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陽觀(呂祖廟)

昇陽觀(呂祖廟)

昇陽觀(呂祖廟)位於濟南大明湖畔,始建於金代,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屬道教全真龍門派, 1979年就被定為第一批濟南市文物保護單位。現任主持為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三代弟子李宗清道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昇陽觀
  • 外文名:Sheng yang guan
  • 教派:道教全真教龍門派
  • 主持:李宗清
  • 地點:濟南市歷下區西公界街壽康樓4號
廟宇概括,相關傳說,

廟宇概括

昇陽觀(呂祖廟)位於濟南大明湖畔,始建於金代,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屬道教全真龍門派, 1979年就被定為第一批濟南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任主持為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三代弟子李宗清道長。
八百年風雨昇陽觀
昇陽觀原名呂祖廟,因供奉神話人物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建。明末,濟南知府樊時英曾重修呂祖廟(有碑為證)。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在呂祖廟西院又修建了一座大殿,名為昇陽觀。此後,呂祖廟漸漸被人們稱為昇陽觀。據資料記載,昇陽觀歷經800多年的風雨,多次重修,原來的昇陽觀是座由東西廂房及正殿組成的四合院,正殿為三開間一殿一卷棚硬山結構,造型穩重而富有變化。但“文革”時期破壞嚴重,到現在,原先的院落已被各種現代建築擠得只剩下六七百平方米了。而且儘管1979年便被公布為濟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昇陽觀還是沒能避免倒塌的命運,幸好昇陽觀正殿山牆內尚保存著三塊碑刻,嵌在東山牆的一塊是民國18年重修時的碑刻,一塊是帝君畫像碑;嵌在西山牆的則是清光緒戊申(1908年)重刻的明天啟年間樊時英書《呂祖像贊》並畫像碑。

相關傳說

昇陽觀傳說
據說八百年前,金人元好問一日在太原街頭閒逛,一長須飄灑、身背寶劍的道人突然上前,邀請他一同飲酒就餐。元好問生性好交友,自然不加推辭。推杯換盞中,兩人談得甚是投機。道人自我介紹說,他就住在天下聞名的趵突泉邊,大明湖畔,那裡景色宜人,並邀元好問一同前去遊歷。元好問答應說,將來有機會一定前往,與道人臨泉對飲。
數年後,元好問調到濟南任知縣,乘興來游趵突泉、大明湖等地,此時他已經忘記了先前與道人的約定。遊玩之餘,便在泉邊小憩。迷迷朦朦中看見當年的長須道人走到跟前問他:“太原一別,已經這么多年了。你是不是已經忘了我們當初的約定。為什麼到了我的家門還不來和我見面敘舊呢?”元好問頓覺誠惶誠恐,正想答話,不料猛然驚醒,這才想起當年和道人相約一事,隨後起身,看到旁邊的牆壁上,赫然發現牆上呂洞賓的畫像正是當年在太原見到的長須執劍道人。於是元好問出資在濟南趵突泉、大明湖畔修建了呂祖廟。
題壁堂
清康熙十八年,由蔣振邦等在呂祖廟東院又修建了一座大殿,名為呂祖殿。相傳呂祖殿建成後的一天,道觀住持看見一位道人進入,但遍尋無蹤,卻在大殿左牆壁上發現了新題寫的這樣一首詩:“
曾否當年舊酒樓,松亭水色靜悠悠;
薰風日躋蓬萊島,筇杖常經此地游。
世法須從身上想,機關宜向箇中求;
離離青草會心處,何事浮生空白頭。
”詩末署名“木石道人”。道眾認定為呂祖化身留書於此。清嘉慶八年,因牆壁字跡有脫落,道觀又修建了戲樓,並定名為題壁堂,用於道觀謝神、舍粥、扶危濟困等用,1905年又由歷城人張景堂等捐資擴建。題壁堂也是目前古城內保留較完整的一組清代古建築群。
古觀重修煥“舊顏”
2012年,經報濟南市文物局、民宗局批准,濟南呂祖廟建於明天啟年間的昇陽觀正殿,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已全面整修完畢,本著修舊如舊、恢復古建築的原則,昇陽觀又以嶄新的面貌為濟南古城增添亮麗的風采。
走過題壁堂門前,左拐便可看到整修完畢的昇陽觀,道路右側是記錄此次重修昇陽觀的功德碑,重修過的山門匾額上書三個金字“昇陽觀”,為原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的黃信陽所提。走進山門,右手邊為請香處,再往前走即有兩個香爐,分別為四足長方式與三足圓鼎式,兩個香爐分別上書“昇陽觀”與“呂祖廟”,再往前就是昇陽觀大殿,大殿門前紅柱掛有一副對聯“天降甘露不潤無根之草,道法無邊難度無緣之人”,落款為中國著名書法家武俊傑先生,大殿門框上也有一副對聯,為當代國學藝術名家馬子愷先生所提“一枕黃粱點破千秋大夢,九轉丹陽練就萬劫真仙”。
走進大殿,正位上供奉著純陽祖師呂祖,左右兩邊分別供奉太乙救苦天尊、圓明道姥天尊。左右側山牆分別供奉著福德正神(土地爺)和關聖帝君。大殿兩邊牆壁上設有祭祖牆,可供善信在此設牌位供養已故先人。
正殿東西兩邊的牆壁上分別鑲嵌著兩塊石碑,東牆石碑為民國十八年重修時的碑刻。西牆石碑則是清光緒戊申(1908年)重刻的明朝天啟年間樊時英書《呂祖像贊》並畫像的石碑,這正是昇陽觀數百年滄桑的見證。
走出大殿,可以看到東面幾間房屋,分別為濟南市道教協會辦公室及住觀道士的飲食起居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