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攮一雞

現在有一個人,每天偷鄰居家一隻雞。有人勸告他說:“(做)這種事情,不是有道德的人該有的行為。”那個偷雞的人說:“(好吧),請允許(我)減少一點兒,每月偷一隻雞,等到了明年再停止。”

如果知道這樣做不合乎禮義,這就要迅速停止,為什麼一定要等到明年呢?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日攮一雞
  • 創作年代:戰國中期
  • 作品出處:《孟子·騰文公下》
  •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
典故出處,注釋,相關故事,

典故出處

《孟子·騰文公下·攘雞》
戴盈之曰:“什一⑨,去關市之徵(10),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後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①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②非君子之道③。’曰:‘請損④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⑤然後已⑥。’如⑧知其非義,斯⑦速已矣,何待來年? ”

注釋

①日:每天。攘:偷;盜。
②是:這(種行為)
③道:行為。
④損:減少
⑤來年:第二年。
⑥已:停止。
⑦斯:這;這樣。
8如:如果。
⑨什一:指稅率而言,即十抽一。
(10)去關市之徵:取消關卡和市場的賦稅。
(11)或:此指有人。

相關故事

從前有個人,他在其他各方面都還不錯,卻有一個壞毛病,就是喜歡偷別人的雞。每天晚上他都要摸到鄰居家的雞籠里去偷一隻雞,偷成了習慣,只要一天不偷,他心裡就覺得好像少幹了一件什麼事似的,即使他不需要雞,也要去偷一隻,才能滿足他的偷癮。於是他今天偷東家,明天偷西家,左鄰右舍,全村上下都被他偷遍了,再多的雞也經不住他一天一偷啊,沒過多久,村里就沒有雞可讓他偷了。可是他一到晚上就想偷雞,不偷就心神不寧,寢食難安,沒辦法,只好冒險到鄰村去偷。
於是這天晚上,他就悄悄來到鄰村,看準了一家,準備偷雞。但他不知道,他來的這個村是當地有名的“治安村”,村里為對付小偷,專門設立了一項制度,就是每天派人夜間巡邏,並且家家戶戶、鄰里鄰外都相互約定好,只要發現有小偷,大家都會起來共同對付他。他更沒有想到的是在他剛進村時就已經被巡邏隊盯上了,因為他們想一個外村人這么晚了來這裡肯定圖謀不軌,於是就跟著他看他到底要上哪去,想要乾什麼。
偷雞人看準了一家,然後翻過牆頭,徑直來到雞籠,熟練地打開,伸手一把就抓出來一隻又肥又大的母雞,心裡正高興,忽聽牆外鑼聲大響,有人喊“抓小偷啊,抓小偷啊…”此時主人也從屋裡拿著棍子出來了。於是他想奪門而逃,打開門一看外面的人更多,有巡邏隊,還有左鄰右舍的人聽到報警都來幫忙了,這個偷雞人此時已經嚇得連手裡的雞都忘了放下了,村裡的人非常氣憤,不由分說把小偷痛打了一頓。他跪在地上苦苦哀求,人們這才住了手。等他回到家,他的事已經傳開了,名聲也變壞了,人們都想這回他該收斂一下了吧,可還沒過幾天,他就又因為偷雞再次被抓住了。
他的一個朋友實在看不下去了,就來勸告他說:“你本來是個很不錯的人,可是你天天去偷人家的雞,這樣會損害你的德行的,別人都把你看成是個偷雞賊,難道你不感到恥辱嗎?偷雞不是一個正人君子所為,你還是趕快改掉這個壞毛病才行啊!”
偷雞人聽了,面露愧色但又很為難地說:“我知道偷雞是不對的,可是我一下子改不過來啊,我只能逐漸地改變這個毛病。我原先每天要偷一隻雞,從現在起我一個月再偷一隻,等到明年再完全不偷了,你看如何?”
孟子講完這個故事,對戴盈之說:“既然你知道不對,就應該立刻改正,為什麼要等到明年呢?”
意思是:幹了壞事,如果知道它是錯的,就要從根本上去改掉它,而不能滿足於表面上數量的減少。否則,錯誤依然是錯誤,想改也只是在為自己找藉口,是騙人的。有些人總是給自己的錯誤編造出自認為是合理的理由,因此也就形成了心理上的習慣和行為上的模式。久而久之,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