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菼

施菼(1848——1909)名藻修,字悅秋,號靄生。祖籍晉江南潯(今龍湖鎮南潯村),居住台灣彰化鹿港。為彰化縣學廩生。博學多才,善作詩詞聯句。時廣西人唐景崧任台灣兵備道,愛好詩詞文學,聘請進士施士潔主講海東書院,並通過他結識了不少讀書人,經常在一起飲酒賦詩。施菼與施士潔是族親,又是同齡,意氣相得,每常參加他們的文酒之會。

基本介紹

  • 本名:施菼
  • 別稱:名:藻修
  • 字號:字:悅秋
    號:靄生
  • 所處時代:清朝末年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祖籍晉江南潯(今龍湖鎮南潯村)
  • 出生時間:1848年
  • 去世時間:1909年
  • 主要作品:《慕慕廬詩文集》、《竝玉山莊聯珠集》(後人輯錄)
施菼(1848——1909)名藻修,字悅秋,號靄生。祖籍晉江南潯(今龍湖鎮南潯村),居住台灣彰化鹿港。為彰化縣學廩生。博學多才,善作詩詞聯句。時廣西人唐景崧任台灣兵備道,愛好詩詞文學,聘請進士施士潔主講海東書院,並通過他結識了不少讀書人,經常在一起飲酒賦詩。施菼與施士潔是族親,又是同齡,意氣相得,每常參加他們的文酒之會。
光緒十三年(1887),台灣巡撫劉銘傳奏請全台清丈田地,以期多收賦稅。時台灣各州縣多不敢實行,怕引起變亂,只有彰化縣令李嘉棠想得到上司賞識保薦,急切地在彰化實行清丈,催迫民戶領丈單並索取重費。李嘉棠幾次致信施菼,要他幫辦清丈,還許諾事成之後將給予優保。施菼心知李嘉棠是個貪官,不願意與他同流合污,回絕了他。作詩自勵:“秀才縱不會催科,辛苦硯田樂歲多。驕鳥那能供籠絡,長鯨直欲噴風波……”李嘉棠老羞成怒,惡狠狠地放出口風:“你施菼既不願意幫辦,就是要暗中阻撓。”懷恨在心。
後來果然由清丈激起民變,以浸水莊農民施九緞為首的民眾數千人包圍縣城索焚丈單,與前來鎮壓的官兵對抗。因為鹿港是施氏聚居地,民變之時,李嘉棠向鹿港紳士求援,得不到幫助,更是心生怨恨。故事平之後,官府追查責任,李嘉棠便一口咬定鹿港生員施家珍、施菼是施九緞的主使。還牽連到其他地方官紳十餘人。其實,浸水莊離鹿港二十餘里,施家珍還可以說是與施九緞同屬錢江一族,施菼根本與施九緞素不相識。當時台灣藩司邵友濂、兵備道唐景崧極力為施菼辯護開釋,卻無濟於事,劉銘傳仍將他的“罪由”寫入奏章,上報朝廷,且下密札給新任彰化縣令朱公純,要他捉拿施菼等“案犯”。朱縣令也知道施菼冤枉,示以密札,囑其速往祖籍晉江避難。
施菼潛回祖里後,台灣有二次來電報、二次來公文到晉江飭拿他和施家珍。時晉江縣令張景祁叫施菼遠避鄉下,又讓他的族親寫一份證明施菼沒有回祖家的甘結,回復台灣巡撫。施菼轉側躲避於晉江洪溪、魯東、永寧親友家中。而彰化縣令朱公純、彰化學教官周辛仲則為保護施菼受到撤職的處分。施菼有詩回憶當時逃難的經過:“片帆飛過海東天,驚鳥傷弓怕控弦。火急捕亡書再至,星馳避難事三遷。外黃縱不追張儉,博士終難救鮑宣。萬里君門無訴處,撥開雲霧竟何年?”
光緒十六年(1890)劉銘傳去職離台後,唐景崧盡力為施菼平反,使他恢復生員的身份。既而施菼又在光緒十九年考中舉人,授候補知縣加同知銜。不料好景不常,光緒二十一年(1895),台灣遭受日本強占。施菼痛心疾首,毅然離開經營幾代的土地,攜眷西渡,回到南潯故里,營建“竝玉山莊”一所居住。雖然“新壘重營,拮据綢繆,備嘗辛苦”,然而得到一絲避免做亡國奴的安慰。不過,對祖國河山被霸占的傷痛之情,仍不時見於他的詩作。如這首《艋津遇舊即席口占》:“轉瞬滄桑又幾春,東遊乘興續前塵。君同徐福登仙界,我是令威化鶴身。禾黍故宮今日恨,台岑舊雨一番新。滿堂檀板金樽里,獨有傷心弔古人。”寫他數年後重遊台地,儘管有舊友相會,金樽美酒,可是在他眼裡只看到故宮離黍,心中只有一腔悲情。
後來,施菼在福建出任省諮議局議員,參與創辦泉州府立中學並任泉郡中學堂監學。又與同仁在家鄉發起創辦南潯、尊道兩所國小。著有《慕慕廬詩文集》。以平生幾經顛沛,作品亦多散失。2004年,後人收集悅秋先生留存作品,與其子緝亭先生、其孫介予先生的詩文楹聯,合編為《竝玉山莊聯珠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