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之王道政治論:以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為中心

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之王道政治論:以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為中心

《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之王道政治論:以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為中心》是2008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昆將 。

基本介紹

  • 書名: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之王道政治論:以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為中心
  • 作者:張崑將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1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所收的都是台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相關的同仁以將近十年的時間,所撰寫或編輯的有關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的書籍。 本書是該系列之一的《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之王道政治論--以伊藤仁齋狄生徂徠為中心》分冊,書中發具體包括了:“王道”概念既含“君王之道”亦含“先王之道”、古代中國儒家的湯武放伐論及革命觀、古學派“王霸”論辯的迴響等內容。

目錄

黃序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課題的提出
二、兩層比較思想史的意義
三、本書“王道”、“實學”概念之界定
(一)“王道”概念既含“君王之道”亦含“先王之道”
(二)“王道”思想的內容
(三)“實學”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成果的回顧與研究進路
(一)研究成果的回顧
(二)研究進路
第二章 古學派思想淵源與背景
一、引言
二、德川前期儒者的儒道與神道之糾葛
三、伊藤仁齋與荻生徂徠思想之介紹與比較
(一)早年同受朱子學啟蒙期
(二)青年危機期 (仁齋)與從政活躍期 (徂徠)
(三)學問成熟期——反宋學與復古學
四、古學派經典詮釋體驗之學與明清士人思想之交流
五、結論
第三章 古學派王道政治論及革命觀
一、引言
二、中國古代王道政治論的內涵
(一)孔子的“內聖”、“外王”之道
(二)孟子王道政治論之內涵
(三)“王”與“道”之間的關係
三、古學派王道政治論之比較
(一)仁齋“王道”與徂徠“先王之道”
(二)仁齋、徂徠之王霸觀
(三)內聖與外王之推移:仁齋、徂徠的管仲論
四、仁齋、徂徠的湯武放伐及革命觀
(一)古代中國儒家的湯武放伐論及革命觀
(二)仁齋、徂徠的湯武論及革命觀比較
五、結論
第四章 古學派“王道政治論”之理論基礎——儒學單位觀念的質變與細緻化
一、引言
二、仁齋、徂徠對於“仁”的詮釋特色
三、“仁義禮智”與“道”、“德”、“性”之關係
(一)“仁義禮智”是“性”或“德”的爭議
(二)“仁”與“道”、“德”之關係
四、“仁”與“禮”之關係——仁齋、徂徠的“克己復禮”章解
五、結論
第五章 王道政治論在德川儒者的迴響——對孟子政治思想的爭辯
一、導言
二、朱子學與古學派的興起和論爭的政治思想背景
三、古學派湯武放伐論的迴響:湯武是放伐還是篡弒
四、古學派道德與事功論爭的迴響
五、古學派“管仲是否仁者”爭辯的迴響
六、古學派“王霸”論辯的迴響
七、孟子政治思想論辯:以“尊周”議題為中心
八、結論
第六章 結論
一、“王”、“道”、“經典”之間的辯證關係
二、日本古學派王道政治的內涵、理論基礎及迴響
三、日本王道政治論後續研究之提綱
附錄一 子安宣邦著《事件■■■徂徠學》之評介
附錄二 伊藤仁齋:《孟子勸諸侯行王道論》
附錄三 荻生徂徠:《孟子識》選文三則
附錄四 日本朱子學派系譜(簡表)
附錄五 日本古學派系譜(簡表)
參考書目
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

作者簡介

張昆將,台灣台南縣人。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1998)、博士(2002)。曾任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兼任講師、兼任助理教授、兼任副教授,現任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專長領域為儒學思想史與日本思想史研究。
著有:《德川日本儒學思想的特質:神道、徂徠學與陽明學》(2007)、《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之王道政治論:以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為中心》(2004年)、《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與發展——以兵學與陽明學為中心》(2004)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