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世界報

先後購買了《西方郵報》,《聖路易斯快郵報》和《紐約世界報》並對報紙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他們成為當時美國首屈一指的大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星期天世界報
  • 外文名稱:Sunday world news
  • 語言:英文
  • 類別:新聞,娛樂,幽默畫,文學,插圖
  • 創刊時間:1796年
創刊者及其介紹,《星期日世界報》創辦的背景,《星期日世界報》的特點,《星期日世界報》成功的原因,《星期日世界報》與“黃色新聞”,

創刊者及其介紹

約瑟夫·普利茲(1847——1911),美國編輯,報紙業主。是美國著名的資產階級新聞學家和報業巨匠。他從小立志,靠自學闖入新聞界。他白手起家,先後購買了《西方郵報》,《聖路易斯快郵報》和《紐約世界報》並對報紙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他們成為當時美國首屈一指的大報。
圖片(1)圖片(1)
約瑟夫·普利茲1847年生於匈牙利莫科,1864年到美國,正值美國內戰,曾參加聯邦軍隊紐約州第一騎兵隊。1867年入美國籍。1868年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任《西方郵報》記者。1869年當選為州議員,積極支持自由共和黨運動,曾任該黨代表大會秘書。1878年創辦《聖路易斯郵報》,為美國中西部最重要的一份報紙。1883年移居紐約,買下紐約的《世界報》,在其經營下,成為發行額最高的報紙。1887年創辦《世界晚報》。晚年,提倡給新聞工作者以專業訓練。1911年10月29日,聞名世界的美國現代報業奠基人普利茲逝世。他在1911年逝世前,做了兩件及其有遠見的事:1903年拿出250萬美元創辦了哥倫比亞新聞學院,又拿出50萬美元作為獎勵圖書,戲劇,音樂,新聞優秀作品的基金——這是首個建立的國家性獎,即普利茲獎。

《星期日世界報》創辦的背景

普利茲是使星期日報紙成為一種有利可圖的新聞和娛樂手段,並充分顯示其潛力的第一人。從1796年起,美國就有作為星期日報紙的周報。1833年,《波士頓環球報》出版過短期的星期版,最早持續出版星期版的報紙要算詹姆斯·戈登·貝內特的《先驅報》,始於1841年。南北戰爭期間,對新聞需求的增加促進了星期版的發行。但是,即使在1883年普利茲打進紐約時,也只有約100家報紙有星期版。他們大多出現於東部城市,而且大部分以德文和其他外文印行,其中有些還附有四版刊登娛樂性特稿、小說和瑣事的增刊。

《星期日世界報》的特點

普利茲的新的《星期日世界報》除了日常的新聞組外,還加了許多娛樂版。它開始採用供女性、青年讀者和體育愛好者閱讀的特稿。幽默畫和插圖也集中在星期版上。有S.S.麥克盧爾等人發展的文學辛迪加供稿,星期報紙就更加吸引讀者了。1887年,《星期日世界報》的發行量超過25萬份。
到19世紀90年代初,隨著零售業廣告商看到閱讀該報的家庭和女性為數眾多,它的篇幅擴大到40版至48版。不久,其他報紙也都群起而效仿。到1890年,有250家日報設有星期版,充塞於各個大都會地區,並擠掉了星期日出版的獨立的周報。

《星期日世界報》成功的原因

在《星期日世界報》方面,普利茲清楚地認識到他的潛在讀者群的特點。1880年紐約時的人口增加了50%,普利茲努力吸引新市民對他的報紙的注意。由於當時移民眾多,普利茲根據那個時代經濟發展的趨勢,了解他的讀者既希望得到娛樂又希望報紙起到有效的和進步的領導作用。因此,他的《世界報》以生動的方式報導重大新聞,以滿足變化中的社會需求,並以煽情主義的新聞內容和版面來適應另一種趨勢。 普利茲認為,人情味報導和煽情故事是爭得高發行量所必需的。他認為,在發行量擴大以後,可以通過吸引讀者關注社論欄和公共事務和新聞報導,來營造健康的公眾輿論,這或多或少地對之後的“黃色新聞時代”有一定的影響。
《世界報》的噱頭也是其特色之一。《世界報》篇幅的擴大使編輯們既能夠有噱頭和特稿來活躍版面,又能夠繼續保留嚴肅而重要的新聞報導。此外,普利茲還把眾多才華出眾的人聚集到《世界報》的旗下,他們以前都是各個領域的傑出精英,如今在普利茲的帶領下,成為《世界報》重要的主編或者經理,這也是《星期日世界報》成果的必不可少的原因。

《星期日世界報》與“黃色新聞”

《星期日世界報》編輯部的早期主管是莫里爾·戈達德。作為年輕的本市新聞主編,他顯露了從特稿角度報導新聞事件的才能。但是為了活躍報紙版面,他對事實的報導過分誇張,只是認真提供訊息的人都退避三舍。這個時期,煽情主義和偽科學報導大大損害了報紙的信譽,然而這個問題卻並沒有引起重視。
圖片(2)圖片(2)
1893年的彩色印表機的配備從另一方面為戈達德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手段。《星期日世界報》的色彩增刊可用多達5種顏色印刷。《世界報》從1889年開始出版定期連環畫組,是美國最早著色的報紙。他的《霍根小巷》描寫廉租公寓的生活,每張畫的中心人物都是一個穿著肥大衣服、沒有牙齒、咧嘴而笑的孩童,當《世界報》開始給孩子的衣服塗抹上黃顏色,他就成了不朽的“黃孩子”(Yellow Ki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