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崗古墓

昆崗古墓

昆崗古墓群是位於新疆阿拉爾市塔里木古河道的神秘古墓群落,因阿拉爾古稱“昆崗”,這片古墓群由此命名為“昆崗古墓”。據國際人類學權威機構鑑定,該古墓群距今最遠時期已有4600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昆崗古墓
  • 地點:新疆阿拉爾市
  • 時間:4600年的歷史
  • 詞性:名詞
簡介,古墓發現,墓葬特點,

簡介

阿拉爾市地處塔克拉瑪乾沙漠西北邊緣,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所在地。和田河、葉爾羌河、阿克蘇河蜿蜒東流在這裡匯聚而形成了塔里木河。歷史上塔里木河曾多次改道,逐水草綠洲而居的遠古人類,在這裡留下了諸多歷史遺蹟。塔里木古河道發現的神秘古墓群落正是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轄區內的十一團十三連、十五連南部沙漠。這批墓葬群的發現,為研究昆崗(阿拉爾)的古代歷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古墓發現

“阿拉爾”,維吾爾語的意思是“綠色的小島”,2004年成立阿拉爾市。在人們的印象中,這裡是人跡罕至的亘古荒原。1957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奉命進駐阿拉爾屯墾戍邊。一次意外的發現,卻將阿拉爾的歷史拉回到幾千年前。
2005年3月,有團場職工在沙漠裡發現一個方圓幾公里的古墓群,隨即報告給西域文化研究所。廖肇羽第一時間向文物部門報告並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廖肇羽迅速查閱古籍,在《新唐書·地理志》《資治通鑑》等文獻中發現,隋唐時期,這裡所處的位置名叫昆崗,因此把古墓命名為“昆崗古墓”。第一次對昆崗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時,並沒有發現更多的文物,為此,西域文化研究所專門組織了一次收集民間出土文物的活動,當地民眾提供的文物有木俑、氈帽等,說明當時的手工藝已很發達;木祖、石祖等文物代表了當時人們的一種生殖崇拜;小麥、粟米種子說明當時發達的綠洲農業文明;殘損的陶片有著明顯的青銅器時代特徵;還有一個出土的坩堝,可以想到當時人們在冶煉技術上的成熟。這些文物表明這裡在三四千年前就有人類生存,並且有著先進的遊牧和農業並存的綠洲文明。
隨著考古的深入,更大的驚喜展現在人們面前,研究所工作人員又發現了胡楊深處方圓幾公里的古村落遺址。這些發現,把人們拉回到古西域的史前文明,沉寂千年的文明又重見天日。這給屯墾戍邊增添了深厚的底蘊,也改寫了阿拉爾亘古荒原的歷史。

墓葬特點

驅車駛離十一團團部約十公里,就能看到呈帶狀分布在沙漠中的古墓群,附近有一個不太大的湖泊,研究人員初步斷定是塔里木河古道與和田河古道所在地。
這裡的地貌是典型的魚鱗狀沙丘,由於距離塔里木河較近,地下水位高,鹽鹼侵蝕嚴重。猛然看,整個地形最高的墓區沙丘頗像聞名遐邇的小河墓地。據塔里木大學西域文化研究院專家介紹,該墓地出土的部分古人類屍骨和文物,恰好形同小河墓地,初步發現為上下三層六個系列,分別為4600年、4300年、3800年、2600年、1200年和900餘年。新疆文物局局長盛春壽稱其“填補了塔中地區古人類遺址的考古空白”。
在墓葬群中,每個墓地四周都密密麻麻插有小木棒,呈四方形,小孩墓地插的是小棍子,成人墓地插的是大棍子。其中造型美觀的一個木棒整體呈褐色,縱向剖開裡面空間藏有盤曲為長條形的蛇,蛇頭前昂,充溢著神秘的氛圍。此外有簡單削出人頭、軀幹和下肢的一對男女胡楊木雕人像,細槽狀雙眼、嘴角和微隆的鼻子惟妙惟肖,大概屬於死者替代物,所蘊涵的意義至今尚不清楚。當地還出土了用植物的莖稈、根莖纖維密實絞編而成的草編小簍,呈鼓腹形、圓柱狀,有圓底、有尖底,形態各異,每隻小簍上都有提梁。所有這些與小河墓地極為相似,但二者因緣目前還難以界說,因為彼此還存在不少差異。
阿拉爾昆崗古墓出土的系列文物,雖明顯“貧民化”,但歷史價值極高。部分葬形制和出土文物與小河墓地如出一轍,有的時代則更為久遠。出土的所有棺木皆無底座,且男女上下合葬,屈肢葬成為主導類型。墓葬附近古河道遺蹟清晰可見,乾枯的胡楊林面積特別龐大,有明顯的生活區特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