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坊伎樂圖筆筒

筆筒的出現大致在明代的中、晚期,初時以竹雕、木雕為多,後又有以瓷製、木製。

明代竹雕筆筒以高浮雕、透雕為特徵。作者多為一些文人雅士,閒遐之時技庠而為之,故多無署名,但作品往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題材也十分廣泛,常見以歷史故事入畫,如“竹林七賢”、“香山九老”、“聽泉”、“對奕”等,反映了文人的心境與情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教坊伎樂圖筆筒
  • 外文名:The ci-poetry of zoroastrianism fang le pen container
  • 特徵:以高浮雕、透雕為特徵
  • 朝代:明代
明教坊伎樂圖筆筒明教坊伎樂圖筆筒
竹雕筆筒目前之市場價值頗高,因此假冒之贗品也較多。其鑑定要點主要有三:一、是看刀刻功力與圖案設計,古代筆筒構圖布局合理,有粗有細,特別注意細部的配置,刀功嫻熟瀟灑,毫不拖塌。二是看皮殼與包漿,古物皮殼自然形成,並且是同步的,即器身各部份的皮殼是一致的,現代仿做皮殼因形成時間較短,往往在一些細部露出馬腳,特別是高浮雕器物的轉折部份要多注意。三是看刀鋒刻劃的邊緣部位,古器物自然使用,轉折部份多有不平衡磨損甚至小損;現代仿品人工作舊,一般仿品轉折部份較為尖銳鋒利,高仿品轉折部分經過打磨,磨損是平衡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