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縣門墩山

易縣門墩山

淶水與易縣的交界處的山丘,因其山狀如門墩而得名。解放戰爭時曾作為戰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易縣門墩山
  • 地理位置:易縣
  • 景點:門墩山烈士陵園
  • 得名原因:其山狀如門墩
地理位置,經歷戰事,門墩山戰役,易淶戰役,烈士陵園,祭掃先烈,革命傳統,地圖信息,

地理位置

門墩山位於淶水易縣的交界處,是易縣的門戶。因其山狀如門墩而得名。今112國道淶水與易縣交界處。

經歷戰事

門墩山戰役

解放戰爭,1946,敵人侵占張家口後,晉察冀主力轉移至平漢線北段尋機殲敵,平綏線上戰事暫告沉寂。此後,敵主力南下,接連向根據地進攻,為了保衛根據地,聶榮臻揮師反擊,在保定南北地區形成角逐局面。經過淶源會議後,全區黨的思想漸趨統一,部隊士氣日漸高漲,在運用運動戰、殲滅戰的戰法上,也漸漸得手。因此,在1946年11月至1947年1月的保定南北諸戰役中,晉察冀軍區部隊共斃傷俘敵2萬多人,整建制地全殲敵8個團又4個營,初步顯示了在與美式機械化裝備敵人作戰中的威力,但在總體上我軍還沒有完全取得主動。

易淶戰役

11月2日,易(縣)淶(水)戰役開始。國民黨軍美式機械化部隊九十四軍一二一師由淶水西犯易縣,第三縱隊及獨立第四、第八旅將敵誘至南北橋頭西側地區,突然發起攻擊,一舉殲滅敵人1個團又1個營。
11月中旬,敵五十三軍在平漢路上維護交通線,敵九十四軍進攻易縣,企圖占領易縣、西出紫荊關,與察南國民黨軍相互配合,分割晉察冀根據地。為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在淶源會議後,聶榮臻指揮野戰軍主力進行還擊,第二、第三、第四縱隊和獨立第一旅在門墩山、二十里舖、劉家溝地區向敵九十四軍4個團發起進攻,由於沒有切斷敵人退路,未能全殲。是役,殲國民黨軍美式機械化部隊2400多人,迫使敵人撤回涿縣、定興。
12月16日敵人再犯易縣:九十四軍由北面的高碑店、淶水出動;五十三軍和暫編第二總隊由南面的保定出動,策應九十四軍。12月19日,五十三軍一三○師的兩個團進至滿城地區。聶榮臻命令楊成武統一指揮第三縱隊、第四縱隊及獨立第七旅、獨立第八旅,殲滅敵五十三軍的1個團和第二總隊的2個團大部,敵人進攻的計畫又告落空。
此後,聶榮臻揮師南下,掃除保定以南守備薄弱的敵軍據點。1947年1月20日至28日,四縱隊等部隊主動出擊,攻克平漢路望都、王京、完縣、新樂等據點。殲敵8000多人,受到軍委表揚,稱"你們(晉察冀軍區)已在平漢線取得主動"。
國民黨軍乘晉察冀軍區主力南移,2月6日,其九十四軍和十六軍二十二師向易縣進攻,五十三軍在徐水、固城一線策應。聶榮臻命三縱隊主動撤離易縣,命二縱隊出擊徐水,迫使五十三軍和二十二師東移,從而孤立了進至易縣姚村地區的第九十四軍,出現了殲滅大股敵軍的戰機,聶榮臻命令楊成武統一指揮第
三縱隊、第四縱隊,迅速北進。晉察冀部隊5個旅,包圍了姚村地區的九十四軍軍部和它率領的5個團,兵力是三比一,占絕對優勢。當要發起總攻時,突然誤傳姚村敵人突圍東逃。四縱隊和三縱隊七旅自行分路實施追擊,結果貽誤了戰機。接著,敵援兵趕到姚村附近,部隊不得不被迫撤出戰鬥。晉察冀軍區二局局
長彭富九回憶這次戰鬥時說:
姚村戰鬥,電話上報告,敵人跑了。聶司令員問我,我說,敵人肯定沒跑,敵人的電台還在工作,正在發出"SOS"緊急呼救信號,向北平求援:"姚村被圍,火速增援,非常危險!"但前面部隊都去追"逃敵"去了,天快亮了,已經追出去很遠。為這個,二局的同志火了,因為在空中抓住敵人一個情報很不容易。
一個打大殲滅戰的機會眼睜睜地失去了。究其原因,主觀上,部隊指戰員對大兵團作戰還生疏;客觀上敵人各部相距太近,機械化部隊增援又快,戰機稍縱即逝。失去這次殲滅戰的機會是十分可惜的。參加姚村戰鬥的兩個縱隊的指揮員楊成武、胡耀邦(四縱隊政委),一直到幾十年後相遇時,談起那次戰鬥,還
感到惋惜。
當野戰軍主力在保定南北作戰期間,冀東、熱東、冀西、察北及冀中、冀晉等地的地方武裝,積極向敵人兵力薄弱的地區挺進,收復了廣大地區。其中冀熱察軍區根據堅持運動戰、殲滅戰的精神,以獨立第五旅在趙川堡基本殲滅傅作義部五十三軍一○一師的1個團。聶榮臻以晉察冀中央局的名義發電報予以鼓勵。以後他們又在崇禮、獨石口、平定堡打了幾個殲滅戰,每次殲敵1000到2000人。1947年4月25日得到中央軍委的讚揚。

烈士陵園

門墩山烈士陵園占地2000多平方米,安葬烈士116名。2005年經過縣民政局重新修繕,使這裡逐漸成為當地聞名的紅色教育基地。

祭掃先烈

易縣400名師生到我縣門墩山烈士陵園祭掃先烈
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為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祭奠烈士英靈,。3月31日,易縣職教中心近400名師生,來到位於我縣南橋頭村西的門墩山烈士陵園祭掃先烈。
參加活動的青少年在烈士墓前默哀三分鐘,向烈士敬獻了親手製作的花環,表達對先烈的崇高敬意和無限哀思。隨後,南橋頭國小校長就戰爭時期發生在該村的戰鬥故事,給青少年作了一場生動的革命傳統報告,故事蘊涵的革命精神,一陣陣蕩滌著學生們的靈魂。

革命傳統

據了解,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2008年淶水縣籌措10萬餘元,新建了雞蛋坨烈士紀念碑和木井烈士陵園,並對南橋頭、北白堡等烈士陵園等5處革命烈士碑,進行了全面修繕。為該縣及周邊市區、縣的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場所,深受廣大民眾好評。同時,該縣發出倡議,在全縣開展“移風易俗,文明祭祀”活動,在廣大民眾中積極推廣用社區公祭、音樂祭祀、鮮花祭祀、網上祭祀等方式表達對逝者的思念。

地圖信息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永陽鎮門墩山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