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豐坊草書自書詩卷

明豐坊草書自書詩卷

自書詩卷》是明代豐坊創作的草書書法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豐坊草書自書詩卷
  • 作者:豐坊
  • 書法類型:草書
  • 創作年代:明代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 材質:紙本
  • 規格:縱33.4厘米、橫772.5厘米
作者簡介,作品簡介,作品風格,

作者簡介

豐坊(1492—1563年),初名坊,字人叔,一字存禮,更名道生,更字人翁,號南禺外史,鄞縣(今浙江寧波)人。舉鄉試第一,明嘉靖二年(1523年)進士。官禮部主事。博學工文,而性狂誕。家藏古碑帖甚富,臨摹幾可亂真。兼工書法、篆刻,擅諸體書,尤長於草書。著《書訣》。

作品簡介

故宮博物院所藏豐坊的這幅草書《自書詩卷》(圖為作品局部)共124行。該卷書於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二月十四日。是年,豐坊56歲,正是年富力強,在藝術上逐步趨於成熟的階段。
關於這件作品的來歷,是由於豐坊在嘉靖十五年(1536)春天曾得了一場重病,一位高明的醫生治好了他的病,他非常感激,因此做了一首長詩作為答謝。事隔十年之後,他的另一位朋友特意來信請他書寫大草,豐坊便錄寫了這首長詩相贈。從作品的跋語來看,他在書寫的時候,“天朗風和,筆紙精潔”,心情非常舒暢。但遺憾的是,豐坊的身體狀況不佳,腕力虛弱,因此對這件作品並不十分滿意。下面就對此作做—些具體的分析。
孫過庭書譜》云:“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尤可記文。”這說明,對於草書而言,筆畫的使轉是最為重要的。儘管豐坊對自己的這件作品並不十分滿意,但從作品本身來看,還是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主要表現為,線條有著強烈的動感,字與字之間的呼應、牽連非常自然。無論是單個字的造型,還是通篇的氣勢,都處理得恰到好處,顯得非常和諧統一。如上圖中的“渝山渝州有同”六字,每兩字都是首尾相連、渾然一體,而間隔部分又是筆斷意連、上下呼應。“志家居玉溪邊”六字,雖然每個字都是獨立成形,但卻是結體或平或險、筆畫或簡或繁、點線或輕或重,實現了變化中的統一。在追求靈動、婉轉的同時,豐坊也注意到了局部的調整和變化,意在增強整篇作品的節奏感,如“玉溪何所有,大宅青雲連”,既有連綿不斷的纏繞之筆,也有斬釘截鐵的方折之筆。此外,這件作品中又有極為抒情的縱逸之筆,如“神”、“沸”、“舞”、“中”等字,勢如破竹而又戛然而止。這種有意和無意中的安排,使得整幅作品富於變化、富有節奏,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作品風格

豐坊的書法在當時就受到人們的推崇。他的同時代人,也是以草書見長的詹景鳳曾對其書法做過這樣的評價:“道生書學極博,五體並能,諸家自魏晉以及國朝,靡不兼通。規矩盡從手出,蓋工於執筆者也。以故其書大有腕力,特神韻稍不足。”(《詹氏小辨》)明陶宗儀《書史會要》中也說:“坊草書自晉、唐而來,無今人一筆態度,惟喜用枯筆,乏風韻耳。”從這幅《自書詩卷》來看,的確存在筆力有餘而風韻不足的弊病。但儘管如此,一般人也是難以企及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