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陶瓷器

春秋陶瓷器是春秋時期(公元前770一前476)生產的陶瓷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春秋陶瓷器
  • 類別:陶瓷術語
歷史文化
春秋時期陶器,陶質仍以泥質灰陶、夾砂灰陶為主,並有少量夾砂紅陶、夾砂棕灰陶。器形也仍以平底器和袋狀三足器為主,兼有少量圈足器。陶器的紋飾較簡單,主要為粗繩紋、重圈紋、曲折紋、弦紋、方折紋、雲雷紋和S、Z形堆紋。部分高領圜底罐肩部飾壓印暗紋。江南地區一些陶壇、陶罐腹部飾方格紋和席紋。早期陶鬲的袋狀足仍比較肥大,並有仿銅鬲的扁腹帶扉棱陶鬲。到晚期其底部已近圜底,只在底部中間有三處略微鼓起來的象徵性袋足。最終變為圜底的陶釜。中原地區春秋時陶豆多有蓋,蓋與豆盤扣合形成橢圓形,喇叭形座由低變高,豆盤內往往刻劃文字或記號。陶罐由低領到高領,逐步演變為高領陶壺。帶蓋陶鼎也比較多。春秋時期日用陶器品種明顯減少,常見的僅有鬲、釜、盂、盆、豆、瓮、罐七種。印紋硬陶有瓮、壇、瓿、釜等。陶色和器形與西周相似,紋飾多為大方格紋和布紋。原始青瓷比西周原始青瓷質量又有明顯提高。特別是江、浙一帶燒制的原始青瓷,胎質細膩,器形因用輪制而變得十分規整,厚薄均勻。釉呈青綠、黃綠或灰綠色。主要器形有罐、瓿、盂、碗、鼎、尊、簋、豆等。紋飾主要為大方格紋、編織物紋、S形紋、C形紋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