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犀牛”自行反坦克炮

日耳曼“犀牛”自行反坦克炮

“犀牛”自行反坦克炮,也有人按德文音譯為“納斯霍倫”自行反坦克炮,是德國第一種用特製底盤製成的自行火炮。儘管也可以說它的底盤為TⅣ型坦克,但是,它是在TⅣ底盤的基礎上,經過重大改動製成的自行火炮。最突出的變化是,將發動機的位置從中部移至中前部,取消了傳動軸,直接用聯軸器將發動機和變速箱連線起來。這樣做的目的是儘量擴大戰鬥室的空間。由於發動機的位置前移,使車體內部的布置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耳曼“犀牛”自行反坦克炮
  • 製造國:德國
  • 特徵:特製底盤製成的自行火炮
  • 好處:儘量擴大戰鬥室的空間
名稱由來,底盤部分,研製原因,結構,火力,動力系統,戰績,

名稱由來

日耳曼人喜歡動物,喜歡以動物的名字來命名坦克裝甲車輛,尤其是兇猛的動物,如虎、豹等。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就有“虎”式、“黑豹”、“獵虎”、“獵豹”、“鼠”式、“黃蜂”、“野蜂”、“象”式、“黃鼠狼”、“灰熊”、“犀牛”等坦克裝甲車輛。二戰以後,還有“豹”式、“黃鼠狼”、“鼬鼠”、“獵豹”、“野豬”、“海狸”“禿鷹”、“野貓”、“狐”式、“美洲豹”……這一大群動物命名的坦克裝甲車輛。好傢夥!簡直成了動物園啦!這一回介紹的是兵器迷們可能不太熟悉的“犀牛”(Nashorn)自行反坦克炮。

底盤部分

⒈變速箱;⒉駕駛員席;⒊HL120TRM型汽油機;⒋空氣濾清器;⒌燃油箱;⒍燃油箱;⒎履帶調節裝置
日耳曼“犀牛”自行反坦克炮

研製原因

研製“犀牛”一類“重型自行炮”的直接原因,是由於所謂的“T-34衝擊”。納粹德國侵略軍的裝甲洪流湧入蘇聯大地後,開始時一帆風順,但很快就遭到蘇聯紅軍T-34坦克等的頑強抵抗,而德軍的TⅢ/TⅣ坦克根本不是對手。德軍用來對付T-34坦克的,主要是牽引式的Pak43/1式88毫米反坦克炮。這種反坦克炮機動性極差,往往需要動用很多人力和車輛將火炮運進和運出發射陣地。為此德軍迫切需要將這種火炮裝到履帶式底盤上,製成自行火炮。首先選中的是TⅢ/TⅣ坦克的底盤。
負責研製和設計的公司為丟特茨-埃森威克公司,研製工作於1942年初開始。由於時間要求很急,上部結構只搞成敞開式結構;再加上受底盤承重的限制和鋼板材料的匱乏,上部的裝甲板很薄,這也是“犀牛”自行反坦克炮的突出弱點。第一批產品於1942年10月製成。到1943年5月,共生產了100輛。“犀牛”的總產量為494輛。在命名的問題上,還有一個小插曲。最初德國軍方準備命名為“大胡蜂”(hornets)自行反坦克炮。但是,希特勒不喜歡“以小蟲子來命名裝甲戰車”,並親自命名為“犀牛”自行反坦克炮。可見希特勒對“犀牛”還是相當重視的。

結構

“犀牛”自行反坦克炮的戰鬥全重為24噸,比基型車TⅣ坦克重了4噸多。乘員為4人。車全長8.44米,車體長5.8米,車寬2.86米,車高2.65米。從圖中可以看出,由於戰鬥室下部布置了燃油箱等,再加上炮架布置在動力艙的上部,使車高抬得很高,這也是“犀牛”自行反坦克炮的一個缺點。車體及上部戰鬥室為鋼裝甲焊接和螺栓連線混合式結構。裝甲板較薄,厚度為10~30毫米。部分車體甲板採用螺栓連線結構,也是為了便於從車上拆卸發動機。戰鬥室很寬敞,加上是頂部敞開式,乘員在戰鬥室內覺得很舒服,但頂部防護很差。運輸或行軍途中,戰鬥室頂部可罩上帆布,並用火炮固定器將火炮固定。由戰鬥室後方見到的炮長席位置如上圖所示,炮長在左側,由防危板和火炮相隔;裝填手在右側。火炮右下方的管子,用於在冬季向戰鬥室送去發動機的暖氣。儘管是頂部敞開式結構,但在車體後部仍開了兩扇小門,供乘員上下車用。車體後部下方有一個備用負重輪。

火力

“犀牛“的主炮為PaK43/1型火炮,身管長為71倍口徑,這是一款在德國很著名的加農炮,堪稱是打飛機和打坦克的“高手”,在二戰期間,是對付美軍和蘇聯紅軍中型和重型坦克的主力。不但火炮的身管長,連炮彈的長度也很突出。你可以從插圖中看到“犀牛”的裝填手正在裝填榴彈時的情景,長長的炮彈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很明顯,長長的藥筒,增加了裝藥量,提高了射程和威力。該炮發射被帽穿甲彈(彈丸重10千克,彈藥重23千克)時,在1 000米射程上穿甲厚度為167毫米;在2 000米射程上穿甲厚度達139毫米。如用上鎢芯彈,在2 000米的射程上,可以擊穿184毫米厚的鋼裝甲。也就是說,它可以擊穿二戰期間盟軍所有坦克的裝甲。實戰中曾出現“犀牛”的88毫米火炮在3 500米的射擊距離上擊毀6輛T-34中型坦克的記錄。除了榴彈和穿甲彈外,在彈種中還有破甲彈。彈藥基數為40發。其中,戰鬥室兩側各8發,戰鬥室底部存放24發。發射榴彈(彈丸重9.4千克,彈藥重19.3千克)時的最大射程達17 500米。據說,還有一次,“犀牛”自行炮在600米的射擊距離上從後面擊中一輛T-34坦克,竟然將發動機拋出到車體5米開外(估計是引爆燃油箱的結果),其威力之大可見一斑。
“犀牛”的裝填手正在裝填榴彈
戰鬥室細部戰鬥室細部
英軍繳獲的犀牛自行反坦克炮英軍繳獲的犀牛自行反坦克炮
其瞄準裝置為SfZfla型光學直接瞄準鏡。火炮的高低射界為-5~+20度,方向射界為左右各15度。最初的“犀牛”自行炮上沒裝輔助武器,這使它在近距離的戰鬥中吃了不少虧。後來的“犀牛”上裝上了7.92毫米機槍,彈藥基數為600發。

動力系統

“犀牛”自行炮的動力裝置為HL120TRM型汽油機,最大功率300馬力。變速箱有6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動力傳動裝置前置,主動輪在前。炮車的最大速度為42千米/小時,最大行程215千米。燃油箱容量為470升。炮車上裝有FuG型無線電台。
總的看來,“犀牛”自行反坦克炮,是一種性能較好的反坦克武器,穿甲威力大,射擊準確,機動性也算不錯,但防護性相對較差,是它的突出弱點。

戰績

1943~1945年間生產的“犀牛”自行反坦克炮,幾乎全部裝備給德軍獨立重型坦克殲擊車營。先後裝備“犀牛”自行反坦克炮的德軍部隊有:第560重型殲擊坦克車營、第655重型坦克殲擊車營和第525重型坦克殲擊營等。這些“犀牛”自行反坦克炮,多數用於蘇德戰場(東線),也有一少部分用於西部戰線及義大利戰場。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犀牛”首先亮相,在和蘇軍T-34-76坦克的較量中,“犀牛”占盡上風。但是,由於蘇軍坦克數量多,又有SU-152自行火炮和“喀秋莎”火箭炮的支援,最終失敗的是德國軍團及其戰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