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瑮

於瑮

於瑮,女,1953年生,漢族,天津市人,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正廳長級),兼任廣西行為科學學會副會長、廣西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廣西倫理學學會副會長、廣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特聘專家。曾任廣西商業專科學校黨委書記、廣西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廣西文化廳副廳長、廣西師範學院院長、黨委書記等職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3年生
  • 籍貫:天津市人
  • 性別:女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個人簡介,履歷,主要著作論文,主要獲獎情況,

個人簡介

現任職務:廣西新聞出版局黨組書記、局長。 出生年份: 1953 國別: 中國 作品正式發表: 企業領導行為學 公共關係心理學(主編) 衝突中的嬗變——市場經濟道德心理研究(合著)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探索

履歷

於 瑮 生於1953年。
於瑮
1974年-1975年5月在柳州地區師範學校任教;
1975年5月-1978年2月在柳州地區教育局工作;
1978年2月-1982年元月在廣西大學哲學專業學習;
1982年元月-1984年6月在廣西商業學校任教;
1984年6月-1984年12月在廣西商業廳教育處任副處長;
1985年元月-1996年8月在廣西商業專科學校任副校長、黨委副書記、書記;
1996年8月--1999年在廣西藝術學院任黨委副書記;
2000年任區文化廳副廳長。
1994年獲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科技人員”稱號,1995年被評為廣西優秀教育工作者。
長期在多所高校工作,不僅擔任校級領導工作,而且一直從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與研究,不斷深化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使教學富有感染力,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術性、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效性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主要承擔了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思想道德修養》、《心理學》、《鄧小平理論概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中國文化與中國現代化》、《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等課程的教學任務。
研究方向:民族地區先進文化建設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人的全面發展研究。
科研情況概述:
於瑮教授一直積極開展科研工作,成果顯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工作期間,積極推進文化創新,在全國率先組織實施了廣西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重點抓了廣西“銅鼓藝術研究”這一國家級試點操作性項目。近年主持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多項,出版專著10本,發表了論文30餘篇。
主要課題:
1. 2006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中越邊境地區民族文化多樣性與和諧社會構建研究;
2. 2003年國家文化部研究項目:中越邊境民族文化藝術考察研究;
3. 2002年廣西社科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文化轉型與廣西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建設研究;
4. 2003年廣西區政府面向社會招標重點研究項目: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研究;
5、2002年廣西教育廳研究課題:高校“兩課”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實踐;
6、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十一五”科研課題:服務基礎教育構建我區心理教育師資培養模式的研究實踐;
7、新世紀教改項目:西部地區獨立學院辦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8、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的公關課題:黨的先進性建設與黨的執政資源開發;
9、廣西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6年度委託重點課題:文化的屬性、資源性及內在的財富性之間的關係研究;
10、廣西高校2006年黨建與德育工作研究重點課題:2006年廣西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與研究。

主要著作論文

1.《衝突中的嬗變——市場經濟道德心理》編著,廣西人民出版社2000.7;
2. 正確實施心理激勵模式作好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教研究》1998(4),人大複印資料思想政治教育99年第3期轉載;
3.論鄧小平經濟理論的邏輯結構,《改革與戰略》,2000(2);
4.新時期高校德育改革走向芻議,《學術論壇》2000(3);
5.主流文化建設初探,學術論壇2002(2);
6.民族文化建設三大主題,《中國文化報》2002.5.16,新華文摘2002年第8期轉載;
7. 探尋少兒藝術教育的價值取向,《中國文化報》 2002.7.25。
8. 抓住戰略機遇期 大力發展先進文化,《社會科學與經濟信息》2002(12);
9. 轉型期廣西民族地區文化建設發展方略,《廣西社會科學》2003(6)
10. 論毛澤東的文化思想及當代價值,《中國文化報》2004.1;

主要獲獎情況

1999年獲廣西高校“兩課”教師講課比賽優勝獎,被教育廳聘為廣西高校“兩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組委。
1994年獲“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科技人員”榮譽稱號,
1995年獲“自治區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衝突中的嬗變——市場經濟道德心理》獲廣西第六次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探尋少兒藝術教育的價值取向》獲全國“群星獎”銅獎。《論鄧小平經濟理論的邏輯結構》獲全區縣處以上黨委(黨組)中心組成員理論文章徵文比賽三等獎。《論毛澤東的文化思想及當代價值》,獲廣西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徵文比賽一等獎。
於瑮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哲學、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學,先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越邊境地區民族文化多樣性與和諧社會構建研究”、國家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農村中國小的傳承研究”、國家文化部藝術科學“十五”規劃課題“中越邊境民族文化藝術考察研究”、廣西區黨委區政府面向社會重大招標課題“廣西特色文化研究”等15項國家級、省部級研究課題。出版《衝突中的嬗變——市場經濟道德心理研究》、《教育組織行為學》、《公共關係心理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探索》、《教師專業發展的新路徑--地方高師院校教師教育專業學生“新三手”能力培養研究與實踐》等12部學術專著,在《新華文摘》、《光明日報》等學術刊物公開發表“民族文化建設三大主題”、“主流文化建設初探”等學術論文40餘篇;獲得省部級以上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廣西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
於瑮教授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負責人,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廣西師範學院研究基地主任,自治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優秀教學團隊、自治區高校重點建設學科(研究基地)——民俗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負責人,自治區高校精品課程《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養》的負責人;在文化建設和教育管理方面有較深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體驗,經常深入我區市縣和學校作專題報告,深受廣泛讚譽;被授予“廣西有突出貢獻科技人員”、“廣西壯族自治區先進工作者”、“廣西高校教學名師”、“廣西壯族自治區先進教育工作者”、“廣西高校‘八桂先鋒行’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