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入侵泰國戰爭

日本入侵泰國戰爭,發生於1941年12月8日。戰爭發生於泰國日本之間。儘管在泰國南部發生了激烈的戰鬥,這場戰爭在停火前只持續了幾個小時。

基本介紹

戰爭背景,戰爭過程,影響,

戰爭背景

英國與泰國於1940年6月12日在曼谷簽署《英泰互不侵犯條約》。然而當時英國疲於應對歐洲戰場,對英屬馬來亞殖民地和緬甸殖民地尚且自顧不暇,實際上也並未給泰國提供多少外交支持。
相比之下,日本對泰國的示好更加殷勤急切,同樣是1940年6月12日,泰國與日本簽署了《日泰友好條約》。伴隨著這一條約的簽署以及日本勢力在中南半島的大力滲透,泰國在地區爭端中也不得不正視日本勢力的存在。
十九世紀中期,暹羅曾與越南阮朝爭奪高棉(今高棉)和寮國法國殖民占領越南之後,繼續了與暹羅的領土爭端。1893年第一次法暹戰爭中,暹羅承認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對高棉和寮國的吞併。1940年納粹德國對法國的開戰,為了防止泰國與日本走得過近而威脅到法屬印度支那的統治,法國政府曾向泰國首相鑾披汶·頌堪承諾重新商討爭議領土問題。然而不久之後,法國即向納粹德國投降,納粹德國扶植的維希政府上台後,泰國重開領土商議的外交要求遭到維希政府的無視。此時正值歐洲戰場戰事激烈之時,英美也無暇顧及泰國的申訴,日本則抓住這一時機擴大在中南半島的影響。
1940年9月,日本入侵法屬印度支那地區,殖民地政府被迫同意日本在當地駐軍。鑾披汶·頌堪意識到這是收回爭議領土的大好時機,他派人與日本接觸,試探日本對法泰爭議邊界的態度。1940年12月至1941年1月間,泰法邊界爆發了軍事衝突,雙方都無法壓制對方。在日本的調停下,雙方於1941年5月9日簽署協定,重新劃分邊界,泰國取得了部分爭議領土,包括吳哥窟所在地暹粒,但協定同時規定泰國不能在這些新取得的領土上設防。而日本則藉助之前與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政府的協定,在與泰國首都曼谷相距僅300餘公里的新邊界的另一側駐紮軍隊。泰國實際上面臨更深重的軍事威脅。
鑾披汶·頌堪也意識到了日軍侵略泰國的風險。他在1941年8月對國民進行動員,通令一旦日本入侵,所有公民必須積極抵抗,甚至在必要時實行焦土政策

戰爭過程

1941年12月7日晚及8日凌晨,日軍突然在泰國南部海岸線多處地點登入。登入的日軍遭遇了泰國軍隊和警察的頑強抵抗。然而抵抗僅僅持續了幾個小時,地方官們就收到了來自曼谷的電報:鑾披汶·頌堪首相在與其他高級將領商議後,決定放棄抵抗,允許日軍借道泰國國境。日軍揮師南下馬來半島馬來亞戰役爆發。與此同時,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影響

12月11日,迫於日本持續加碼的壓力,泰國首相通知內閣,為了避免淪為日本的占領國,他選擇進一步妥協,與日本簽訂《日泰同盟條約》,通過與日本合作來保全政權、軍隊和國土完整。1942年1月25日,泰國向英美宣戰,泰國所有軍事設施向日軍開放進駐,成為日軍向馬來亞、緬甸、法屬印度支那等地進軍的重要後方。泰國軍隊曾參加日軍對緬甸的作戰,並在日本的許可下將英屬緬甸撣邦及馬來亞北方四州的爭議領土收歸囊中。日軍修建了臭名昭著的“死亡鐵路”——泰緬鐵路,約4.5萬名馬來亞戰役中被俘的盟軍戰俘和東南亞各地強征的勞工在艱苦的施工中喪命。泰國也成為日軍重要的物資來源,許多被日本徵購的物資以“特別日元”支付,而不平等協定規定這些“特別日元”不得在日本使用,並且不能用來購買日本出口的物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