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蒙商人

旅蒙商人 清代從中原地區到蒙古草原經商的商人,被稱為“旅蒙商人”。他們不但受命經商,還要接受嚴格的管制,成為了歷史上特殊的一支商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旅蒙商人
  • 朝代:清代
  • 還有:從中原地區到蒙古草原經商的人
  • 性質:特殊的一支商旅
歷史評價,分布,

歷史評價

清軍入關前,皇太極命令滿族貴族率領一批來自內地的漢族商人,隨軍前往歸化城,在當地經商。後來清軍征戰的隊伍中,都會看到這種隨軍經商的商人,他們主要是為遠征的清軍在外地提供服務。這便是旅蒙商人的起源。1690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九年,為了平定漠北蒙古噶爾丹的叛亂,康熙帝率兵親征,分別向古北口和喜峰口進軍,軍隊中的隨軍商人擔當起販運軍糧、軍馬等軍需物資的重任,在輾轉沙漠萬里的運輸途中,他們同時兼做了沿途蒙古人的生意,他們把內地的商品賣給蒙古人,再將換回的牲畜、牧產品販到中原地區。這樣的貿易給隨軍的商人們帶來了巨額的利潤。到了乾隆中期,不但清政府放鬆了對旅蒙商人的管制,那些指定的經營範圍也擴大了許多。旅蒙的貿易興盛起來,還開始供不應求。蒙古貴族要求康熙帝增派更多的商人到蒙古地區進行貿易。康熙帝應允了他們的請求,但考慮到當時北方的威脅還沒有完全消除,所以清政府對旅蒙的商人設定了嚴格的限制。規定凡是去內外蒙古漠西厄魯特蒙古的商人,必須得到特定衙門的批准,從規定的山海關喜峰口古北口等指定的關口進入到指定的蒙古地區進行貿易,不準前往未經指定的地區經商。當時在蒙古地區的貿易區主要劃為前、後、西三個營地。旅蒙的商隊出關時,必須在經商許可證上註明商隊人數、貨物品種、數量以及起程和返程的日期等諸多內容,到達蒙古地區後,也必須要在當地官吏的監督下進行貿易。

分布

旅蒙商人中以山西人居多,還有來自河北、陝西、北京、天津等地的商人,旅蒙的貿易日益興旺,到了乾隆中期,不但清政府放鬆了對旅蒙商人的管制,那些指定的經營範圍也擴大了許多。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旅蒙商人的行列,逐漸發展出南北物資運輸的大通道。來自淮河流域、長江流域以及南方的物資,經水運集聚到漢口,再經由陸路向北沿著舊日的軍道雁北山區出雁門關,一路去張家口;一路去歸化城。當時張家口和歸化城也稱東口和西口,東西兩口是南北物資交流的大市場。商隊出西口向西進入蒙古地區一直行商到新疆的塔爾巴哈台。往東出張家口,經商到呼倫貝爾。後來旅蒙的貿易甚至往北經庫倫等地從俄羅斯進入了歐洲市場。
旅蒙的貿易從清朝初年一直延續到解放,原來不被許可在塞外駐足的旅蒙商人定居下來,“入蒙籍,娶蒙婦”,改行商為坐商。旅蒙商人們發展並繁榮了邊疆的貿易,他們在中國的商貿發展史上寫下了精彩的一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