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夕

旦夕

旦夕,即早與晚,比喻短時間內。如成語“危在旦夕”、“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旦夕之間”、“偷安旦夕”等,都是指時間很短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旦夕
  • 拼音:dàn xī
  • 英譯:in a short while
  • 出處:《墨子·號令》
詞目,拼音,英譯,出處與詳解,相關詞語,危在旦夕,命在旦夕,旦夕之危,禍在旦夕,偷安旦夕,

詞目

旦夕

拼音

dàn xī

英譯

in a short while;in a day's time

出處與詳解

1.早與晚。
①《墨子·號令》:“諸門下朝夕立若坐,各令以年少長相次,旦夕就位,先右有功有能。”
②唐 張巡 《聞笛》詩:“旦夕更樓上,遙聞橫笛音。”
2.日夜;每天。
①《書·冏命》:“昔在文武,聰明齊聖……其侍御僕從,罔非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
②漢 劉向 《列女傳·鄒孟軻母》:“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
③宋 蘇軾 《藥誦》:“自今日以往,旦夕食淡麪四兩。”明 王鐸《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夫人宋氏行狀》:“偕夫人長跪,柔旨酒奉以為壽,旦夕善事之。”
④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三回:“王僚得一慶忌,旦夕相隨,尚且難以動手。”
⑤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卻說玄德袁紹處,旦夕煩惱。紹曰:“玄德何故常憂?”
⑥清 龔自珍 《葛伯仇餉解》:“葛雖貧,土可兼,葛伯放而柔,彊隣聖敵,旦夕虎視,發眾千百入其境……能無懼乎?”
3.比喻短時間內。
①《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三·焦仲卿妻》:“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
②宋 蘇軾 《答孫志康書》:“今復覩此文,旦夕當下筆,然不願傳出。”
③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今敵國侵凌,邊境騷動,吾君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以三軍之眾,托吾兩人,冀旦夕立功,以救百姓倒懸之急何暇與親舊飲酒為樂哉?”
④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關於革命軍方面訊息》:“戰況甚佳,南京旦夕可下。”

相關詞語

危在旦夕

危險就在眼前。
1、《三國志·吳志·太史慈傳》:“今 管亥 暴亂, 北海 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
2、《說唐》第六二回:“如今 紫金關 危在旦夕,父王因赦孤家出牢,立功折罪。”
3、 茅盾 《子夜》二:“四鄉農民不穩,鎮上兵力單薄,危在旦夕,如何應急之處,乞速電復。”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解釋】不測: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災禍的發生,事先是無法預料的。
【出處】元·無名氏《契約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那廝恰才無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張千,你再去看來。”

命在旦夕

【解釋】:旦夕:早晚之間,形容極短的時間。生命垂危,很快會死去。
【出處】:唐·陳子昂《為建安王與諸將書》:“盡病水腫,命在旦夕。”
【示例】:今日之中國,又積數千年之沈疴,合四百兆之痼疾,盤踞膏肓,~者也。 ◎清·梁啓超《新民說·附錄》
【解釋】: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間,形容在很短時間內。
【出處】:漢·無名氏《焦仲卿妻》:“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
亦作“只爭朝夕”。力爭在最短時間內達到目的。
徐復祚 《投梭記·卻說》:“今朝寵命來首錫,掌樞衡只爭旦夕。” 毛澤東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詞:“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旦夕之危

【解釋】:旦夕:比喻短時間內。危:危險。形容危險逼近。
【出處】:《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禍在旦夕

(禍在旦夕)
謂禍患來臨在即。旦夕,謂早晨或晚上,喻短時間。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一:“舍人,觀察亦保終吉,但資政氣貌甚惡,禍只在旦夕。”

偷安旦夕

【解釋】偷安:苟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時間短。只圖眼前的一時安逸。
【出處】三國魏·鐘會《移蜀將吏士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玉石俱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