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街道

日新街道

日新街道,隸屬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地處西崗區東北部,範圍南至原日新街道南界、西至新開路、北至原站北街道北界、東至與中山區界。行政區域面積為5.02平方千米。

2019年11月29日,撤銷站北街道、原日新街道,重新設立日新街道,以原兩個街道地域範圍為新街道地域範圍。2019年末,日新街道人口為7.89萬人。截至2020年6月,日新街道轄12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西崗區樂業街1號。

2011年,原站北街道財政總收入13.5萬元,比上年增長65.9%;原日新街道財政總收入4.2億元,比上年增長2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新街道
  • 外文名:Rixin Sub-district
  • 行政區劃代碼:210203004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
  • 地理位置:西崗區東北部
  • 面積:5.02 km
  • 下轄地區:12個社區
  • 政府駐地:西崗區樂業街1號 
  • 電話區號:0411
  • 郵政區碼:116011
  • 人口數量:7.89 萬(2019年末)
  • 車牌代碼:遼B
歷史沿革,原站北街道,原日新街道,撤併後,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人口,經濟,交通,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原站北街道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建設街道成立英華、更新、榮華、東關4街坊。
1954年,民樂街道屬中山區;同年,榮華、東關街坊均改街道。
1969年,民樂街道劃歸西崗區。
2003年12月,民樂街道、建設街道及北京街道一部分合併為站北街道。

原日新街道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建立日新坊公所。
1950年12月,城市區公所改稱區人民政府,同時,西崗區原轄24坊合併為14坊,日新坊為其中之一。
1953年3月,西崗區14坊改14街道,日新街道為其中之一。
1954年8月,14街道調整為12街道,日新街道為其中之一。
1959年5月,12街道合併為東關、松山、黃河路、日新、北崗橋、長春路6街道。
1960年3月,6街道並為3公社,日新街道被合併,名稱取消。
1963年,城市公社改街道,日新街道為其中之一。
1969年9月,街道改公社,日新街道改為立新公社。
1978年,恢復街道,立新街道為其中之一。
1982年9月,立新街道改稱日新街道。
2003年底,紅岩街道、建設街道部分併入日新街道。

撤併後

2019年11月29日,根據《大連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西崗區部分街道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決定撤銷站北街道、原日新街道,重新設立日新街道,以原兩個街道地域範圍為新街道地域範圍,街道辦事處駐地為原日新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崗區樂業街1號)。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原站北街道轄民樂、團結、建設、萬全4個居民委員會;下設646個居民小組;原日新街道轄英山、東關、更新、平等、廣和、紅岩6個居民委員會,下設578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日新街道轄12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西崗區樂業街1號。
日新街道區劃詳情
英山社區
更新社區
民樂社區
建設社區
廣和社區
平等社區
團結社區
雙興社區
紅岩社區
東關社區
萬全社區
興業社區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日新街道地處西崗區東北部,範圍南至原日新街道南界、西至新開路、北至原站北街道北界、東至與中山區界。行政區域面積為5.02平方千米。
大連市西崗區人民政府日新街道辦事處

人口

2011年末,原站北街道轄區總人口3597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5978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11014人。總人口中,男性18724人,占52%,女性17254人,占48%;16歲以下2274人,占6.3%;16—35歲10316人,占28.7%;35—60歲15823人,占44%;60歲以上7565人,占21%。2011年,人口出生率6.8‰,人口死亡率8.2‰,人口自然增長率-1.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606人。
2011年末,原日新街道轄區總人口4692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6925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3337人。總人口中,男性22944人,占48.9%;女性23981人,占51.1%;14歲以下4509人,占9.6%;15—64歲33330人,占71%;65歲以上9086人,占19.4%。2011年,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長率-0.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4697人。
2019年末,日新街道人口為7.89萬人。

經濟

2011年末,原站北街道有個體工商戶11375戶,經營單位905家;原日新街道有商業網點521個。
2011年,原站北街道財政總收入13.5萬元,比上年增長65.9%;原日新街道財政總收入4.2億元,比上年增長20%。

交通

日新街道境內有黃河路、勝利東路、疏港路過境。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原站北街道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雙喜鑼鼓隊、喜洋洋藝術團、民樂社區吳氏太極拳、團結社區合唱團、建設社區凱旋健身站、萬全社區民間傳統歡樂雜娶隊等。
2011年末,原日新街道有文化藝術團休22個,會員469個。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原站北街道有幼稚園5所,國小2所,國中1所,職業中專1所。
2011年末,原日新街道有幼稚園2所,國小3所,國中2所,普通高中1所,大學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原站北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個。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原站北街道有體育場地11處。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居民趣味運動會、夏季徒步走等活動。100%的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6%。
2011年末,原日新街道有體育場地22處。100%的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每年9月定期舉辦健身操展演活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8%。

社會保障

2011年,原站北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31戶,人數535人,支出18.3萬元,月人均28.5元。
2011年,原日新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96戶,人數654人,支出17.6萬元,月人均22.4元;城市醫療救助175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人,接收無軍籍職工13人。社區服務設施5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2個。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日新街道因轄區內日新街而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