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清興十戰役

明亡清興十戰役

《明亡清興十戰役》生死狙擊2008年6月1日萬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奎。

基本介紹

  • 書名:明亡清興十戰役
  •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 頁數:214頁
  • 開本:16開
  • 品牌:萬卷出版有限責任公司
  • 作者:程奎
  • 出版日期:2008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591856, 780759185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內容簡介

《明亡清興十戰役》講述硝煙盡處,演繹朝代興替;塞外狂飈,且看鐵騎凌厲滄海桑田,幾多風雨;王朝殘影,愴然悲泣且看作者眼中的明亡清興十大戰役:開啟鴻基的撫順之戰、震驚天庭的薩爾滸之戰、廓清遼北統一女真之戰、斬斷左臂的沈遼之戰、全遼盡失的廣寧之戰、神鷹鎩羽的寧遠之戰、蹂躪京畿的入口之戰、鐵壁合圍的大凌河之戰、末日王朝的松錦決戰、定鼎中原的山海關之戰。

作者簡介

程奎,筆名龍崗山。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著有長篇歷史小說《皇太極全傳》。現狀和心境均融入小詩《晨起讀書感懷》中:曾經壯志為功名,乍履寒冰夢已驚。宦海艱難勤變故,商途坎坷懶經營,此身原本一騷客,今日陶然半書生。歸去來兮書齋樂,留得萬言照丹青。 寫作很苦,但苦中有樂,我還能幹些什麼呢?只有不斷地寫下去,但願我的文字能給人們些興趣。

圖書目錄

開啟鴻基的撫順之戰
震驚天庭的薩爾滸之戰
廓清遼北統一女真之戰
斬斷左臂的沈遼之戰
全遼盡失的廣寧之戰
神鷹鎩羽的寧遠之戰
蹂躪京畿的入口之戰
鐵壁合圍的大凌河之戰
末日王朝的松錦決戰
定鼎中原的山海關之戰

文摘

小結
一、袁崇煥取得勝利的原因
1.榜樣的力量
還是那句老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寧遠之戰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最根本的原因是袁崇煥為全城軍民樹立起了一個光輝的榜樣。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即蘇軾的父親在一篇叫《心術》的文章中說:“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凡戰之道,未戰養其財,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既勝養其心。”袁崇煥做到了這一點。他能以義使士怒。他為官清廉,大公無私,急國家之難,謀一方平安,為了國家和一方百姓,他置個人安危於不顧,這就是他的義。這個義在閹黨橫行、朝政日非的情況下尤為珍貴。戰役未打響之前,寧遠城的軍民在袁崇煥春秋大義的感召下,已是同仇敵愾,所有人都抱著誓死一戰與寧遠城共存亡的氣概,袁崇煥的義已在人們心中築起了一座牢不可破之城,是真正的眾志成城。這座精神之城要比寧遠城堅固千倍萬倍。
蘇洵在《心術》一文中還說:“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麇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面對十三萬八旗鐵騎,袁崇煥毫無懼色,史載,當八旗大軍兵臨城下時,袁崇煥正在與朝鮮國史臣在一起談天,就聽一聲炮響,袁崇煥微微一笑若無其事地說:“賊至矣。”朝鮮使臣當時嚇得臉都變了色。袁崇煥卻談笑風生,如同往常。危難關頭,領袖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個微笑都會對部下產生極大的效應,袁崇煥的表現對安定軍心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2.紅衣大炮的力量
蘇洵在《心術》中還說:“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無所顧,則知死不足惜;有所恃,則知不至於必敗。”
袁崇煥的用兵之道,對蘇洵的這句話作了非常精彩的詮釋。袁崇煥的義激勵著將士們,使之置生死於度外,這叫無所顧,將士們死都不怕了還有什麼顧慮。而紅衣大炮足以讓人們看到勝利的希望,這叫有所恃,也就是有了依靠,知道不至於必敗。
從孫承宗編練的標準軍營資料分析,明朝的火器在當時是很發達的:
全營兵力:步兵三千二百人,騎兵二千四百人,輜重車夫五百一十二人;
各級軍官、侍從、傳令、雜役五百一十五人;總計官兵六千六百二十七人。裝備火器:槍一千九百八十四支。其中鳥銃二百五十六支,三眼銃一千七百二十八支。平均每三個人就有槍一支。
大小佛朗機共二百五十六挺,各種火炮八十八門。其實佛朗機也是炮,加起來就是三百四十四門,平均十九人就有一門炮。
這些火器在當時的寧遠城應當是齊備的,除此之外,又多了十一門紅衣大炮。紅衣大炮是從葡萄牙人手裡購來的,共三十門,有一門在試炮中炸了膛,剩下二十九門,十八門留在了京城,其餘十一門都配給了寧遠,可見朝廷當時對遼東戰事的重視。
袁崇煥將這些火器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他對火炮手的訓練非常嚴格。在他的督促下,這些火炮手的技術相當高超,據說能夠平射,也就是說,對近距離的敵兵仍然能發揮作用。
赫魯雪夫在形容核子彈的威力時說,在核子彈的面前,民兵不過是一堆肉,這話雖然說得絕對了些,但人的肉體在先進的武器面前的確顯得十分弱小。在當時最先進的武器紅衣大炮面前,勇猛剽悍的八旗兵真的就成了一堆肉。沒有紅衣大炮,袁崇煥絕對守不住寧遠城,這是毫無疑問的。
3.袁崇煥是個軍事家,《孫子兵法》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幾乎所有的戰爭指揮員都將這句話當作口頭禪,但是真做到這一點卻絕非易事。如果每個指揮員都能做到這一點,豈不都成了百戰不殆的常勝將?可是戰爭雙方總要有一方是戰敗者吧,那么戰敗者一定是不知己知彼者,或是不如對方知得透徹者。
袁崇煥寧遠之戰的勝利就在於他做到了知彼,敵之所長在於野戰,在於騎射。為了制敵之長,他實行堅壁清野,將所有城外百姓都遷入城中,憑堅城和火器自守,絕不輕易出城,使敵之所長無從發揮。
對努爾哈赤的用兵之術,袁崇煥瞭若指掌。他知道努爾哈赤善用間,撫順、瀋陽、遼陽、廣寧的失陷,努爾哈赤打入明軍內部的間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不讓努爾哈赤“知彼”,戰役打響這前,他嚴格盤查內奸,將城中所有居民都組織發動了起來,發現來歷不明之人,立即舉發。寧遠之戰是努爾哈赤進軍遼東以來唯一一次沒有安插上內奸的戰役。這也是寧遠之戰努爾哈赤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試想,當城牆被挖了三四個兩丈多高的大洞,寧遠城眼瞅著就要被攻陷時,如果城中混進了內奸,像孫得功一樣的趁機鼓譟,人們已經繃到了極限的神經立刻就會崩潰,憑你袁崇煥再有豪氣也是獨木難支。

後記

我不是史學家,但對清前史卻有著特殊的愛好,因為我生在大清王朝的發祥地遼寧撫順。這裡流傳著許多清前傳說,每個人都能跟你嘮上幾句清前的故事,耳濡目染,我也就成了清史迷。尤其是在創作長篇歷史小說《皇太極全傳》的過程中,我對這段歷史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恰好我的朋友張井濤從南方帶回了一本書——《中國式王朝興替》,他建議說,以戰役的角度寫一個朝代的歷史會很有新意。我當時並未往心裡去,後來細細一品才覺得很有道理。一個王朝的興起不正是一段鐵馬金戈的戰爭史嗎?而戰爭,人們對其往往十分感興趣。於是,我便開始動筆,先寫了《明亡清興十戰役》,而後擴展開來,寫了《大清一統十戰役》,又和曹德全合寫了《開啟後金十戰役》,歷時將近一年,總算有了個結果。
書中的觀點大都是我讀書偶得,其中一定有許多謬誤。方家及讀者的批評從來是作者糾正謬誤的最佳途徑,我懷著十二分的虔誠期待您的教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