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寧縣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5年1月18日在昌寧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縣 長 段登位
各位代表:
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攻堅之年破難題,真抓實幹譜新篇
2014年,縣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惠民生,保持定力、精準發力,科學研判、主動作為,實現生產總值75.9億元,同比增長11.3%,三次產業結構由40.5∶35.6∶23.9最佳化為38.8∶36.1∶25.1,經濟社會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穩固一個良好態勢
始終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著力壯工業、穩農業、強三產,經濟發展保持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完成工業增加值22.2億元,增長12.5%;農業增加值29.5億元,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19.1億元,增長14.1%。
工業主導更強。努力克服工業產品市場下行影響,完成工業總產值82.4億元,增長15.4%。福潤15萬噸肉類加工、滇橄欖產品加工、松山錫礦等項目試生產,昌寧紅茶業集團總部、摩爾農莊核桃綜合開發、20萬噸飼料加工等項目強力推進。加強政策扶持和服務保障,培育規模以上企業10戶、微型企業120戶。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1.08個百分點,減排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農業基礎更牢。完成河西水庫除險加固、立覺河水庫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新增有效灌溉面積5萬畝、供水能力900萬立方米。農業產業鞏固發展,實現糧食總產20.7萬噸、入榨甘蔗49.07萬噸、乾茶總產1.94萬噸、肉類總產10.92萬噸、泡核桃總產2.91萬噸、蠶繭產量882噸。收購烤菸25.5萬擔、香料煙11.96萬擔,單價創歷史新高。新增農民合作社50個,組建農民合作社聯合社2個,申創國家級示範社5個。品牌培育取得突破,被評為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昌寧紅茶”地理證明商標獲國家工商總局批准。
三產發展更快。完成旅遊資源普查,溫泉旅遊度假區建設加快推進。旅遊發展思路更加清晰,實現旅遊總收入8100萬元。消費流通市場建設加快,城東農貿市場投入使用,城南農貿市場建設完工,城北農貿市場啟動實施。個體私營戶達1.78萬戶,上繳稅金3.8億元。培育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12戶。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76億元,增長13.3%。
——破解一批發展難題
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第一動力,著力促改革、興投資、優環境,下大力氣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4.98億元,增長43%。
發展舉措更實。農村集體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啟動實施,“三權三證”抵押貸款工作積極推進,率先啟動以昌寧紅茶莊園為試點的農村綜合改革,被列為全省10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試點縣之一。柯卡一體化建設步伐加快,田園鎮統籌城鄉發展順利推進。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理順,大田壩、溫泉、雞飛、翁堵撤鄉設鎮工作順利完成。
發展後勁更足。完成財政總收入6.3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4億元;完成財政總支出24.4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1.2億元,財政保障能力穩步提升。融資能力增強,完成融資6.47億元。富滇銀行入駐昌寧,金融支持發展力度加大,年末存貸款餘額分別達56.3億元、31.8億元,增長16.6%、25.1%。51個重大項目順利推進,縣城至大田壩獅子塘公路、大柳樹水庫等項目竣工,大鏈二級公路、農村電網改造等項目快速推進,投資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建成農村公路618.3公里,行政村通暢率從18%提高到69%,提高51個百分點,農村公路縣鄉共建“昌寧模式”、專業合作社養護“松山模式”全省推廣。
發展環境更優。“四訪四幫”活動深入開展,服務企業質量明顯提升。24名幹部脫產進駐企業,企業服務團經驗得到省市認可。健全“三人議事”、縣級領導掛鈎和跟蹤督查機制,重大項目、重點工作、重要產業全面推進、支撐有力。實施全民招商戰略,實際到位資金51.08億元,增長21.7%。
——辦成一批惠民實事
始終把服務民眾作為第一宗旨,著力抓統籌、強保障、辦實事,讓發展成果全民共享。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47元,增長11.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19元,增長15.7%。
城鄉建設更美。城鄉建設總體規劃編制完成,13鄉鎮實現集鎮規劃全覆蓋。茶韻公園、景觀荷塘、會堂體育健身廣場建成,寶達路東段等項目竣工。新建縣城污水管網12.5公里,“兩污”處理水平居全市前列。縣城建成區面積達8.7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35.9%,提高2.5個百分點。立覺河水庫移民全面結束,小灣影響區二期外遷移民集中安置基本完成,灣甸上甸成為全省移民新村建設亮點。漭水鎮整鄉推進建設加快,卡斯鎮整鄉推進啟動實施。完成河西水庫徑流區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實施420個村莊規劃整治,打造了一批以漭水黃家寨、更戛龍潭河、田園四角田為代表的古茶樹下、核桃樹下和田園城市中的美麗鄉村。珠街鄉羊街、耈街鄉新廠等5個自然村入選全國第三批傳統村落名錄。
社會保障更廣。投入各類民生資金17.5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3%。發放小額創業貸款1.1億元,開發就業崗位3269個,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至3.8%。發放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590萬元。減少1萬貧困人口,解決2.62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新農保和城居保順利合併,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8.5%。改造農村危房2950戶,建成保障性住房3000套,在全市率先啟動“先租後售”工作。
社會事業更好。教育管理更加規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高考錄取率和國中教學質量居全市第二位。思源實驗學校建設和昌一中、昌二中、職校擴建加快推進。醫療服務水平有效提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8%,縣中醫院整體遷建、綜合檔案館建設基本完工,老年大學建成投入使用。穩妥實施“單獨兩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8‰以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能力加強,被列為省食品安全縣創建單位。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經驗全省交流,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縣。
——營造一個創業氛圍
始終把改進作風作為第一抓手,著力抓執行、嚴管理、保穩定,謀事實、創業實、做人實成為普遍共識。
執行能力更強。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紮實開展,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有效解決,政府承諾的25項整改事項全部落實,“廢、改、立”制度42項,“三公”經費壓縮32.8%,會議壓縮35.2%,檔案壓縮31.9%。在正風肅紀上動真格,開展明察暗訪8次,通報批評9個單位,問責19人,幹部作風明顯好轉。
行政效率更高。強化政務服務公開,實施重大決策聽證6次,重要事項公示121項,重點工作通報35項。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規範運行,網上審批服務大廳投入使用,縣、鄉、村三級政務服務網路實現全覆蓋。完成207項審批事項清理,177項行政審批和30項服務事項進駐政務服務中心辦理,審批時限壓縮30%以上。
運行機制更順。堅持依法行政,提請縣委審定重大事項86項,向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32次,向縣政協通報工作23次。高度重視建議、提案辦理,辦理人大代表建議85件、政協委員提案88件。加強審計監督,實施160個審計項目,為財政增收節支5138萬元,縣審計局被表彰為全省先進集體。紮實開展道路交通等專項整治,安全隱患整改率達100%。堅持領導幹部接訪制度,民眾訴求渠道更加暢通。法制宣傳教育機制不斷完善,普法教育獲全國表彰。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全面加強,社會公眾安全感滿意度測評居全省第一。“6995”信息服務平台得到中央領導肯定,成為全國社會治理先進典型。
一年來,我們高度重視殘疾人、老齡人和婦女兒童工作,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工商聯、文聯、社科聯、紅十字會等人民團體發揮作用,統計、國防、民族、宗教、僑務、氣象、地方志、檔案、地震、消防、郵政、通信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創業充滿艱辛,發展源於合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縣委的堅強領導,得益於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得益於老幹部、駐昌軍警官兵、社會各界及廣大人民民眾的廣泛支持。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所有關心、支持昌寧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冷靜分析發展困難,需要時刻保持清醒。我們既面臨經濟下行、增速回落的嚴峻形勢,又面臨深化改革、經濟轉型的迫切任務;既面臨基礎滯後、後勁不強的發展壓力,又面臨民生改善、民眾增收的殷切期盼。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
收官之年勇擔當,深化改革繪藍圖
2015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發展目標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我們必須以改革的理念、創新的舉措和擔當的勇氣,適應新形勢、搶抓新機遇、推動新發展。
2015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按照縣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的總體部署,以穩中求進、穩中求好為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科學認識、主動適應、積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把深化改革和依法治縣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生產總值增長12%以上;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以上;財政總收入增長7.8%以上,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6%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103%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完成上級下達的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指標考核任務。
縣委把2015年確定為“紀律作風整頓年”,為確保預期目標的實現,我們將以作風建設為抓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把2015年確定為“經濟發展衝刺年”,採取四大舉措強力推進,力爭全面完成“十二五”既定目標。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
以一往無前的決心和智慧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創新機制,破除發展障礙,破解發展難題,爭當改革先行縣、開放排頭兵。
向改革要動力。以改革的思維謀發展、促轉型,用改革的辦法拓空間、增實力。“點”上突破。認真總結昌寧紅茶莊園、春暉蔬菜莊園、東潤農牧循環經濟、田園鎮統籌城鄉等各個領域改革的成功經驗,在全縣範圍內積極推廣、穩步鋪開。在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新型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等改革領域樹立典型、探索經驗。“線”上承接。全面落實行政管理、財政管理、社會事業等領域的改革要求,穩妥推進新一輪政府機構、事業單位分類和教育、公立醫院、供銷、殯葬綜合改革,完成黨政機關公務用車改革,促進政府管理科學高效。全力做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提升網上審批套用水平,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促進政府事權規範化。“面”上聯動。積極把握和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努力讓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促進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升級,促使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堅持“優工強農興三產”的發展定位,點線結合,全力轉方式、調結構、促轉型,提升一產、促進二產、帶動三產,逐步建立起以基地為基礎、以園區為載體、以企業為龍頭、以市場為導向、以旅遊為補充的產業鏈,做精農業、做強工業、做優服務業,努力打造三次產業融合、聯動發展新格局。
用開放借外力。更加注重以開放吸納項目、匯集資金,以開放吸納人氣、匯聚人才。突出基礎帶動。打好交通建設攻堅戰,抓好通用航空機場、高速公路等項目前期工作,確保大鏈二級公路年內建成通車,加快構建聯內拓外、有效銜接的開放路網。打好電網升級攻堅戰,抓好漭水35千伏變電站建設和47.2公里輸電線路改造,確保田園110千伏、溫泉和雞飛35千伏變電站全面竣工,加快構建覆蓋城鄉、滿足發展的電網體系。突出招商驅動。把招商引資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全面營造招商引資氛圍。創新招商方式,拓寬招商思路,抓住招商重點,增強招商針對性,力爭引進一批超億元項目。圍繞生物資源精深加工、旅遊開發、商貿物流、社會事業等重點領域,著力引進行業龍頭、知名品牌和延鏈補鏈項目。最佳化政策、政務、生產、社會四大環境,提高協定履約率、項目開工率和資金到位率,力爭實際到位資金56.7億元,增長10.9%以上。突出人才推動。以工業、交通、水利、教育、衛生、安監等領域為重點,突出抓好人才引進,完善保障政策,引進一批專業技術、經營管理和高技能人才,有效滿足項目建設、民生改善和產業轉型需求,努力實現引人與引智並重、人才和項目結合、當前和長遠統籌。
讓創新增活力。更加注重以創新機制凝聚合力、保障發展,以創新機制抓好落實、維護穩定。做強支撐平台。創新融資機制,壯大擔保實力,做強融資平台。加強銀企合作,確保重大項目、重點企業資金需求。著力改善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提高服務水平。建立激勵約束機制,鼓勵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積極引進村鎮銀行,擴大信貸規模。年末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63.7億元、36.9億元,增長13%、16%以上。狠抓工作實效。繼續弘揚“釘釘子”精神和“一根絲”的韌勁,勇於創新、敢於爭先,加快推進改革創新步伐,大膽突破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牢固樹立“謀大抓小”意識,謀劃時多從大處著眼、通盤考慮,抓工作時多從小事抓起、從細事做起。堅持高起點、高水平、高效益,落實精心、精細、精緻要求,經常抓、反覆抓、持久抓,真正做到敢抓敢管、善抓善管。堅持以改革的辦法探索路徑,以創新的思路破解難題,敢於突破老路,走出新路,不斷提升抓落實的能力。強化社會治理。加強公共安全監管,強化治安基礎管理、源頭治理,從嚴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考核,全面貫徹新安全生產法,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抓好道路交通、煤礦企業、非煤礦山、建築施工和校園周邊等領域安全,有效防控各類安全事故發生。強化信訪維穩工作,推進領導幹部視頻接訪,妥善化解信訪積案。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推進多層次、多領域治理,依法依規解決民眾合理訴求。
——堅定不移最佳化發展平台
以一抓到底的勇氣和拼勁做強園區、做精城區、做美景區,著力提升園區實力、挖掘城區潛力、增強景區吸引力,壯大縣域經濟核心增長極。
做強園區。用活省級重點工業園區政策,在項目、資金等方面爭取更大扶持,為企業集聚、產業集群、資源集約搭建平台。加快園區開發。提升規劃理念,堅持走產城互動、以產興城之路,加大工業用地收儲力度,促進城市園區一體化發展。加快完善園區市政配套設施,打造產業承載平台,建成標準廠房2萬平方米,完成環城北路、二環北路東延線建設,拓展園區發展空間。積極探索園區建設新模式,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吸納民間資本向園區產業聚集。開工建設核桃青皮硬殼綜合開發利用、“滇西1944”果酒生產等項目,入園企業達79戶以上。壯大產業集群。圍繞“園區引龍頭、龍頭促帶動”,打造核桃、茶葉、畜牧“3個10億元”優勢特色產業,推進同業集聚、關聯發展、成鏈發展、集群發展,建設農特產品區域中心。核桃產業堅持走精深加工之路,規劃建設核桃產業園,確保摩爾農莊核桃綜合開發項目投產,著力打造全國知名的核桃加工貿易集散地。茶葉產業堅持走品牌振興之路,依託昌寧紅茶業集團,全面提升“昌寧紅茶”知名度,著力打造全國知名的紅茶加工基地。畜牧產業堅持走龍頭企業引領之路,推進福潤15萬噸肉類加工項目運營生產,著力打造全省最大的肉食品加工基地。矽錫產業堅持走規模經營之路,積極推進松山錫礦建成達產,著力打造滇西清潔載能產業基地。培強骨幹企業。篩選確定20戶工業企業作為骨幹企業,實施“工業轉型三年行動”計畫,支持企業兼併重組、引進戰略夥伴,提高市場競爭力。消除體制障礙,加強行業監管,全面推進“兩個10萬元”培育工程,培育微型企業200戶。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95.4億元,增長16%以上;工業增加值25.3億元,增長16%以上。
做精城區。以擴規模、提品位、強管理為抓手,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山水田園城市。精心建設。最佳化城區總體布局,積極推進城區東拓、西優、南進、北延。投入資金7.03億元,啟動棚戶區改造;加快天然氣管網工程、綜合管廊、縣城游泳池等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新增縣城建成區面積0.6平方公里,新增城鎮人口7000人,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悉心經營。把經營城市與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結合起來,更加注重土地等城市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集約利用,更加注重城市產業的培育,促進城市產業的集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最佳化升級。積極培育以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務服務為重點的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新增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4戶,繁榮城市經濟。力爭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2.2億元,增長14.5%以上。用心管理。鞏固省級園林縣城創建成果,爭創國家級園林縣城。加強公園綠化帶、道路景觀帶、廣場園林帶的管養,城市建成區綠化率達38.6%以上,人均綠地面積達12平方米以上。更加注重城市管理服務的科學化、精細化、人性化,加大城市綜合整治力度,深入推進城市人居環境提升行動,形成部門聯動、運轉高效、規範有序的管理格局。
做美景區。走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旅遊產業發展道路,以開放的思路和開闊的眼界,在城鄉建設中統籌旅遊產業發展,在創新旅遊產品上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確保全年接待遊客5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億元以上。立足生態建景區。圍繞核桃、茶葉、果蔬等產業優勢,努力探索一條農業產業、生態建設、休閒觀光有機融合的旅遊發展新路子,讓遊客享受更高品質的“綠色福利”。依託180萬畝核桃,打造一批核桃樹下的美麗鄉村,發展鄉村休閒娛樂游;依託25萬畝茶園,大力種植櫻花覆陰樹,打造一批生態茶園、櫻花觀光園;依託15萬畝林果,打造一批綠色經濟走廊,發展現代農業體驗游。立足文化建景區。圍繞燦爛的青銅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諧的生態文化、厚重的茶鄉文化和秀美的田園文化,引進一批旅遊文化項目,提升旅遊文化產業綜合競爭力。圍繞大甸山古墓葬群,完成文化遺址公園和博物館規劃設計。繼續鞏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成果,著力將旅遊文化產業培育成推動第三產業轉型發展的潛力產業,確保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5%以上。立足特色建景區。加大景區開發力度,調動社會資本參與旅遊產業發展,努力破解資金瓶頸制約。積極爭取一批旅遊項目落戶昌寧,加快構建游瀾滄江、觀天堂山、賞田園美景、浴天然溫泉、品昌寧紅茶的旅遊新格局,打造生態休閒之都、溫泉之都、紅茶之都。
——堅定不移硬化增長支撐
以一以貫之的信心和舉措穩三農、穩投資、穩財稅,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投資成為調結構的引擎,讓財稅成為穩增長的保障。
穩三農。夯實農業穩定發展基礎,穩住農村持續向好局勢,穩步增加農民收入。強農業。打響“生態、循環、特色、高效”四張名片,堅持數量、質量、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技術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著力加快農業發展向“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銷售”的模式轉變。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鞏固提升以糧食、甘蔗、菸草為主的支柱產業,重點培育以茶葉、核桃、畜牧為主的優勢產業,穩步壯大以蠶桑、蔬菜、水果為主的特色產業,積極發展以中藥材、食用菌為主的新興產業。實現農業總產值52.7億元,增長7.5%以上;增加值31.5億元,增長6.5%以上。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爭創國家級示範社,年內新增農民合作社50個,規範管理30個。加快發展農業莊園經濟,打造10個以上示範帶動作用明顯的生態農業莊園。美農村。啟動卡斯、漭水等土地整治項目,完成柯街灌區、昌寧紅茶莊園等節水項目,抓好菸葉生產配套等項目,大幅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加快漭水鎮、卡斯鎮整鄉推進項目,打好新一輪扶貧攻堅戰,著力推進扶貧對象、幫扶措施、資金投向精準化,完成易地扶貧搬遷400人。加大政策、項目、資金扶持力度,切實增強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加強環境衛生整治,實現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以舊村改造修復和村莊整治為重點,完成10個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整合涉農支農項目,投入資金1.6億元以上,啟動一批新農村試點建設,高標準建設3個以上縣級連片示範村。抓好小灣移民掃尾工作,強化移民後期扶持,逐步改善庫區、安置區生產生活條件。富農民。積極推廣農業生產適用技術,強化動植物疫病防控、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引導農民念好“山字經”、唱好“林草戲”、打好“果蔬牌”,挖掘增收潛力。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引導和鼓勵有資金基礎、有創業願望的農民成長為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帶頭人。積極發展勞務經濟,完成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8000人。實施農民創業促進工程,培育年經營收入超過50萬元的工商戶30戶以上。
穩投資。集中力量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做到熱度不減、勢頭不降、目標不松,不斷積蓄經濟發展實力。對接政策爭取。圍繞國家最新投向,聚焦交通路網、農田水利、扶貧開發、生態環保、移民扶持、地質災害防治等重點領域,加大對上爭取資金力度,爭取更多的項目資金支持昌寧。加強政策研究,強化機遇分析,深化縣情認識,精心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創造條件開工。堅持用地指標向重大項目傾斜,優先保障事關發展全局的項目,重點保障前期工作成熟的項目,積極做好規劃論證、備案審批、用地報批等前期手續,落實建設條件,確保生活垃圾資源化綜合處理、3000噸果殼活性炭等49個項目開工建設。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45.5億元以上。加快進度建設。完善項目建設“三人議事”決策機制,更加科學地調動領導力量、協調力量、服務力量,更加主動地推行工序倒逼、進度倒逼、時間倒逼機制,切實抓好項目全程跟蹤服務。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農網改造升級等項目,確保糧油儲備庫、柯街公共澡堂等項目全面竣工。
穩財稅。把財稅增收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點,大力培植財源,增強財政調控能力。竭盡全力抓收入。加強重點稅源監控,強化政府非稅收入、國有資產運營收益管理,加強稅收征管,堵塞征管漏洞,確保財政總收入達6.8億元以上,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4.7億元以上。完善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充分調動鄉鎮發展經濟、組織收入的積極性,力爭13鄉鎮財稅收入增幅均超過6%。不遺餘力抓支出。強化資金管理使用的跟蹤問效,堅持有限財力向基層建設傾斜、向社會事業保障、向民生領域覆蓋,提升公共財政服務能力。加強財政資金使用過程監管,加大財政和審計協同管理力度,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完成財政總支出24.7億元以上,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2.5億元以上。齊心合力抓監管。落實新預算法規定,完善政府預算管理體系,規範部門預算管理,推進預算公開透明,促進財政管理科學化、規範化、信息化。嚴肅財經紀律,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壓縮“三公”經費,從嚴控制政府支出。
——堅定不移強化民生保障
以一脈相承的意志和勁頭修路、種樹、興水、重教、強醫、提保,多辦打基礎、利長遠的實事,多做順民意、解民憂的好事,集中力量使民眾持續得實惠,生活不斷有改善。
交通惠民。投入資金3.2億元,實施農村公路通暢工程455.7公里,行政村農村公路通暢率達100%。抓好5000公里村組公路規劃建庫,確保小灣庫區搜救中心等項目前期工作取得進展。啟動小街子索改橋項目建設,確保珠街至牛街公路竣工。加強路政管理,穩步提升管養水平。加快推進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四個交通”建設,為人民民眾安全便捷出行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生態惠民。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效益補償機制,推進右甸河、枯柯河生態經濟帶建設,積極申創生態鄉鎮、生態村(社區)。加大節能減排和水源地保護力度,深入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縣城污水處理率達86.5%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6.7%以上。高度重視資源林政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紮實推進“森林昌寧”建設,完成綠化造林4.5萬畝,打造核桃提質增效示範樣板4萬畝,切實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步伐。
水利惠民。投入資金2億元以上,加快推進立影水庫、彌泥河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項目,啟動長嶺崗、松林、羊腸河、桂花樹4座小(一)型水庫建設,實施河西水庫西大溝防滲加固等重點水利工程,力爭立新水庫等項目前期工作取得新進展。解決1.9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5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5萬畝,水利化程度提高3個百分點。統籌抓好防汛抗旱、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水政水資源管理。
教育惠民。投入資金2.4億元以上,加快城北教育中心片區建設,重點抓好昌一中、昌二中擴建,思源實驗學校新建等項目。全面實施“改薄”工程,探索高中階段學校建設招商引資模式,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集中發展高中教育,創新發展職業教育,鞏固發展特殊教育。健全完善校長、教師交流機制,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穩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衛生惠民。投入資金7000萬元以上,實施縣婦幼保健院、天和醫院新院區、47個村(社區)衛生室建設項目,完成縣中醫院整體遷建。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參合率保持在98%以上。逐步提高補償比例,政策範圍內住院報銷比例達75%以上。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全民愛滋病知識知曉率達95%以上。抓好醫療監管,強化醫德醫風,促進醫患和諧。全面落實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等各項惠民政策,大力實施優生促進工程。高度重視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不斷健全食品藥品監管責任體系。
保障惠民。城鎮職工五大保險惠及8萬人次以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8%以上。鼓勵創業促進就業,開發就業崗位2800個,轉移農業勞動力7.5萬人次。確保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增長15%,促進重點優撫對象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常態化。建成保障性住房1950套,實施農村危房改造3500戶。健全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機制,解決3000戶民眾住房困難問題。啟動縣社會福利院建設,確保縣城中心敬老院投入使用。加強防災減災,強化災害應急管理,提高應急處置和救助能力。
牢記宗旨轉作風,不辱使命履好職
改革新任務、發展新形勢,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更實的要求。我們必須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勤勉務實的工作作風,推動政府工作提能、提質、提效。
——以法為基,建設規範有序、科學民主的法治型政府。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縣,大力營造全民普法、守法和領導幹部帶頭學法、守法的良好氛圍。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進一步深化政務公開,不斷提升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重大事項向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向縣政協通報制度,高質量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
——以學為上,建設敢為人先、善做善成的創新型政府。堅持把學習作為提升素質、解放思想、創新舉措的有效途徑,切實加強對上級政策、法律法規和外地經驗的學習,努力從政策中找機遇,從困難中找對策,從問題中找突破。健全完善政府班子集體學習制度,更加注重對財稅金融、城市建設、招商引資等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運用市場經濟規律、社會發展規律推動工作的能力。大力倡導勇於開拓、善於創新的工作新風,鼓勵廣大幹部敢於承擔責任、敢於打破傳統,深入推進理念、思路、機制等方面的創新,力爭用創新的思路推進工作,用創新的舉措提升效率。
——以乾為要,建設求真務實、執行有力的實幹型政府。鞏固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切實把成果轉化為推改革、促發展、惠民生、保穩定的動力。抓好整改方案和整改清單落實,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推進省委第十巡視組反饋意見的整改落實和建章立制,以實際行動贏得支持。按照縣委的統一部署,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和“忠誠乾淨擔當”專題教育,深入開展紀律作風整頓,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省、市、縣委實施辦法,大力改進學風、文風、會風,改進調研方式。全面推行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和限時辦結制,大力整治庸、懶、散、慢等不正之風,推進效能提升,最佳化政務環境,提高服務質量。充分發揮政務督查作用,加強對“三重”工作的跟蹤問效,著力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以廉為本,建設公開透明、監管到位的廉潔型政府。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推進“兩個責任”工作落實制度化,支持紀檢監察機關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回歸本職,聚焦主業。堅決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用制度管好權、管好錢、管好人。加大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力度,嚴格執行項目前置審計,實現村級財務審計全覆蓋。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行為,集中力量開展糾風整治,堅決遏制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加強對工程招投標、土地交易、政府採購、資金監管等重點領域的監管,讓權力公開、透明、陽光運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