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比谷燒打事件

日比谷燒打事件

日比谷燒打事件是指,1905年9月5日,《朴茨茅斯和約》簽署的當天,失望的日本民眾聚集在東京日比谷公園召開國民大會,反對《朴茨茅斯和約》,因為日本得到的只是戰略利益,而非民眾指望的大筆賠償金。群情憤怒的日本國民宣布廢棄該條約。參會者與警察發生了衝突,民眾猛烈地襲擊了公園附近的內相官邸,發生的燒、打事件。騷亂持續了 3 天,最終被政府軍鎮壓。但是,騷亂從東京迅速波及到日本各地,全國為之震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比谷燒打事件
  • 發生日期:1905年9月5日
  • 發生地點:東京日比谷公園
  • 性質:騷亂
  • 人物:民眾
  • 事件:民眾集會引發了市內騷亂
簡介,背景,具體經過,事件映射,日比谷公園,影響,

簡介

1905年9月5日,在舉行的民眾集會引發了市內騷亂,故名日比谷燒打事件。
1905年8月,日、俄兩國政府開始媾和談判。日本國內軍國主義團體利用民眾對戰爭期間米價上漲、稅收提高的不滿,煽動戰爭狂熱,反對媾和。9月5日在黑龍會、媾和問題同志會的發動下,3萬東京市民集會日比谷公園,要求廢止和約,繼續對俄作戰。會後,狂熱的市民搗毀親政府的《國民新聞》報社,放火焚燒內務大臣官邸以及許多派出所。混亂持續到次日,東京戒嚴,政府出動軍隊鎮壓。騷亂中,燒毀2所警察署,219個派出所或警察崗亭,13座教堂,53戶民宅,15輛電車。參加騷亂者被捕1700餘,起訴 300餘,被判刑者87人。

背景

1904年2月日俄戰爭開始。日軍在接連苦戰後,推動戰局向有利方向發展,在奉天會戰以及日本海海戰中取得了勝利。但是,日本的作戰能力已經達到了極限,俄國也興起了革命運動等,兩國均陷入難以持續作戰狀態。因此,經美國介入,兩國於1905年9月締結《朴茨茅斯條約》,決定俄國(1)承認日本在朝鮮的優勢,(2)將旅順和大連的租借權,長春以南的鐵路利權轉讓給日本,(3)割讓北緯50度以南的樺太(庫頁島),(4)承認日本在沿海州、勘察加沿岸的捕魚權。
日俄戰爭中準備進攻旅順的日軍士兵日俄戰爭中準備進攻旅順的日軍士兵
由於日本在這次戰爭中傷亡和損失都遠遠超過了甲午戰爭,而取得的利益卻又大大落後於甲午戰爭所取得的。並且日本還放棄了戰爭賠款的要求。因而在日本人心中造成了很大的落差,因而各界都強烈的攻擊政府。這種情緒在條約簽訂後達到了頂峰,終於在東京發展為伴隨著暴動的民眾運動,即日比谷燒打事件。

具體經過

1905年(明治38年)9月5日,在頭山滿、神鞭知常、佐佐友房和河野廣中等為代表的國權派團體主持下,在東京日比谷公園召開了反對媾和國民大會。與會民眾和試圖阻撓大會的警察發生衝突。會後,民眾襲擊國民新聞社、內務大臣府邸、基督教會、警察署和市內電車,燒毀十分之七的警察崗亭和派出所。暴動繼續到次日,政府發布《戒嚴令》,出動軍隊。傷約五百人,死十七人。被捕者約達一千七百人,其中三百零八人被起訴,八十七人被判刑。參加者主要是不堪忍受物價飛漲和重稅盤剝的工匠、職工、腳夫、車夫等城市各業勞動民眾。他們因心懷不滿才釀成這次民眾暴動。接著,暴動有蔓延到橫濱、神戶一帶,全國各地都出現反對媾和運動,並通過反對媾和和追究內閣成員責任的決議。

事件映射

透過這一事件,不難看出,對於日本政府的侵略政策,日本民眾所關心的只是掠奪他國的財富,根本無視對別國的傷害。這種自私、狹隘、不論是非的民族主義,自然地縱容了當權者更加肆無忌憚地向他國伸出掠奪之手。
桂太郎桂太郎
這一時期,大財閥們的資本進入了各產業,在金融、貿易、運輸等行業逐漸形成壟斷集團。政府繼續擴大軍需工廠的規模,大力保護民間重工業,使造船、煤炭、鋼鐵等工業生產有了大幅度增長。但是,日本經濟實力仍然薄弱。為了籌措巨額的軍費,日本政府已背上了英、美兩國的外債,財政壓力巨大。到 1913 年末,日本當年財政總收入為 7.2 億日元,而外債卻高達 20.7 億日元,與對外投資 8.46 億日元相抵後,外債淨額仍達 12.24 億日元。
此時的日本政界,軍部(陸軍參謀本部和海軍參謀本部的統稱)的政治地位獲得大幅度提高。 1907 年 9 月,軍部頒布軍令,宣稱軍部是直屬天皇的軍令機關,獨立於國政之外,首相無權過問軍部事務。 1908 年又修改《參謀本部條令》,規定:“參謀本部掌管國防及用兵事項,參謀總長直屬天皇,運籌軍務於帷幄,掌管國防及用兵計畫。”將參謀本部的政治地位提高到政府和首相之上。
隨後,代表軍部勢力的桂太郎派,不顧日本國力狀況,一意主張擴大軍備,增設軍團。而以首相西園寺公望為代表的文官,則主張撤出遼東半島,鞏固對朝鮮和台灣的統治。兩派相互爭執,對立不斷加深。政府內閣也是你方下台我登場,拉鋸狀態三起三落。

日比谷公園

日比谷公園是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的一個地區。同名的公園由東京都建設局所轄的財團法人東京都公園協會管理。公園面積161,636.66m²。
園內主要設施有市政會館、日比谷公會堂、大小的野外音樂堂、日比谷圖書館、網球場等。園內設有各種大小的花壇。
至幕末時為佐賀鍋島家、萩毛利家的上屋敷位置,明治時代成為陸軍近衛師團的練兵場。其後,由本多靜六設計成“都市的公園”,1903年(明治36年)6月1日成為日本首個德國式洋風近代式公園。
是“全日本自動車Show”(現:東京Motor Show)的場地。亦是鐵道迷“鐵道之日”活動 。著名的日比谷燒打事件就發生於此,所以使得它在日本的民權運動史上占據著一個特殊地位。

影響

日比谷燒打事件暴動收拾後輿論仍未平息,首相桂太郎和帶領立憲政友會的西園寺公望,私下舉行了會議。1906年1月桂內閣總職,第1次西園寺內閣成立了。事件過後,大正政變和西門子事件時發生民眾暴亂,讓掌權者體會到民眾力量,同時也成為“大正民主”的推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