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山峽

昌山峽

昌山峽,又名昌峽,位於仙女湖區鈐陽湖景區西端,因南岸海拔382米的昌山而得名。在昌山峽如此兇險的地方,曾興修過大規模的水利工程。據《太平寰宇記》及有關文獻記載,西晉永嘉四年(310),羅子魯於昌山峽堰斷為陂,從此灌田四百餘頃,梁大同二年(536)始廢。唐代,袁州太寧鄭望夫順應民情,也在這裡修堰灌田。為報答他的憫農之心,人們把他修的堰命名為望夫堰,並把峽水中的一塊巨石稱為望夫石,以表紀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昌山峽
  • 地理位置:仙女湖區鈐陽湖景區西端
  • 稱譽:鵝叫十八灘
景區介紹,主要景點,

景區介紹

雖然這裡水浪兇險,卻是東西水道、南北陸路的交通樞紐。從陸路來看,這裡是通向袁州府的必經之處,宋元以來是個重要渡口,屢架浮橋,但屢被沖毀。後來分宜專門在此設渡船一隻、渡子(即艄公)二人,負責擺渡。再從水道來說,這裡是袁河航運的重要區段,很多商旅行舟經過這裡,往往船翻物毀。為了驅凶求吉,除改換名稱之外,人們還在這裡興建昌山廟以鎮此峽,普救蒼生。
同時對昌山峽進行疏浚,清康熙九年(1670),宜春郡守李芳春委派官員糾工聚材,鑿去部分頑石,減緩峽中兇險。
道光五年(1825),張健英協鎮袁州和臨江府,大興土木,自捐1200多兩白銀髮動募捐,用土石裝筐,分段分區堵截水流,並將峽中的高石、尖嘴石、排柵石、牛馬石、橫江石等一一鑿去,從此船家不再有覆舟之慮,反可悠閒地欣賞昌山峽風光,飽覽"斷山如蜀峽,束水迫狂奔,風送千帆出,亂飛蝴蝶群"的美妙景象。
此外,昌山峽還有一塊自然與人文特色交相輝映的奇石。
據《分宜縣誌》載:"昌山水濱有試劍石,約長二丈,寬一丈,中橫斷如劈,相傳鄧子龍在此試劍。"鄧子龍為江西豐城人,字武橋,明代名將。萬
歷初年,緬甸兵犯雲南,他奉命率三千精兵出奇制勝,晉升為雲南副總兵。萬曆十二年(1584),倭陷朝鮮。他參加抗倭援朝戰爭,親督水軍二百,奮為前鋒,挫倭銳氣,以身殉職,時年68歲,為萬曆二十六年(1598)

主要景點

昌山是袁嶺的分支,山勢高峻,橫鎖江流。岩石嶙峋,利如劍戟,巨石枕岸,水浪湍急,洶湧咆哮,如晴雷夏雪,驚心動魄。古人曾嘆此處為"鵝叫十八灘",也就是鵝叫一聲,輕舟直下十八個灘頭。由於這裡水浪兇險,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舟船在此覆沒,所以昌山原名為傷山。南朝梁代,人們以傷非善征,為求化凶為吉,改稱之為昌山,寓意吉祥、圓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