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吳王光劍

春秋吳王光劍

春秋吳王光劍為春秋晚期的青銅器,為春秋時期吳國君至光所用。安徽南陵縣出土文物。劍總長77.3厘米,莖為圓柱形,有二道環棱形箍。劍身有脊。近臘處有兩行陰刻篆字銘文:“攻吾王光自乍(作),用劍以戰戍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春秋吳王光劍
  • 出土地點:安徽省南陵縣三里鄉呂山村
  • 館藏地點:上海市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
  • 所屬年代:周
  • 出土時間:1972年
  • 所屬博物館:上海博物館
  • 所屬地區:上海
流傳過程,藏品信息,

流傳過程

1972年初夏,安徽省南陵縣三里鄉呂山村村民在村後挖土平整曬穀場時,挖出一把銅劍,劍刃鋒利,銅劍閃光。在場農民由於爭奪導致劍身被掰成數段。1978年,呂山村的一位農民將當年所得的三段殘劍賣給了一浙江商販,此事被縣文化館得知,迅速將這三段銅劍追回。看到殘劍上還鑲嵌幾個篆書金字,知道此劍不是尋常之物。
1984年,南陵縣文物幹部在對全縣進行文物普查期間,來到與呂山村鄰近的金坑村,該村一位村民將自己收藏12年的三段銅劍主動交給了普查人員。回到縣城後,文物人員將前後六段殘劍一接對,立即驚呼:完全吻合!在青銅器專家的修復下,這把斷成六塊,分離了12年的青銅古劍終於合六為一,恢復了本來面目,劍上12陰刻鑲嵌篆書金字銘文也完整出現在人們面前。從銘文得知,此劍是春秋末吳國君主闔閭在位時期所造,因吳王闔閭名光,故此劍稱為“吳王光劍”。吳王光劍埋藏地下2000多年,至今仍青光熠熠,鋒利無比。

藏品信息

因為劍上銘文記載它是吳王光(即吳王闔閭hélǚ)使用的劍,故而得名。吳王光劍劍身修長,鋒銳極佳。春秋戰國時期,征戰不斷,促成了兵器鑄造業的大發
展。兵器的產量、質量均有大幅提高。當時的吳與越都是鑄劍名邦,兵器質量精純,裝飾華麗,行銷天下,歷來為後人所稱道。吳王光劍銘文字型稱為鳥蟲書,這是一種鳥形或蟲形的藝術字型。春秋中晚期以後這種字型常常作為青銅裝飾的一部分而在楚與吳越地區流行。
吳王光劍吳王光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