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羅池

易羅池

又稱龍泉門。據載:泉有九竇,似九龍噴泉,故又名九龍(隆)池。另載:哀牢有蒙氏,傳至蒙苴薦,其妻沙壹(有的文獻也稱沙壺),常至池中捕魚,觸木感孕,生十子,第十子名曰:“九隆(龍)”。此一傳說,是雲南載入正史文獻的最古老的民間神話傳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易羅池
  • 地理位置: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城西南隅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
  • 占地面積:1.82萬平方米
  • 別名:龍泉門
簡介,風景介紹,地理位置,個人感官,

簡介

易羅池居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城西南隅,其景如詩如畫,主要景觀為一池、一亭、一塔。九龍池(易羅池)面積1.82萬平方米,池小間原有濯纓亭已不存,現有湖心亭。有明將鄧子龍題聯:“百戰歸來、贏得鬢邊白髮;於金散盡,只余湖上青山”文筆塔在池西山坡上,又稱茲雲古塔、始建於出唐代,文革期間被毀,今又修復。
易羅池易羅池
易羅池易羅池
池似硯、亭象墨,塔如筆,大地當紙,文房四寶齊備。抗日戰爭勝利後,為紀念滇四戰役中陣亡的愛國將士,在易羅池畔建起公墓及“陸軍第八軍抗戰滇西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今為“滇西人民抗日戰爭紀念碑”。

風景介紹

天湛藍,水碧淨,山巒青黛林鳥啁啾。湖畔群卉爭艷,小徑通幽;遊人三二一伍,盡得悠悠。桂花搖曳著疏漫的枝條在微風中飄散著醉人的濃香。湖中錦鯉比肩競逐,騰躍翻飛,爭相搶奪那來自“天堂的餡餅”,把一個靜謐幽邃、雲捲雲舒的水映藍天攪成了斑斕五彩的世界……
斯境入畫,讓人憶起了方孝儒“食罷移床坐小亭,細看群蟻奪余腥。倦來莞爾成微笑,宇宙茫茫幾廢興”的詩句。
好一個銷魂偷閒的去處!
在彩雲之南,在滇西保山隆陽區的九隆山下,就坐落著這個讓人流連忘返的人文公園:易羅池。
易羅池,是我心儀經年的摯友。我喜歡在不同季節,不同時段與其傾情相聚、促膝敘談。而每一次約會,我都會面池而坐,看風起浪逐,細細品味那波波盪開的浪花後面敘說著的秘密,對她那深邃博大而又彌久留香的身世充滿敬意,我的心靈也由此經受著一次次的淨化和震撼。
易羅池原名九隆池,也稱龍泉湖。九隆池是以漢代以前第一代哀牢國國王九隆的名字命名,而哀牢國的都城就在今隆陽區東邊的哀牢山下;另名龍泉湖,則與史料記載有關:“城西太保山下有泉湧出,停蓄為池,父老相傳為龍泉”,池邊始建於唐代的龍泉寺也因之得名。無論是九隆池還是龍泉湖,最終更名易羅池並沿用至今,有兩種說法:其一是緊挨九隆池附近有一數十平米左右的小池原本就叫易羅池,後因小池漸漸消逝,大池擴展便延用小池之名至今;其二,龍泉湖更名為易羅池,則與明朝參將鄧子龍戍邊衛國有關。在鄧子龍率兵拒敵鏖戰邊關的間隙,至永昌(今保山)城西南龍泉湖小憩休整時,於湖中央興建一觀景閣,冠名濯纓亭。“濯纓”一詞,語出《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原意是洗濯帽纓。後來演化為對超脫世俗、操守高潔之人的讚譽。保山的後人們出於對鄧子龍靖邊護國的敬慕與懷念,便將龍泉湖更名為易羅池。易者,謙遜,平和;羅者,排列,構建。意喻著保山人民對過者的祈念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地理位置

在中國的版圖上,易羅池名不見經傳,然而它卻是保山煌煌兩千年歷史的見證。公元69年,古哀牢國末代國王柳貌率77邑王,5萬多冊戶,55萬人口內附歸漢,成為了華夏民族尋根前行、大歸一統的一段歷史佳話。而發端於古哀牢國的“九隆池”,今天則成為了保山市民茶餘飯後放鬆身心的休閒聖地。緊挨城邊的便捷,山水互動的靈氣,應時盛開的花卉,及至掩映在婆娑翠竹蔽天榕樹之中的亭台樓榭,這裡儼然成了保山的世外桃源。

個人感官

自到保山工作,我對易羅池情有獨鐘,30年的神交廝守,無時不感受著她迥異於其他景觀的美,並以其為榮為豪。一是那毓秀山水孕育出的玲瓏美。易羅池沒有長城的雄奇壯觀,沒有太湖的浩淼煙波,亦沒有黃山的奇險俊秀,然而它卻更像來自漠海綠洲的仙童,純真中透著聰靈,面含羞色卻難掩其妙,雖無流長碩大的軀體,然那勻稱小巧旖旎多姿的身段則更讓人著迷。亭台廊榭,幽林鳥語,古寺溢史,錦鯉戲澗,易羅池公園根本就是一幅微雕大師精心創作的傳世佳品。二是那民族豪氣彰顯著的風骨美。巍然屹立於易羅池南側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楚圖南題名的滇西抗日戰爭紀念碑,以及池中央那依然挺立的濯纓亭,無可爭辯地告訴人們,這片土地上曾經涌動過“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悲壯歷史。不管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始建者有意為之,這裡都已然成為了中華民族“抗外侮,保吾民,伸國權”的紀念聖地。1944年5月至1945年1月,抗日戰爭滇西大反攻期間,保山作為反攻的大本營,在這裡指揮了著名的渡江戰役。距保山城約50公里被譽為“東方直布羅陀”的怒江天塹,成為了中國抗日戰爭滇西戰場的轉折點。16萬中國遠征軍正是從那裡向盤踞龍陵松山以及怒江西岸的日軍發起了震驚中外的殊死戰役,最終收復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松山戰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而“拼血淹東方虜”的陣亡將士部分遺骸歸葬易羅池畔,則讓這偏居西南一隅的保山成為了正義之血抗拒侵略、固我河山的神聖之地。輝煌的歷史讓易羅池熠熠生輝,而尤為可貴的是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一筆傳承國魂、沾溉後昆的寶貴精神財富。
雨季的保山,天氣就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剛剛還艷陽晴空,轉眼就風呼雨嘯。遊人都已四散避雨去了,難得我今天心情不錯,倏忽而來的大雨又讓我巧遇了一睹易羅池雨中風采的機會……我矗立在岸邊,頭上的雨傘被急促的雨點擊打得嘣咚作響。我凝視著飛撲直下的雨絲落入湖中,伴隨著呼呼作響的風聲,飛濺起萬千銀白的水花,仿佛眼前涌動著的是四百多年前鄧子龍沙場點兵,抗擊緬酋犯我疆域的千軍萬馬,那金戈鐵馬戰鼓轟鳴的場面就咫尺眼前……朦朧的雨霧中,右邊滇西抗日戰爭紀念碑猶如一柄直插雲天的利劍,與池中央輝煌奪目的濯纓亭交相輝映,長天碧水,仿佛一幅武士執戟仗劍守望和平的油墨畫就攤開在我眼前。
雨來得猛也去得快,我在易羅池畔逗留已整整一天,仍然沒有歸意。傍晚,西下夕陽的餘暉斜照在漣漪疊動的湖面上,猶如一波波向前盪開的金片,炫目壯觀。是觸景生情,還是心有靈犀,濯纓亭里鄧子龍“百戰歸來贏得鬢邊白髮,千金散盡只余湖上青山”的詩聯又浮現在我的眼前。
猛然間,我心頭一振,被鄧子龍喻為“千金散盡”的易羅池碧波已在這裡蕩漾了數千年,它年復一年敘說著華夏民族昨天那動人心魄的故事,那么明天,明天它又將怎樣開講今天的故事呢,我還能有幸聽到嗎?
如在易羅池在保山人民心中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替代的情懷,每當飯後總有一家人浩蕩的遊走,也有三三兩兩的情侶漫步在湖邊池水。也有小孩子在湖邊嬉戲,如今的易羅池已經是保山人心目中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拍婚紗,做法事,取水,划船,也可以到湖心亭朋友相聚,品茶憶往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