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早期龍泉窯模印花卉紋墩式碗

明早期龍泉窯模印花卉紋墩式碗

此展品為明早期文物。龍泉窯,其始於五代,盛於南宋和元。明龍泉官窯器延續了元代的大器風範,將厚實雄渾的審美理念發揮到極致。明龍泉官窯青瓷主要以刻花為飾,精美絕倫,花紋與青如翡翠的釉色融為—體的刻花工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高度。現收藏於中國陶瓷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明早期龍泉窯模印花卉紋墩式碗
  • 館藏地點:北京市朝陽區雙橋路富華堂文化廣場北路臨十一號
  • 所屬年代:明
  • 所屬博物館:中國陶瓷館
  • 所屬地區:北京
文物介紹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名窯,宋代八大窯系,因其主要產區在龍泉市而得名。其始於五代,盛於南宋和元,而衰於明,終於清。是中國制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它的產品暢銷於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影響十分深遠。釉色蒼翠,北宋時多粉青色,南宋時呈蔥青色,沒有開片在器皿轉折處往往露胎呈現胎色,瓷釉厚潤,裝飾上很少刻花、劃花,而流行用貼花、浮雕,例如在盤中常堆貼出雙魚圖案,在瓶身上貼出纏枝牡丹圖案。
元代龍泉窯的繁榮為明初龍泉官窯的設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明龍泉官窯器延續了元代的大器風範,將厚實雄渾的審美理念發揮到極致。明龍泉官窯青瓷在燒造工藝上達到了一個難以企及的巔峰,無疑代表著龍泉窯瓷器燒造史上的最高水準。刻花是龍泉窯青瓷的傳統裝飾工藝之一,以刻花為例,明龍泉官窯青瓷主要以刻花為飾,精美絕倫,花紋與青如翡翠的釉色融為—體的刻花工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高度。明代初年龍泉窯深得宮廷賞識,成為與景德鎮御窯廠並立的貢窯廠,因此在明初御瓷燒造活動中,龍泉窯和景德鎮御窯廠彼此關係非常密切,共同譜寫明代瓷器燒造的輝煌歷史。根據《大明會典卷一百九十四》記載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燒造供用器皿等物,須要定奪制樣,計算人工物料。如遇數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窯興工。或數少,行移饒處等府燒造。此文獻揭示了饒州府景德鎮和處州,龍泉均為朝廷燒造御用瓷器。明代龍泉窯胎較粗,釉色青灰,釉薄而透明,光澤較強,盤、碗器底一般不施釉,也有如元代底足中間颳去一圈釉的,挖足粗率且較淺。
裝燒技術在龍泉窯的每個發展時期都是不相同的。在墊燒的工具上,歸結起來不外乎墊圈和墊餅兩類,但不同時代在圈足上所墊的部位是不同的,留下各時代不同的燒造痕跡。特別是南宋時期的龍泉窯產品的“鐵足”、“硃砂足”往往是不規則的。元代墊圈痕跡、明代器物的圈足露胎部,顯露出“火石紅”。龍泉窯早期的產品,十分完整的少見,多少留有些殘疵,主要在圈足部分。
本品造型敦厚,氣勢雄渾,內外壁分別模印纏枝花卉紋,紋樣清晰。其釉質肥潤,碧翠怡人。圈足裹釉,內留澀圈一周碹修甚為規整為墊燒所用。當時燒造規定瓷器的造型和紋飾必須由內府統一定奪式樣再下發燒造。因此傳世實物均表明,兩處窯廠在同類器皿上往往構圖相近,紋飾類同,只是龍泉窯裝飾技法略為草率,遠不及景德鎮豐富,但兩者所出器性質相同,地位一樣,是明初重要的內府佳品。現藏於中國陶瓷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