w·安德森
里維爾·F·莫特
1978年度
波特·c·卡皮查
阿恩·A·彭齊亞斯
羅伯特·威爾遜
1979年度
西德蒙·李·格拉肖
西特文·溫伯格
艾伯德斯·薩拉姆
1980年度
詹姆斯·w·克羅寧
威爾·L·菲奇
1981年度
卡·M·西格班
尼克爾斯·布洛姆伯根
阿爾·L·肖洛
1982年度
肯尼斯·G·威爾遜
1983年度
沙伯瑞姆安·錢德拉塞卡
威廉姆·A·福勒
1984年度
卡羅·魯比亞
西蒙·v·范德梅爾
1985年度
馮·克利青
1986年度
埃瑞尼斯特·魯斯卡
哥德·賓尼
亨利瑞齊·羅雷爾
1987年度
J·齊諾·柏諾茲
卡爾·A·繆勒
1988年度
里恩·M·萊德曼
米利文思·施瓦茨
傑克·斯坦博格
1989年度
羅曼·F·拉姆齊
沃爾夫岡·保羅
漢斯·德莫爾特·
1990年度
傑羅米·I·弗里德曼
漢尼·w·肯德爾
理察·泰勒
1991年度
皮埃爾·德讓納
1992年度
喬治·夏帕克
1993年度
約瑟夫·泰勒
拉塞爾·A·赫爾斯
1994年度
伯特論·布羅克豪斯
克利福德·沙爾
1995年度
弗雷德里克·萊因斯
馬丁·佩爾
1996年度
戴維·李
道格拉斯·奧謝羅夫
羅伯特·理查森
1997年度
朱棣文
克洛德·科恩·塔諾季
威廉·菲利普斯
1998年度
崔琦
霍斯特·斯特默
羅伯特·勞克林
1999年度
格拉爾杜斯·霍夫特
馬丁內斯·韋爾特曼
2000年度
赫伯特·克羅默
澤羅斯·阿爾費羅夫
傑克·基爾比
2001年度
埃里克·康奈爾
卡爾·韋曼
沃爾夫岡·凱特勒
2002年度
雷蒙德·戴維斯
小柴昌俊
里卡爾多·賈科尼
2003年度
維塔利·金茨堡
阿列克謝·阿布里科索夫
安東尼·萊格特
2004年度
戴維·格羅斯
弗蘭克·威爾茨克
戴維·波利茨
2005年度
羅伊·格勞伯
約翰·霍爾
特奧多爾·w·亨施
索引

文摘

書摘
瑪麗·居里
瑪麗·居里(法國,1867—1934年)原是波蘭人,1867年11月7日生於華沙的一個教師家庭,她的父母都是天主教土地所有者的後代,且都是知識分子,她是家中的第四個女兒。在她4歲時,母親便去世了。那時,德國侵占了波蘭,這使得她父親的工作機會受到了限制,家境日漸窘困。於是,瑪麗的父親只好在家收寄宿學生,而她則幫助料理家務和幹了6年之久的家庭教師。由於德國對波蘭的侵略使她在後來的生活中尤其痛恨入侵者。出於對祖國的懷念,在她後來的研究中找到的化學元素“釙”就是為紀念她的祖國而命名的。而正是瑪麗6年家教收入的資助,才使得她的姐姐布朗妮得以去巴黎學習,並在後來取得醫學博士學位。1891年瑪麗也到法國巴黎求學。她的生活簡樸貧窮,由於刻苦學習,成績優良,獲得獎學金才得以繼續完成學業。1892年瑪麗取得了物理學碩士學位,並在巴黎認識了皮埃爾·居里。為科學獻身的理想把他們聯繫在一起,於1895年結成了夫妻。
皮埃爾·居里
皮埃爾·居里(法國,1859—1906年)出生於巴黎,祖父和父親歐仁·居里都是具有中等醫術的內科醫生。皮埃爾出身於有產階級,他的父母生活簡樸,全家感情相投,知識方面的興趣也十分接近。在皮埃爾小的時候,父母看出了他孤獨自立和富有幻想的性格,意識到他不適合到普通的學校里去學習,於是便在家裡教他讀書。童年時期,皮埃爾反應有些遲鈍,只能集中精力學一門課程。在家中,皮埃爾表現出了對大自然的極端熱愛。14歲那年,在為他請來了家庭教師之後,他明顯地顯露出了數學和物理上的才能。16歲時,皮埃爾通過了大學資格考試。不久,他又獲得了巴黎大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880年曾與其兄長雅克·居里一起,發現了壓電效應,這是一項很重要的發現。當時皮埃爾年僅2l歲。後來他繼續研究晶體,取得了不少成果。1900年,皮埃爾被提升為巴黎大學理學院教授,繼而研究磁學,發現鐵磁材料的磁性隨溫度變化的性質。這時他已成為法國知名的實驗物理學家。
1903年,皮埃爾·居里獲倫敦皇家學會Davy獎章及諾貝爾物理學獎;1904年又獲義大利科學協會Maneuci金質獎章。他的主要著作有《P.居里著作》《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磁性》等。
居里夫婦的研究貢獻
居里夫婦對放射性元素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在成噸的鈾礦中尋找未知元素。1898年7月,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同年12月,又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此後,他們測定了這些元素的放射性及原子量。由於鐳的放射性強度比鈾高200萬倍,它的發現有力地推動了放射性現象的研究,開創了原子時代。
值得一提的是,在1906年皮埃爾·居里車禍身亡後,居里夫人強忍悲痛,繼續從事放射性研究。1908年,皮埃爾·居里的遺作由瑪麗整理修訂後出版。1910年,瑪麗自己的學術專著《放射性專論》問世。經過深入而細緻的研究,瑪麗在助手們幫助下,製備和分析金屬鐳獲得成功,再一次精確地測定了鐳元素的原子量。她還精確地測定了氧的半衰期,由此確定了鐳、鈾鐳系以及鈾鐳系中許多元素的放射性半衰期,並研究了鋼的放射化學性質。在這些研究基礎上,瑪麗又按照門捷列夫周期律整理了這些放射性元素的蛻變轉化關係。
由於居里夫人在分離金屬鐳和研究它的性質上所做的傑出貢獻,1911年她又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成為第一個在不同學科領域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居里夫人的忘我獻身精神、嚴格的科學態度和她的成就一樣,受到世界科學界的廣泛推崇。後人將放射性強度的單位命名為居里。
但是長期的勞累,特別是放射性物質對身體的損害,使她日漸虛弱。科學的事業心支撐著她,讓她忽視了疾病對她的侵擾,當她對病情有所覺察後,卻更狂熱地投身於工作。只要是身體還可以動,她就要到實驗室去,當她感到實在體力木支時,就堅持在家裡寫書,抓緊生命的最後一刻做最後的奉獻。她的主要著作有《放射性物質的研究》《放射性專論》《鐳的標定和放射性測量》《瑪麗·斯克羅多道夫斯卡·居里文集》。
居里夫人一生獲得的榮譽獎項頗多,主要有諾貝爾物理學獎(1903年),諾貝爾化學獎(1911年),美國放射學會金質獎章(1922年)等等。作為一位在她那個時代,智商受到男性輕視的女性,在不同的科學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這是迄今為止絕無僅有的。她的獲獎,是對女性智慧之光的充分肯定。
1934年7月4日,長期積蓄體內的放射l生物質所造成的惡性貧血即白血病終於奪去了居里夫人寶貴的生命。她雖然離開了人世,但是她為人類所做的貢獻以及她的崇高品行將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裡。
P19-2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