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竹弓

春秋竹弓

春秋竹弓,一件春秋晚期的竹弓,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的《古代戰爭館》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春秋竹弓
  • 收藏館:湖南省博物館
  • 屬性:古物
  • 時代:春秋時期
弓箭特點,具體介紹,

弓箭特點

輕便、發射速度快,能在較遠的距離殺傷敵人,是戈矛所不能及的。因此,自有戰爭以來,即成為戰場上主要作戰兵器之一。著名詩人屈原在《國殤·九歌》中,以"矢交墜兮士爭先"的詩句,描寫戰場上使用弓箭的情景。
兩軍相遇,弓弩當先。優秀的射手裝備精良的弓箭,在戰鬥中能夠有效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春秋戰國的弓分王弓、弧弓、夾弓、庚弓、唐弓和大弓六種。用於作戰的主要是王弓和弧弓。其它弓均用於狩錯和習射。與此弓同時出土的兵器還有戈、矛、劍、戟、矢等十餘種,共80餘件。據此推測,墓主是春秋晚期楚國的一位掌兵權的人物。

具體介紹

在《古代戰爭館》里,陳列著一件春秋晚期的竹弓。此弓由湖南省博物
館提供,1971年2月長沙瀏城橋 1號墓出土。這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我國最早的弓的實物之一。弓呈黑褐色,弓幹完整,做工精細。弓長1120毫米,弣部寬27毫米,厚20毫米。
弣部向兩端走向漸細,至末梢有20毫米長的部分再收細。兩端連線至弓弣的垂直間距為190毫米。弣部用三層竹片疊合而成,然後用絲線纏緊,外表髹漆。漆皮已松裂,脫落。《考工記》說,做弓需要用"乾、角、筋、膠、漆"六種材料。該弓出土脫水後仍不變形,由此可證明製作系用優良材料,經過特殊加工處理而成。
弓是古代一種彈射兵器,主要由有彈性的弓乾和弓弦構成。拉弦張弓過程中積聚的能量在瞬間釋放時,可將扣在弦上的箭或彈丸射向目標。弓的各部名稱有:弓乾的兩端末梢稱為簫,簫端裝弭。弭是供掛弦用的,多以骨、角製作,也有銅製。弓弦用牛筋等製作,也有用絲繩絞合而成的。弓乾中央的部分名弣。弣和弓梢之間的兩個弧形部分名淵,亦名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